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检撞了品牌的“腰”质量抽查给国际知名品牌服装上了堂生动的质量课

发布时间:2019-08-14 11:38:15


在外企工作的刘小姐是位地道的“品牌追随者”,尤其是在穿衣服上,身为白领的刘小姐非常喜欢知名品牌的服装,特别是来自意大利的服装。但最近刘小姐却对自己一贯坚持的购物策略有些动摇,原来最近被抽查出质量不合格的进口知名品牌服装的名单中,刘小姐喜欢的几款服装都榜上有名。


进口品牌服装红灯频闪

1月18日,上海一项针对知名品牌服装的质量检测显示,包括BURBERRY(宝格利)、ARMANI(阿玛尼)、DIOR(迪奥)、都彭、杰尼亚在内的20多个国际知名品牌服装被判为不合格。无独有偶,1月20日,广州同时也抽查出多款国际知名品牌服装质量不合格。
2006年7月至11月,,北京、天津、内蒙古、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宁波、安徽、福建、厦门、山东、河南、广东、深圳、珠海、新疆等地对进口服装实施监督抽查。结果是2006年度我国进口服装质量状况不佳。据统计,此次共完成258批次样品产地覆盖全球五大洲35个国家的进口服装的抽查检测,批次不合格率为36.43%。94批不合格产品中,标识不合格55批,纤维成分及含量不合格12批,安全项目不合格41批。安全项目主要集中在pH值、游离甲醛和色牢度项目。
据了解,在消费者最为关心的服装安全方面,目前我国实行的是强制性国家标准《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18401-2003),标准对涉及人身安全的pH值、甲醛含量、重金属含量等都作出了规定。“国家颁布的服装安全标准,对相关的指标作出了具体的规定和要求,监测机构可以根据这个标准进行监测,如果指标不达标,就是质量不合格。”国家纤维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主任韩世平说。
韩世平指出,目前我国实行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在相关的技术指标和安全性能的要求上,与国际标准基本一致。而目前被检查出有质量问题的进口知名品牌服装中,不合格项目主要集中在甲醛含量、pH值、染色牢度、纤维含量和标识标注等5个方面。
品牌还有多大号召力?
一直以来,刘小姐都认为品牌是质量的象征和保证。但这次看到她热爱的那么顶尖的国际知名品牌服装都被查出质量不合格,不禁让刘小姐十分感慨:“你说连阿玛尼、迪奥这样的品牌质量都不可靠,还应该相信谁呢?”
江苏省经贸委经济研究所副处长倪海清认为,不能从此次抽检结果中得出“品牌无用论”,因为在商品极端丰富的市场下,品牌仍是消费者选择最简便、最有效的标准。对消费者来说,要克服盲目的品牌崇拜,特别是对了解不深的洋品牌。对企业来说,套用一句老话:有品牌不是万能的,没有品牌是万万不能的。如何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仍是企业重要的经营目标。
倪海清指出,此次国际知名品牌服装出现质量问题,也给我国企业带来两点启示:一是品牌要精心维护,不能掉以轻心。现在对品牌有一个新的定义:品牌是消费者与生产者相互信任的关系。更有企业家直言:品牌就是爱。这种信任和爱是长期培育起来的,也是无价的。二是制造能力也是核心竞争力。国际品牌经营商现在都把主要精力放在设计和营销等国际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把生产环节外包。这是一个国际化趋势,也是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但是,生产可以外包,标准却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这也是国际品牌经营商的惯例。在国际价值链分工中,凭借出众的制造能力也能牢牢占有一席之地。如日本在关键的制造技术上不惜重金投入,在世界市场上形成强大的竞争力,日本人称之为“控制中场”的竞争战略。


消费者要多双慧眼

韩世平指出,虽然品牌服装查出质量不合格,但消费者也不必就此惊慌。从技术的角度讲,大家熟悉的常见问题,如pH值、甲醛含量、重金属等,是纤维工艺中必然会出现的。这些化学品的危害需要一个累积过程。换言之,如果消费者长期穿戴不符合标准的服装,必然会对身体造成大的危害。同时,由于每个人的皮肤不一样,引起的危害程度也不一样。
“这次事件给消费者提了个醒。关于品牌、质量、价格的关系。对于普通企业来说,这是一个企业营销组合的选择问题,并不存在惟一的关系,所以消费者要慎重,不要想当然。”倪海清说:“但是对于高端的国际知名服装品牌来说,大品牌、高质量、高价格应该是一致的,谁破坏了这个关系,谁就一定会受到市场的惩罚。我认为此次事情对涉及的国际知名品牌的影响是深远的,也是灾难性的。从此次抽检结果看,国际品牌经营者根本就没有认真研究我国的有关强制标准和行业标准,我行我素,没有制定符合我国要求的标准,这种‘傲慢’正是国际品牌本土化的大忌。质疑我国的制造能力和水平是混淆视听,推卸责任。”

时间:2007-2-1
作者:徐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