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企业竞争由“全”转向“专”

发布时间:2020-06-29 02:47:15


由于各种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全国中小型企业都在经受前所未有的考验,而印刷作为进入门槛较低、以中小型企业为主的行业,正在经历洗牌阶段。在这样环境之下,如何增强企业竞争力、如何突破重围获得新的生命力,成为企业管理者发展问题中的重中之重,也是其最为关注的也必须找到出路的课题之一。差异化竞争,无疑是近年来印刷企业大多认可的创新模式。除此之外,在原有基础上做得更“专”,也成为商战中的保守打法之一。
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印刷行业的竞争也更加深入,大而全的竞争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竞争需要,更加专业、更加细化的竞争态势已经在行业内展开,印刷企业将优势最大化体现的竞争模式也开始蔓延,突出“专”、进而“精”也成为未来发展趋势之一。
北京顶佳创世纪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姚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专”更加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相对弱势的中小型企业一定要搞清楚自己企业最强的一面在哪里,否则的话则不是“样样通”而是“样样松”。到最后不仅仅是单一企业资源的浪费,更是对整个社会资源的浪费。因此说,更专业化的发展是当代企业管理发展的趋势,是一个企业适应当今激烈、分工专业化的竞争态势环境下谋求发展的必然选择。
突出“专”和“精”利于做到优势最大化
企业如果都能具备这种求“专”、求“精”的观念,那么必然会得到相对优势最大化的体现。姚松说,行业内即便是优势企业,在可见的未来发展中也不会深入渗透到上下游所有的行业中去,因此企业的发展一定是有边界的。对于一个小规模的印刷企业更是如此,是否能做到把所有的生产环节都解决好,也同样受其能力等方面因素的限制。而如果从专业化的角度来看问题,那么不同企业的分工和定位的不同,把企业已具备的资源最大化地发挥到极致,这会帮助企业更好的经营和生存下去。
青岛兴达印务有限公司是青岛地区小有名气的包装印刷企业,该公司总经理周磊说过一句话:“我们只做精美包装,别的一概不做,这就是我们业务的特色。”其把“专”做到了自己能做到的最大、做到了“精”,并不求全而多的经营理念正充分说明了“专”的重要性。
北京奇良海德印刷有限公司专注于商业领域,在北京及周边地区成为高品质的代名词。记者采访该公司副总经理柏琦时,他说:“我们更关注的不是企业有多大、不是购买了多少设备,我们更在意的是把企业做强、做精。”
北京盛通股份印刷有限公司则通过其专注于在期刊出版领域的成就做到了成功上市,成为国内首个民营上市的出版类印刷企业。
综观以上这些优质企业,无不是其专业领域内的佼佼者。正如姚松所说,企业的能力和资源都是有边界的,不要追求在一个企业内做到所有的社会分工,而是要根据资源总量和能力总和来决定在哪一细分领域做到最专。
“专”后的“合”是一个必然的途径
姚松认为,有时候企业要“舍得”,舍弃掉自己不擅长、甚至是拉企业发展后腿的环节,从而解放管理者,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专”上,来提高效益。正所谓“好钢用到刀刃上”。解放出来的精力可以用于生产管理、改善品质、降低生产成本、降低能耗、创造更好的业务、做好客户服务、进行消费服务的营销创新等方面,进而将自己的优势集中展现在最强的一面,创造核心价值。
“专”带来益处的同时也会有相对的局限性,抱团合作则成为规避其局限性的一种途径。企业和企业之间在共同合作精神的基础上结成或紧密如股权关系般的关联企业联盟,或松散如企业和企业间的分工协作形式的联盟,以此达到1+1大于2的效果。不仅如此,中小型印刷企业抵御风险能力较差,还可以通过合作的形式增强自己的抗风险能力。
这在其他行业也有很多的成功案例可以借鉴,印刷业内也如此。专注于传统的海德堡和数字印刷机制造商理光牵手,曼罗兰和奥西合作,印机行业的各大国际巨头之间已经展开合作,在展示自己的专业性同时,利用自己的品牌效应和互补企业进行合作,达到强强联合的效果。
,北京四季青印刷厂就是一个很好的合作范例,其在选择扩大生产规模的时候并未采取加大投资引进专业印后设备的常规方式,而是在专做印刷基础之上在厂区内联合了另外一家装订企业,将印刷和印后工艺环节进行联合相关生产,以最短的时间将生产扩大,同一个厂区内作业也最大化地降低了平时企业在外找其他印后加工企业生产时的物流和时间成本。
  此外,北京顶佳印刷城也同样是企业之间协作的典范,其为企业合作提供场地条件,还和入驻企业广泛展开合作。合作不仅仅局限在工艺上,甚至扩展到了管理系统的共用合作、后勤等公共设施的合作上。张仲元说,未来中小型印刷企业适应行业激烈竞争环境下发展起来的更“专”地资源整合的模式,不但用较小的投入或不用投资扩大了生产,还提高了适应市场的能力,对行业的发展起到了贡献作用。

王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