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费日益抬高 档期因素抬高了引发批片风险
发布时间:2019-08-27 12:27:15
当《变形金刚3》、《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蓝精灵》还在国内各大影院疯狂圈钱时,《源代码》、《孤胆特工》(原名《大叔》)等产自不同国家、不同类型题材的“批片”也即将陆续与观众见面。在如今国内电影市场里,“批片”是否还是蕴藏巨大商业潜力的“金矿”?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现在“批片”不好做了,版权费越来越高,档期因素抬高了如今引进、发行“批片”的风险。
机遇
有可能收入上千万票房
与进口分账大片一样,“批片”也有配额限制,为每年20部。“批片”的遴选标准是什么呢?从过去的成功案例来看,如果一部批片运作得当,收获上千万的票房也不是那么困难,《敢死队》(影评)就曾斩获2.15亿人民币。而如今“批片”在国内电影市场里是否还能大捞一笔?记者从知情人处了解到,比起在国内投资拍摄影片,批片的风险更小优势更大,因此很多民营发行公司也介入到批片的买卖中来。知情人透露:“‘批片’的分账比例一般比进口分账大片要高一些,通常而言总票房的38%—40%要付给国内发行方(版权在国内),而进口分账大片则只有19%是分给外方制片方。”
挑战
版权费高、宣传力度小、风险高
“批片”现在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知情人称:“版权费越来越高。以前10万美元就可以买断一部质量很好的影片,现在10万美元只能买到最差的。需要上百万美元才能有好的选择。其次还有档期因素,现在国产片越来越多,档期选择余地比较少,万一遇上同题材影片一起上映,票房就不好了。”过去为了降低成本,会引进上映时间比较久的影片。但现在,竞争越来越激烈,各路片商也在尽力争取缩短引进时间,将票房的流失控制到最小。往年延期两三年的“压箱底片”已经大大减少,大部分引进时差都控制在5-6个月左右,部分有实力的批片的引进速度甚至堪比分账大片,知情人补充说:“而‘批片’宣传力度又没有进口分账大片投入大,加之盗版等其他因素冲击,‘批片’其实风险挺高的。”
最新资讯
-
08-02 1
-
08-17 2
-
《李先念年谱(1909—1992)》和《建国以来李先念文稿》出版发行
08-19 0
-
08-09 1
-
08-17 2
-
08-2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