国际版权交易中心为项目找“婆家”
发布时间:2019-09-14 18:29:15
截至5月8日,作为国内首家版权交易公开市场,位于北京雍和园的国际版权交易中心开通交易系统已满整整一年。该中心在成立之时发布了国内第一套完整、规范的版权交易制度体系文件,并正式启动运作。经历了一年的发展,该中心在常态化版权交易场所及平台设施建设、版权交易服务、
金融服务、法律服务发展,会员体系构建以及技术平台搭建等方面取得了诸多丰硕成果。
在国际版权交易中心开业周年庆典之际,本报记者走访了国际版权交易中心总经理殷秩松,了解了该中心一年来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果。
常态化版权交易环境 吸引会员入驻
进入国际版权交易中心,可以看到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版权登记大厅、版权展示交易大厅、会员服务区、互动体验区、多功能厅等多项设施,这些设施为国际版权交易中心这个版权要素市场平台建设提供了一流的软硬件环境保证,确保常态化版权交易可以顺利进行,同时也吸引了20多家经纪会员和40多家服务会员入驻。
殷秩松告诉记者,中心开业一年来,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对中心的建设给予高度关注,先后接待了包括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国家版权局、、国家广电总局、北京市以及其他省市等主管领导考察调研70余场,共接待来宾近2000人次。来自国内10多个省市、国际近30个国家来宾访问了国际版权交易中心。
确立“第四方”交易所模式
国际版权交易中心是国内唯一一个按照交易所模式运作的版权交易公开市场,重点致力于建设版权交易服务平台和投融资服务平台。中心创建伊始,就确立并坚持了作为交易所的“第四方”定位,也就是中心是相对于买方、卖方、中介方之外的第四方,不持有、不代理、不买卖任何版权,不直接介入版权交易,全力支持版权中介组织发展。
据殷秩松介绍,在版权公开交易模式创新方面,推出了挂牌交易、动态报价、集中采购、透明分发、交易备案等一系列版权公开交易品种,初步形成了多层次的会员体系网络,拓展了30多个全媒体信息披露渠道和覆盖数万个会员的定向征询网络,整合了文字、图片、影视、动漫、艺术等一系列行业版权交易专项平台,配套建设了版权登记平台、版权监测平台、。
构建版权金融服务平台
今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是国家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政策推动。殷秩松表示,国际版权交易中心自成立以来,一直倡导和实践版权金融创新,联手多个金融机构一起开展针对版权产业融资需求的金融服务产品和模式创新,先行先试,取得了可喜的工作成效。
据了解,在信贷方面,中心联合国家开发银行、北京银行、工商银行等金融机构,积极探索并推出了一系列的以版权价值为核心的版权贷款服务产品,通过设立北京版权产业融资平台,为拥有自主版权的文化企业提供银行贷款服务。
在保险方面,中心联合信达财险等保险机构在版权交易环节创新开发引入著作权保证险,同时正在推动设立影视产品完工险以及版权贸易信用险的开发,以更多的版权保险新品种支持版权产业发展。
中心正在推动设立国内第一支版权权益私募基金和国内第一家影视完片担保公司,力求给版权企业提供丰富多样的融资方式。
另外,中心联合中国版权保护中心推动版权资产评估、质押、登记、托管、流转和变现机制的完善与创新,联合各类金融机构、投资机构共建优秀项目数据库、版权金融俱乐部等形式的投融资服务平台,建立健全配套服务机制,为版权投融资提供专业化服务。
全国版权交易共同市场 步入正轨
2009年12月,国际版权交易中心联合中国版权保护中心、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广东南方文化产权交易所共同发起成立“全国版权交易共同市场”,旨在共同推动全国版权交易市场规范化,促进版权资源的跨地域开发,进一步提升全国的版权贸易水平,实现统一的全国版权交易公开市场集群。今年,共同市场将实现版权交易项目跨区域统一挂牌,共同建立版权价值评估体系,联合开展版权经纪人培训,建立信息交流与共享机制等目标。
开业一年来,通过在版权交易体系、版权投融资服务和配套基础设施的不断建设,国际版权交易中心已经实现在动漫、影视、图书、音乐等领域挂牌项目1000多个,达成交易额超过2亿元。《快乐奔跑》、《建国大业》、《晶能战记》等一大批优秀的版权项目在国际版权交易中心完成了授权交易,全国文化共享工程电影版权集采等一批公共文化采购项目在公开市场完成采购。
“国际版权交易中心在向着‘建设国家级版权交易所,构建全国性版权产业要素市场’的目标稳步前行。”殷秩松对这一目标充满信心。
最新资讯
-
08-16 0
-
08-24 0
-
08-08 0
-
11-02 1
-
08-27 0
-
08-1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