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特征彰显中国市场进入品牌信誉时代
发布时间:2019-08-06 11:00:15
本次活动所发布的2005年度市场主要消费品的销售信息,是中国行业企业信息发布中心依托所属的全国重点消费品调查监测网络的抽样统计数据,结合国家统计局的报表统计数据和相关行业的统计数据,经过综合评估后得出的结果。这些反映市场品牌供求变动情况,描述中国消费市场特征和预测未来趋势变化的系列调查研究成果除提交给相关企业外,也将通过有关渠道陆续向社会发布。在此,我仅对2005年我国消费市场表现出的主要特征做一概要介绍。
第一个重要特征是,国内商品市场销售快速增长,产销两旺,居民消费升级继续处于稳步上升态势。
2005年,中国经济发展格局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多年来我国经济实现较快增长过于倚重投资和出口拉动的局面正在得到改观,国内消费品市场的升温势头渐趋明显。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177亿元,比上年增长12.9%,实际增速比上年加快1.8个百分点,明显高于国内生产总值9.9%和工业增加值11.4%的速度。
总体来看,我国消费品市场供过于求的买方市场格局尚未从根本上改变,600种主要消费品中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占28.7%,同比上升3个百分点;供过于求的商品占71.3%,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尽管有70%以上的产品有供过于求现象,但从国家统计局工业产品产销率统计数据来看,基本都在95%以上,说明产品积压很少。产品产销两旺,说明我国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已基本上能按市场需求进行生产,市场导向比较明显。
2005年零售市场表现比较突出的有12个大类的商品,如汽车、石油及制品、文化办公用品、通讯器材、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建筑及装潢材料、日用品、家具、食品、饮料、烟酒、服装、化妆品、金银珠宝等,市场销售全线飘红。其中,近几年新成长起来的热点商品,如通讯器材和汽车类商品,分别比上年增长了19.9%和16.6%,与居民住房联系紧密的建筑及装潢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家具类分别比上年增长了22.1%、14.8%、13.3%;与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商品,市场表现同样不俗,如服装类增长19.6%,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13.6%,日用品类增长11.9%;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体育、休闲娱乐、自我修饰类商品销售稳定增长,其中,文化办公用品类同比增长11.4%,化妆品类增长19.1%,金银珠宝类增长13.9%。
分析2005年消费市场快速发展的原因,首先得益于政府促进消费的宏观调控政策;另外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为消费升温提供了基础条件;汽车、住房成为许多城市居民的消费升级产品,对整个消费市场的拉动作用非常明显;旅游、餐饮、精神文化消费的增加,也使得整个消费层次和结构发生变化,带动了消费总体水平的提高;农村市场的启动,开始成为拉动消费快速增长的重要“引擎”,2005年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对社会消费品市场总额增长的总贡献率达到32.9%;此外,我国经济实现持续稳定高速增长的良好态势使消费者收入预期看好,也是实现消费快增长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第二个重要特征是,流通领域竞争激烈,连锁经营向更多行业渗透。内外资连锁商业共同发展,流通业态多元化。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2005年是我国零售业全面开放的第一年,随着家乐福、沃尔玛、麦德龙等外资零售巨头纷纷调整在华投资和经营策略,加大对中国零售市场的拓展力度,零售业的市场竞争已经达到白热化的阶段。
没有竞争就没有发展,2005年我国内外资连锁商业在竞争中共同发展。2005年全国前30家连锁企业共实现销售额4910.4亿元,比2004年同期增长30.9%;店铺总数为16665个,比2004年同期增长20.7%。在连锁业30强中,外资企业有7家,合计销售额同比增长26.4%,占30家连锁企业销售总额的21%,增长速度慢于内资连锁商业,但单店规模仍高于内资商业25.28%,在商品品种、购物环境、服务水平方面竞争优势依然明显。
从流通业态看,专业店势头强劲、百货店逐步复苏、超市仍居主导地位、便利店增速放慢,连锁经营向更多行业渗透。除了传统的超市、大卖场等业态外,越来越多的百货店、家电专业店采用连锁经营,在服装、玩具、办公用品、餐饮等领域,也都出现了新兴的连锁企业,连锁经营成为流通业发展、竞争的一个新的模式。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2005年全国1150家流通企业在777个县市进行试点,新建和改造农家店7.1万个,吸纳富余劳动力35万人,带动地方和企业投资约70亿元,使近1亿农民直接受益,受到了普遍欢迎。为加快构建农村现代流通网络,,重点建设100家符合国家标准的现代化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着力培育100家能够带动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大型产品流通企业,使流通业成为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桥梁。
第三个重要特征是,商品质量和供求结构进一步改善,品牌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企业间的竞争演化为品牌竞争。
从中国行业企业信息发布中心在全国调查的80余种主要消费品的市场销售情况看,品牌集中度更加明显,销量前10位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平均为66.06%,比上年增加1.89个百分点。整体来看,随着收入水平提高、消费结构升级,品牌集中度进一步提高,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品牌集中度的不断提高,显示了大品牌之间的竞争日趋加剧,未来强势品牌将会赢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
第四个重要特征是,贸易争端的增多使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更多的压力,企业应更进一步地进行自主创新,加大品牌建设力度,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2005年我国的贸易顺差为1019亿美元,引起了欧美等国家的关注,并产生了诸多的国际贸易争端。但实际上,加工贸易在我国进出口贸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工贸易占进出口的48.6%,占出口贸易的54.7%。而加工贸易的实质就是要挣取加工过程的加工费,目前我国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正是加工贸易。
我国国产品牌在国内市场上占有了一定地位,中国行业企业信息发布中心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各类消费品销量前10位的份额构成中,国产品牌显示了本土化的优势,占据了74.3%的市场份额。从分类看,国产品牌竞争力最强的是服装纺织类消费品,比重达到79.74%。但是在服装纺织类产品中,我们却不拥有国际知名品牌。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迅猛发展的今天,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品牌竞争力已不仅是市场竞争力的核心体现,更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国的经济总量已升至世界第4位,但在世界名牌之林中,我们的名牌产品却寥寥无几。在核心技术缺失的大背景下,国内企业没有完整的产品定义的权利,没有高附加值、差异化技术形成的产品竞争力,没有强有力的国际品牌,致使行业利润越摊越薄,有的甚至不到1%,而高额利润都给国外高端的品牌拿走了。
为了避免低端产品不断引起的国际贸易争端,为了在国际竞争中赢得更多的竞争优势,未来中国企业将面临严峻的品牌国际化问题。
中国行业企业信息发布中心的调查结果同时发现,随着消费者收入的提高,其消费观念、消费行为、消费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广大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逐步形成多样化、个性化、品牌化趋势。品牌化消费是未来的一大趋势,中国企业只有加大品牌建设力度,不断塑造企业的核心产品和强势品牌,才能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摆在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自主创新的核心,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就是不断通过自主创新,拥有自己核心的技术竞争力,打造出令人骄傲的自主品牌。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我们国家自主创新型国家的建立,我国会有更多的自主创新型企业,更多的自主创新型产品和自主创新型品牌。
中国行业企业信息发布中心举办全国市场商品销量信息发布活动,今年是第10届。10年来,我们共同见证了中国品牌的成长过程,目睹和切身感受了中国品牌在国内外市场份额中日益扩大的重要事实。对此,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而当站在今天这个历史的新起点上,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中国品牌所面临的市场环境、公众基础和成长方式都在发生一系列深刻的变化。有评论认为,中国市场已经进入品牌信誉时代,品牌信誉时代是在经济全球化与信息网络化成为最基本的社会背景下诞生的。在这种背景下,过剩经济为品牌信誉提供公众基础,微利时代为品牌信誉提供管理空间,而不断地创新和有效的品牌信誉管理则是品牌成长的重要方式。消费品市场的这种变化要求我们的品牌企业和每一个培育品牌的人必须时刻考虑并在各个方面作出相应的调整。
时间:2006-3-29
作者:中国行业企业信息发布中心主任 朱新武
最新资讯
-
国产品牌占据国内市场优势地位 居民消费更加倾向品牌化 六成以上购买名优品牌
08-20 1
-
08-20 1
-
04-20 1
-
08-09 0
-
11-24 0
-
05-09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