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谈虚假报道治理 引入退出机制

发布时间:2021-03-16 15:57:15


近年来,新闻战线采取了一系列治理虚假新闻的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虚假新闻仍然时有反弹,社会影响恶劣,群众反映强烈。两会期间,与会代表委员们也纷纷就虚假报道发表了各自看法,并为虚假报道的有效治理出谋划策。

虚假报道危害政府形象

“真实、客观地进行报道,这是新闻工作者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职业要求,是不能突破的底线。”全国政协委员、,记者只有把采访工作做得更扎实一些,了解得更多一些,提出的观点才会是客观、公正、全面的。

全国政协委员、,现在网络发达了,有些记者不用出门就能够“写”稿,这是很不好的现象,这其中就埋下了虚假报道的隐患。全国政协委员、,群众往往把媒体形象与政府形象联系在一起,媒体公信力的损害会直接影响到政府形象。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如果受众都不相信媒体了,这是很危险的。

记者基层行应长期坚持

、《文明风》总编辑钱念孙强调,新闻的价值在于真实反映社会的方方面面,只有深入基层才能做到。春节期间,全国各媒体组织记者尤其是年轻记者深入基层的做法很有益处,对记者作风的转变也有所帮助,可以说也是杜绝虚假报道的一项重要举措。对此,江绍高也认为,记者走基层活动应该长期坚持下去,这是记者作风转变的举措之一。

同时,钱念孙还表示,杜绝虚假报道除了要强调深入基层以外,更重要的是记者自身素质与责任感要有所加强。他告诉记者,在与一些企业的交流中,时常有人反映,有的记者通过问题稿曝光等方式要挟企业变相付费的情况,这种不良作风对于虚假报道的产生往往提供了土壤。“其实开展各项杜绝虚假报道的活动,最终落脚点还是人的问题。只有使新闻媒体从业者真正认识到了虚假报道的严重危害后,才能将虚假报道有效地杜绝。”钱念孙补充道。

问责制度应更加严厉

、安徽省文化厅副厅长李修松告诉记者,在杜绝虚假报道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媒体从业者更深刻的认识了虚假报道的危害性,其职业道德也会得到切实的强化。毕竟职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媒体的生存与发展,就一个行业而言,只有正视发展中的问题才能更好地向前发展。

谈到制度建设时,李修松认为,应该引入退出机制,出现严重虚假报道必须退出媒体行业,从分管领导开始处罚。也只有这样,媒体管理者才能更为严格地抓杜绝虚假新闻的工作,单单仅是金钱上的处罚很难让虚假报道得到根治。

江绍高也建议,媒体内部管理应有所加强,更重要的是处罚力度要加大。无论是否涉及虚假报道,对于记者不走出去只在电脑前编稿子的做法要及时用制度予以纠正。

毛福民谈到,目前的养生类报道就比较混乱,不少人从中牟取暴利。尤其是老年受众对电视媒体的信任度很高,对电视传播的内容深信不疑。此时的媒体把关更应严之又严。因此,毛福民建议,要建立问责机制,让被罚者有痛感,旁观者有警示。

全国政协委员、,堵住虚假新闻的源头是一方面,但同时,新闻界优秀典型的树立也至关重要,榜样的力量可以从感染身边的媒体从业者开始,使其影响不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