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三林镇:文化名镇 和谐家园

发布时间:2019-08-03 22:36:15


文体活动蓬勃发展
在三林镇经济社会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全镇以更加开放的视野和兼容并蓄的胸襟,进一步实现群众文化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优化农村城镇文化建设的新环境。围绕把三林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群众文化名镇的总目标,2005年8月,三林率先在上海各城镇中,推出了酝酿已久的《三林镇群众文化发展纲要》,同时三林群众文化发展基金正式启动,让全镇人民群众在共享文化大餐中,从个体的文化享受,逐渐追求群体文化品质的提高。三林镇的文化发展有了资金保证、制度推进,如虎添翼。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干红总是春”。根据《纲要》提出的“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努力形成人人参与群众文化,人人建设群众文化,人人享受群众文化的氛围”的要求,全镇围绕“文明、向上、欢乐、和谐”为主题,构筑群众文化舞台,积极开展文化进社区活动,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扩大活动效应。把社区文化节、青年歌手擂台赛、沪剧沙龙大家唱、“职工之友”乒乓球周周赛、露天电影巡回放、“三林之韵”群众文化启动活动做实做细;三林摄影爱好者积极参加“美在三林”摄影大赛,参赛作品捕捉“天、地、人和谐三林”的精彩瞬间,彰显“光之韵”的魅力;浦东书画研究会进驻三林,“画之韵”开始挥亳泼墨。三林许多民间艺人也积极参与民间艺术的挖掘与传承,刘靖宇的怪石收集、张宗贤的瓷刻等一批民间手工作品各具特色,在镇文广中心展厅里,他们拿出各自的精美作品,供群众鉴赏、把玩,展示了三林璀璨的民间艺术文化。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三林镇先后获得了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龙狮运动之乡和全国文化先进社区等光荣称号;三林舞蹈队在上海国际艺术节天天演活动中获得优秀表演奖;三林木兰拳队在上海市第十七届木兰拳比赛中获得一等奖。“林达杯”三林之星青年歌手擂台赛创新活动机制,涌现了一批优秀青年歌手,并成立了三林青春演唱组,三林青年歌手代表浦东’在长江三角洲“大通道杯”歌手大赛中荣获金奖和银奖,这些优秀青年歌手活跃在群众文化舞台上,为社区文化建设增添了新的力量。
三林镇积极探索三林文化中心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和公益性文化项目的自我管理机制,努力构筑文化团队交流平台、特色文化展示平台及社区文化服务平台。文化中心营造了天天有活动,周周有展演,月月有赛事的文化氛围,形成了管理科学、运作顺畅、服务优质、功能高效的运行机制,办成了百姓的学园、团队的家园、老少的乐园。同时,全镇还着重抓好三林世博家园市民中心的文化配套设施建设,使其在文化上凸现社团服务、教育服务、文娱服务和健身服务四大功能。目前,三林市民中心文化硬件设施已基本投入使用,民俗苑、艺趣苑、书画苑乡土气息浓郁,自成特色。
按照《三林镇群众文化发展纲要》的工作要求,全镇还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以构建15分钟公共文化圈为目标,形成镇、村(居)委、社会文化活动网点。围绕新郊区建设,落实“农民健身家园”实事工程建设,新建了多个健身家园、健身苑点,为社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健身活动场所。同时,进一步完善群众文化发展基金的运作模式,吸引本镇一批民营企业参与进来,共同推动群众文化事业、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使三林新型城区的品位得到了有效提升。
展现独特文化魅力
去过三林古镇的人都知道,那里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其中最有影响的是三林舞龙队表演和三林地方绣工艺。舞龙舞狮表现了三林人的“精气神”,刺绣表现了三林的“柔美”,这一动一静,一张一弛,三林的和谐之美都包含其中了。
三林舞龙缘何那么好看呢?主要靠的是全身心投入去表演,要把舞蹈的柔美和舞龙的力量有机融合起来,在服装、道具、表演手法上不断创新,赢得了观众的好评。
现在,三林舞龙队还走出了古镇,在国内外获得了较高的知名度,连续蝉联国内外十次舞龙冠军,自1996年以来在国内获金牌20枚。2005年8月,上海市龙狮协会在三林成立揭牌,构建了推动龙狮运动发展的新平台。
2006年5月,三林舞龙队代表上海参加第三届全国体育大会,勇夺一金一银和舞龙项目体育道德风尚奖。舞龙队也因此荣获浦东新区新长征突击队标兵称号。三林镇在着力抓好舞龙梯队建设的同时,还建立了少儿舞龙培训示范基地、龙娃艺术团,开办舞龙培训班等,奠定了龙狮文化的群众基础。舞龙队先后参加了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式、F1国际房车赛、上海民族民间艺术博览会、中央电视台心连心慰问演出、龙耀浦江等大型演出活动,受到广泛好评。
有着700多年历史的三林刺绣,犹如三林古镇一样“沉静秀美”。在历经了往昔的辉煌后,又重新焕发了活力和魅力。三林刺绣有其独到之处,一方面融合了中国传统四大名绣的精华,另一方面作为一种地方剌绣技艺,其在现代发展上不断融入了时尚创新元素。三林刺绣有120多种,其中三林独特的“抽、拉、雕”工艺尤其见长。
来到三林绣庄,一派生机盎然:身着蓝印花布的绣娘手拿绣花针,灵巧地穿梭于绣品间,大大小小的花、鸟、鱼、虫等图案活灵活现跃然丝上,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画卷……20年前在卢浮宫技惊四座的三林绣娘康美丽重新回到了熟识的绣庄,担任技术指导,她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刺绣技艺传教给其他绣工。绣工技术的整体提高使得三林刺绣工艺不断改进,双面绣、浮雕绣赋予三林刺绣新的生命力。
为了让三林刺绣技艺后继有入,全镇在部分中小学特设了剌绣工艺兴趣班,吸纳社会上爱好刺绣的人共同参与其中。三林绣庄更是声名鹊起,其刺绣作品连续参加了两届上海民族民间艺术博览会的展评,剌绣作品《福龙》和抽拉雕睡袍荣获金奖。三林绣庄还荣获文化遗产保护奖和优秀组织奖。2006年12月21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现场会在三林召开,社会各界对三林保护民间艺术给予了充分肯定。
传承古镇和谐之美
世博会是国际盛会,也是三林镇家门口的盛会。三林人紧紧抓住建“博”、办“博”机遇,主动对接世博会,为全镇的经济建设和文化交流搭好平台,利用区位优势,充分挖掘三林深厚的民间文化底蕴。通过龙狮、刺绣等三林传统文化的传播,拓展它们的表现力,扩大三林的影响力,提升文化的融合力;通过对三林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充分展现三林人热爱生活、追求艺术、崇尚文明的风貌;通过申报三林舞龙、三林刺绣、三林标布、三林圣堂作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工作的开展,打造文化品牌,塑造三林精神;通过出版《三林风情》一书,让更多的人了解三林的历史与文化。
三林镇制定了老街修缮的保护方案。历史建筑、老宅、古树,传承着一个城市,一个镇的精神和文脉,是三林镇极其宝贵的财富。不久的将来,一幅美好和谐的画面将展现在世人面前:老街临河而建,穿镇而过的河道,质朴优美的石桥,水边的屋檐彼此接踵。白墙黛瓦、地桥映水、深宅大院,湫然古井。留存着历史记忆与痕迹的三林老街,除了物质因素的建筑风貌、景观环境外,还蕴涵着鲜活的社会生活与精神文明的境界和韵味。

时间:2007-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