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新闻战线全面开展“走转改”活动

发布时间:2019-08-25 23:23:15


  □本报记者 张福财 通讯员 陈贞莲

  自全国新闻战线组织“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启动以来,福建省各有关部门,各新闻单位积极响应、迅速行动,建立基层联系点,开设相关专栏专题,积极反映人民心声。一篇篇充满乡土气息的报道迅速出现在各大报刊,一句句朴实的话语,给新闻媒体带来一股清新务实之风,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领导带头走基层

  8月31日~9月1日,“南玛都”台风刚过,福建日报报业集团党组书记、社长蔡小伟带领小组前往罗源湾开发区和罗源县起步镇上长治村,深入宝钢德盛不锈钢公司等建设工地、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中采访,了解当地对港口群、城市群、产业群“三群”联动的推动工作和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等情况,组织采写了《罗源湾有效保护岸线资源》、《罗源三群联动促发展》和《探访全国秀珍菇第一村》等一组新闻稿件。

  8月15~至18日,8月27日~28日,《福建日报》总编辑梁建平两次带领记者深入基层,采写了新闻《莆田西天尾强化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联动——从工业立镇迈向宜居创业城》、《石城:凿石插绿16年 不毛之地变绿洲》、《这里的村民勇担当》等报道。

  8月10日,福建省广电集团党组成员、副董事长王展带领新闻中心主任刘毅、副主任王振宇以及采访部负责人陈孜等一行来到平潭综合实验区实地考察实验区开放开发和新闻宣传报道情况。

  省级媒体、各地市新闻媒体负责人纷纷率领部门主任、普通记者深入基层,形成走基层的良好氛围。

  记者积极“接地气”

  用心走基层,俯身“接地气”。8月中旬“走转改”活动开始以来,大批记者编辑纷纷深入农村社区,深入街巷里弄,深入山区海岛、企业工地“接地气”,他们爬山巅、走海岛,陆续发回来自基层的鲜活生动的报道。

  为报道一名坚守海岛15年的医生,《福建日报》宁德记者站黄少鹤一行搭汽车换渡轮,踏上福鼎市嵛山岛,跟随李如喜在海岛上转了一整天。15年来,这里的居民走了一拨又一拨,李如喜却坚持下来了:“我的根在嵛山岛,这里的父老乡亲需要我。”

  “福州寿山乡的石牌村很偏僻,只有一条窄小的山路,青壮年外出打工,剩下老人孩子留守,村里几乎没有什么娱乐活动。”《海峡都市报》时政部记者薛辉走进乡村发现,大学刚毕业的李海燕不仅在这里留下了,还尽力为村里做些事情:制作“留守儿童手册”,把闽剧表演团带到村里,利用村里唯一一台电脑开网店销售当地盛产的菊花。

  “如果没有走进普通劳动者的工作和生活,很多事情我们就不会知道。平凡的人生也是多彩的。”这是《海峡都市报》走基层记者薛辉最深切的感受。

  媒体用心服好务

  基层群众是媒体服务的对象,是读者,又是媒体的监督员、新闻报料人。用百姓视角,报道群众实践,积极关注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拉近了新闻媒体与基层干部群众的距离。让群众、基层工作者成为新闻主演、版面主角,得到不少读者称赞:“这样的新闻报道,才真实动人。”

  8月19日,当图片专题《烤验》呈现在版面上时,很多读者都被深深打动。一名读者打来电话:“媒体能用平视的角度看普通人的生活,用平实的文字描写基层的人和事,这不仅仅是新闻观念的转变,也是媒体真正服务读者的表现。”

  同时,连日来,媒体也不断接到基层单位的来电,纷纷表示希望成为记者调研的联系点“看了你们走基层的报道,很不错!抽个时间也到我这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