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药领域悄然发生的专利变局

发布时间:2019-08-06 06:02:15


  2009年10月16日,辉瑞公司以总价680亿美元完成了对惠氏公司的收购。自此,惠氏正式成为辉瑞的全资子公司。辉瑞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制药公司,其与惠氏的合并将会给中国的医药领域带来何种影响?两大制药巨头的合并将如何改变其在华的专利布局?国内医药企业又该如何应对巨型跨国制药公司的“专利战争”?

  专利告急:并购背后的隐情

  辉瑞与惠氏并购之前,均是世界制药领域排名前10位的巨型制药公司。辉瑞的产品覆盖心血管科、内分泌科、神经科、泌尿科、眼科和肿瘤科等众多领域。在2008年,仅一个降胆固醇药物立普妥的全球销售额就高达125亿美元。相比于辉瑞,惠氏则在生物制剂、补品、疫苗、抗生素等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辉瑞的高层曾指出,辉瑞收购惠氏是看中了其在生物制药领域突出的优势,期待通过优势资源互补,提高新辉瑞在生物医药领域的研发能力,并通过此次并购使新辉瑞一举成为一家世界领先的综合性、多元化生物制药公司。

  但事实上,此次并购的原因并不像辉瑞高层所说的这么简单。

  关注一下辉瑞近十年来的收购案不难看出,辉瑞每次的并购无一不是看准了目标公司“拳头”产品的专利权。2000年,辉瑞以850亿美元收购沃尼尔·朗伯公司,取得了立普妥的全部专利权。近年来,立普妥一直是辉瑞盈利最多的“生金蛋的鸡”,年收益额占辉瑞年收益总额的1/4以上。2002年,辉瑞又以600亿美元收购了法玛西亚制药公司,同样是意在取得对方关节炎药西乐葆的全部专利权。


  近年来,辉瑞与世界上大多制药公司一样,一直持续遭受着两大问题的困扰:一是持续创新能力不足,二是大批专利药物即将到期。笔者认为,并购惠氏,辉瑞同样是看中了其几种“拳头”产品的专利权,如治疗婴儿肺炎双球菌的肺炎多价疫苗以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依那西普。同时,生物制药领域是辉瑞的短板,但却是惠氏的优势。相比于化学制药,生物制药具有研发周期短、资金投入小、易于通过临床安全实验等特点。通过此次并购,新辉瑞可以将研发重心由化学制药领域延伸到生物制药领域。

  辉瑞完成并购后在中国的专利布局

  笔者在中国专利信息数据库(CPRS)中以申请人为“辉瑞”进行检索,发现辉瑞自1985年至今在中国的专利申请共计1294件。其中,1985年1月1日至1999年12月31日间的专利申请共计628件。将这些专利进行IPC分类(国际专利分类)统计发现:这628件专利申请共涉及29个小类、169个大组、803个小组。2000年1月1日至今的专利申请共计666件,将其进行IPC分类统计发现:这666件专利申请共涉及35个小类、186个大组、1091个小组。

  上述1294件专利申请所涉及的IPC分类号依次包括:C07D(杂环化合物)、A61K(医用、牙科用或梳妆用的配制品,其中包括药物制剂、无机活性成分、疫苗、载体及带有遗传物质医药制品等)、A61P(化合物或药物制剂的治疗活性)、C07C(无环或碳环化合物)、C12N(微生物或酶等)。通过对这些分类号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辉瑞一直以来都将化学药作为其主要研发方向,生物药仅占其专利申请的很小一部分。

  2000年,辉瑞收购沃尼尔·朗伯公司。在CPRS中,笔者以立普妥的有效成分“阿托伐他汀”为关键词检索,发现辉瑞目前在中国涉及立普妥的相关专利有12件,已构成了“专利丛林”。这些专利包括:阿托伐他汀钙中间体取代的1H-吡咯-3-甲酸苯基酰胺的合成方法;′R-(R*,R*)-2-(4-氟苯基)-β,δ-二羟基-5-(1-甲基乙基)-3-苯基-4-(苯基氨基)羰基-1H-吡咯-1-庚酸钙盐(2:1)(阿托伐他汀);氨氯地平和阿托伐他汀的药物组合物;制备5 - ( 4 -氟苯基 ) - 1 - [ 2 - ( ( 2 R, 4 R ) - 4 -羟基 - 6 -氧代 -四氢 -吡喃-2-基)-乙基]-2-异丙基-4-苯基-1H-吡咯-3-羧酸苯基酰胺(Ⅰ)的方法;制备 5 - ( 4 -氟苯基 ) - 1 - [ 2 - ( ( 2 R, 4 R ) - 4 -羟基 - 6 -氧代 -四氢 -吡喃-2-基)-乙基]-2-异丙基-4-苯基-1H-吡咯-3-羧酸苯基酰胺(Ⅰ)(一种在合成阿托伐他汀钙时的主要中间体)的方法;利用湿法造粒制备的稳定的阿托伐他汀组合物;用于制备阿托伐他汀钙的中间体合成的化合物;形成非晶形的阿托伐他汀的方法;用于制备阿托伐他汀钙的中间体合成的化合物;用于制备阿托伐他汀钙的中间体合成的化合物;阿托伐他汀的晶形;氨氯地平和阿托伐他汀的药物组合物。

  惠氏自1992年才开始在中国申请第一件专利。笔者在CPRS中以申请人为“惠氏”检索发现,截至目前,惠氏在中国的专利申请共计938件,将所有申请进行IPC分类统计,所涉及的分类号依次包括:A61K(医用、牙科用或梳妆用的配制品,其中包括药物制剂、无机活性成分、疫苗、载体及带有遗传物质医药制品等)、C07D(杂环化合物)、A61P(化合物或药物制剂的治疗活性)、C12N(微生物或酶等)、C07C(无环或碳环化合物)。通过该分析可以看出,相比于辉瑞,惠氏的专利以生物药居多,这印证了辉瑞收购惠氏的初衷。

  在CPRS中,笔者以“猪肺炎”为关键词检索,发现辉瑞收购惠氏后,其在华涉及猪肺炎支原体疫苗的专利由2件增加至4件。原辉瑞在华涉及的猪肺炎支原体疫苗的专利为:单剂量猪肺炎支原体疫苗;单剂量猪肺炎支原体疫苗。原惠氏在华涉及的猪肺炎支原体疫苗的专利为:改良型猪肺炎支原体菌苗疫苗;改良型猪肺炎支原体菌苗疫苗。

  辉瑞和惠氏合并后,涉及猪肺炎支原体疫苗的专利将占领大部分国内市场,将产生限制或排除竞争的效果,辉瑞很可能利用其规模优势进一步在中国扩张市场。

  国内制药企业如何应对专利竞争

  面对国际跨国医药巨头在中国市场的不断扩张,笔者认为,国内制药企业可以从以下4方面入手,积极采取一些应对措施:

  首先是提高研发投入,加强药物的自主研发。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自主创新都是保有持续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坚实基础。因此,国内制药企业要在政府的扶持下,有选择、有重点的开发一些新药,也只有这样才能对抗跨国巨型制药企业的不断扩张。

  其次,将知识产权保护作为新药研发的坚强后盾。目前,我国的制药企业越来越重视知识产权战略。然而,还是有不少企业在没有规划的情况下,盲目提出大量专利申请,缺乏系统性和策略性,结果导致授权率低。这不仅浪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也没有使创新成果得到很好的保护。因此,企业只有制定知识产权策略,学会运用“专利规则”,才能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

  三是勇于面对外国巨型医药公司发起的“专利战争”。欧美等地区和国家的专利制度已经发展了100多年,而我国的专利制度相对起步较晚。尤其是2001年加入WTO以后,国内企业必须学会应对国际市场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制药公司必须充分掌握国际规则,抓住国外企业专利申请中的漏洞,勇于挑战国外专利,打破高新技术壁垒,在竞争中求生存。

  四是充分利用现有专利信息。专利文件中蕴藏着丰富的技术信息,随着医药研发成本的快速提升,仿制药也越来越为中小型制药企业所垂青。据悉,到2010年,总销售额超过800亿美元的国内外畅销药品的专利保护将集中到期。国内中小医药企业在无法承担巨额研发费用的情况下,利用国外医药巨头即将到期的药物专利开发高水平的仿制药,也不失为一条发展的捷径。(知识产权报 张鑫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