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投宝洁 南孚“聚能”发展

发布时间:2020-06-22 01:11:15


“过不多久,人们就会在中央台看到由南孚公司投资的公益广告,是环保内容的,目的就是要推广环保绿色无汞碱猛电池的消费。”福建南平南孚公司的一位知情者康先生说。
  10月26日,在由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公布的首批绿色无汞碱猛电池品牌检测结果中,南孚产品的含汞量最低仅为0.02%。
  显然,南孚作为国内最大的碱性电池生产企业,推动无汞碱猛电池的生产和销售,是其责无旁贷的义务,同时对其自身的发展也将有着深远的意义,据统计,目前南孚已经占据国内碱猛电池市场约60%的份额。
  其实,早在2000年,南孚就全部实现了碱锰电池系列产品无汞化,比国家九部委有关限制电池中汞含量的规定中提出的实现无汞化时间早了5年。
  而这一切的取得都不得不归功于南孚始终坚持的科技创新。“我们现在每年用在科研创新上的投资为2000万元人民币,占总产值的2%。”福建南平南孚电池有限公司总经理丁曦明对记者说。
  具体而言,南孚电池十几年来完成了总投资7亿多元的七期引进技改项目,在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大力创新,装备了12条600只分、400只分的生产线,也是当代国际第一流水平的碱锰电池装备,从而保证优质品率达到100%。目前南孚的生产能力已达13亿只,预计今年将生产销售10亿只电池。
  加质不加价
  “生产无汞电池,成本确实会增加很多,但我们技术已经很成熟,是大批量生产,所以企业自身能够消化成本增加带来的压力,不会提高销售价格,消费者尽可放心购买这种环保电池。”南孚总经理丁曦明表示。
  南孚真正地做到了把实惠让给消费者,原材料涨价、研发成本方面的费用,南孚从来没有转嫁给消费者。10多年来,南孚先后有20多个新产品、新工艺的创新成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1年南孚电池开发生产的“聚能环”新产品,如拥有4项专利技术的NR6“数码聚能”电池,使用在LCD常开的奥林巴斯C-1相机上,每30秒拍摄一次,可以拍摄155张,若在LCD关闭的状态下,拍摄数量可达500张,但售价仅为5元。“这几年南孚的电池电流不断变大,新一代无汞碱锰电池电量是普通高容量电池电量的6.6倍,而市场零售价却一直没变,最早南孚电池在市场上最高售价卖到5元,现在逐步在往下走。”南孚电池公司品牌宣传部经理谢延铭对记者说。
  外资所带来的
  南孚由一个很小的集体所有制企业,经1990年引进三条日本高端生产线,而成为了现在中国第一、亚洲第二、世界第五的碱性电池生产厂,就在发展迅速上升的时候,1999年被摩根士丹利等世界知名投行拥有了控股权。4年之后,这些投行将股权又转让给南孚的同行。2003年8月11日,美国吉列公司宣布控股南孚电池。接着2005年1月,宝洁公司通过收购吉列而成为南孚的新主人。
  这一系列的动作引起了外界一片哗然。一时间,“南孚被卖给美国人,吉列公司(旗下产品包括金霸王电池)也轻而易举地除掉了它在中国最大的竞争对手”、“南孚衰亡了,民族品牌消失了”的说法流传甚广。
  对这些推测,南孚总经理丁曦明表示出否定的态度。
  “今年我们销售有望突破10亿元,现在南孚的市场占有率比吉列进入时增长了4%,比摩根进入时增长了8%。吉列没有消灭南孚品牌,因为南孚退出的市场份额,金霸王并不能保证吃下。”丁曦明表示,“南孚与金霸王是不同档次的产品,不构成直接竞争。事实上,南孚销量的28%由海外市场贡献,其中有70%是为国际品牌OEM,但是这里面反而没有贴牌金霸王,正是出于同样的原因。”
  其实引进海外基金,给南孚带来的除了资金,最重要的是通过股本构成的改变,给南孚输入了新的管理思路,理顺法人治理结构。
  “本土投资基金和海外投资基金有很大差别,这种差别远远不是资金这一点。例如摩根的基金经理背后有一个团队提供资讯服务。收购前有专门的行业和企业评估分析团队,分析企业行业环境、经营状况、团队构成。收购后有专业的管理团队,对企业进行管理。本土基金一个项目从头到尾也许就是一两个人,后面没人监督、没人分析风险,背后没有强大团队的支持,对于项目的决断就比较软弱。”南孚公司资本运营部主任康金伟先生说。
  虽然摩根等海外投资基金在撤出时获利超过5000万美元,但是在摩根的引荐下,南孚电池2002年请来美国著名人力资源咨询公司美世(Mercer)公司为公司建立“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在没有裁员的情况下,当年即为南孚减少成本2000多万元。2002年和2003年两年,南孚在销售额出现负增长的情况下,利润反而保持了10%的增长率,税前利润超过2亿元。
  外资的进入也让南孚的一切都要按照国际标准进行,包括审计和物流。
  “在作为乡镇企业时,南孚的年审都是自己做,而外资控股后,南孚每年要经历两次德勤、毕马威进行的外审,以及两次自己做的内审。如果管理流程上存在风险,审计报告中体现出来就是一盏红灯,一旦报告到宝洁公司总部,对南孚来说当然不是什么好事。”一位知情者透露。
  对于地处偏僻山区,又身处快速消费品行业的南孚来说,供应链管理从来都是企业的重中之重。“原先南孚是自营物流的,拥有自己的车队,在全国各地进行采购和产品运输,但是外资控股之后,原先的自营运输力量被砍掉了,所有物流业务都外包给了一家专业的物流公司。”也一直参与物流管理方面工作的康金伟说。
  南孚在全国有26个办事处,原来通知物流发货,都归各地办事处控制,这里面有很多风险。比如发货单要通过传真传递,如果电话占线、传真断线,那么发货单就有丢传的危险,从而遭到客户投诉。而宝洁公司的管理能够把公司信息化系统里面的发货单自动进行加密传给指定的物流公司,物流公司接收之后进行解密,然后按照发货单将货品发给指定的客户。现在南孚也完全实现了宝洁那样的系统操作,对物流公司发货的控制权不仅全部回收到了南孚总公司,而且传真和电话等手动不可靠的传输方式,也被系统之间通过网络的直接自动传递所代替。
  物极必反中的机会
  如果说,吉列的进入如此前丁曦明分析那样,不可能也没必要湮没南孚品牌,那么宝洁在雪藏国内品牌方面表现出来的“功夫”,却不得不让人产生同样事情发生在南孚身上的担忧。
  的确,在国际金融资本对中国产业的发展有帮助的同时,也有负面效应。尽管丁曦明对控股权的旁落表现的泰然处之,一直对记者自称是职业经理人,但他也曾承认,自摩根等外资对南孚实现控股后,南孚也许不便再以“民族品牌”的旗帜招徕消费者了。
  在外表儒雅的丁曦明看来,政府退出后并非无所作为。国外都有《反垄断法》,强制对市场占有率过大的企业进行分拆,中国也是时候制定这样的法律了。而宝洁在中国日化行业的市场占有率差不多是80%,南孚加上金霸王在电池市场的占有率大约是68%,两块产业完全应该进行分拆。无论是横向分拆(不同产品的分拆),还是纵向分拆(对上游原材料和下游销售系统的分拆)现在南孚都可以经受得住。那么也许这就是南孚部分回归民族的机会,也是给其他电池品牌一个出头的可能。

时间:2006-11-15
记者:郑春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