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品牌软着陆的背后
发布时间:2019-08-25 02:42:15
“国家开始对大型和骨干汽车企业集团进行重新定义。这一定义意味着企业是否能获得国家的关注和支持。”一汽集团一位负责战略发展规划的人士向记者透露。这位人士说此话的依据,源于其手中拿到的《中国汽车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汇编》。
据悉,由国家发改委委托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牵头起草的《中国汽车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汇编》,近日已下发到各大汽车企业。
尽管这份《汇编》来得很迟,内容只是“十一五”期间的发展规划框架,但早已获知此内容要义的大汽车集团已感到了一种压力。
触动神经的关键来自自主研发能力和组织结构调整细化的目标。根据《汇编》中的细化目标:大型汽车企业集团应具备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的产品平台开发能力,年产要在200万辆以上,其中自主品牌产品占50%以上,出口占产量10%以上。骨干汽车企业年产要在100万辆以上,自主品牌占50%以上,出口要占产量10%以上,并具备主导产品车身开发及底盘匹配能力。
显然,国家正用具体的指标强化自主的力量。然而,政策的贯彻需要推手。一位长期研究汽车产业政策的人士告诉记者:“《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中第二章发展规划中的内容就是一推手。”其内容强调,大型汽车企业集团应根据行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编制本集团发展规划。
大型汽车企业集团可单独编报集团发展规划,经国家发改委组织论证核准后实施。也就是说,经国家发改委认可的发展规划,可在审核的时间内,企业自行执行,而不用再向上级主管部门审核报批,这样企业就有了很大空间。
《汇编》的一位起草者告诉记者:“今后不关注自主创新,不打造自主品牌,规模较小的国企将难以得到国家的关注和支持。”
国家发改委工业司副司长陈斌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今后谁搞不起来自主开发,谁就将退出。
实际上,早在年初的时候,,要对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保持国有经济控制力。根据《汇编》中制定的发展总目标,汽车工业要在2010年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的载体,国有经济的控制力最终体现在国有企业的实力上。因此,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成为国家保持控制力的关键。
一个声音震撼着汽车大集团的负责人,做不到行业内前三名的企业,。,。
国家发改委及其他部委的官员在不少相关会议上屡次表示不满,中国汽车生产总量抵不上一个通用汽车。建立赶超跨国汽车公司生产规模的大型汽车集团,应对未来的国际竞争,成为国家发改委和其他国家部委配合打出组合拳的思路。
记者近日获悉,关于鼓励汽车企业自主创新的相关政策正在紧张制定过程中。初稿已经在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等几部委内部传阅,具体的鼓励政策有七八项之多,或将于不久后出台。
这是自上而下的压力。市场的压力,政策的压力,使各大汽车集团纷纷行动起来。较量已经开始,上汽要投资20亿元构建研发体系,一汽要整体上市为自主品牌筹措资金,东风要投资76亿元全面展开自主品牌乘用车的研发和制造,北汽要造“北京牌”自主品牌轿车。
日前,,更让各大汽车集团看到了政府对自主品牌的决心。
一直以来,中高级公务用车市场是合资品牌一统天下。很显然,公务用车采购的倾向也悄然发生了变化。
在国家自主创新的大背景下,政策之手正在引导汽车企业加快自主品牌的建设步伐。
时间:2007-8-13
记者:陈静仪
最新资讯
-
08-17 1
-
08-09 1
-
06-07 0
-
02-13 0
-
08-22 1
-
08-2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