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达山驰骋在名牌之路上——记黑龙江省完达山乳业股份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19-08-21 05:16:15


来源:中国食品质量报
时间:2007-11-8
记者:王凯胜 宋显文

2007年2月3日,完达山乳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刘清泉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过“十大人民尊敬企业家”和“ 50强人民信赖品牌奖”两块奖牌,这标志着完达山乳业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

肩负使命 实现梦想
1965年完达山乳品诞生,开启了共和国乳制品工业的新纪元。
40多年来,完达山人始终坚守着“承载民族厚望,提升大众体智,奉献质纯挚真”的信念, 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小企业发展成为全国150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全国六大乳品企业之一,年上缴税金1亿元。完达山乳业股份有限公司现有资产总额16.7亿元,下辖41家生产厂,拥有员工1.1万人,可生产乳、乳制品、米麦制品、豆粉、饮料和保健食品6大系列91种产品,年加工无污染、无公害优质鲜奶50余万吨。1999年公司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中国首家绿色食品乳品生产基地。
完达山乳业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技术,首创我国大颗粒速溶奶粉新工艺,相继通过了IS09001、HACCP、IS014000等体系认证,;“完达山”商标是黑龙江省第一个“中国驰名商标”。据世界品牌实验室权威报告:2006年,完达山位居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294位,品牌价值20.33亿元。从2000年起,完达山连续四年被国家八部委认定为全国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03年获得中华全国总工会“五一”劳动奖状,并且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赞扬。
2001年初,完达山乳业凭借“完达山”品牌和技术实力,采取扩张、租赁、购买、控股等方式,对垦区内外乳品资源进行了并购重组,企业很快发展成拥有4家控股子公司和1家参股公司,14家生产型分公司,日处理鲜奶1500吨以上,拥有黑龙江省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南部地区、北部地区等四大奶源区域,牵动50万头优质荷斯坦奶牛的国家大型专业乳品制造商。据统计,从1997年到2006年,完达山乳业产值由7000万元增长到12.2亿元,增长了1 7.4倍;企业固定资产由不足3000万元增长到7.6亿元,增长了25倍。公司总部也由牡丹江分局迁入哈尔滨,企业改制变更为完达山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从而实现完达山乳业发展历史性的跨越,使完达山乳业成为国内乳业综合排名第六,黑龙江省规模最大、现代化水平最高的乳制品企业,中国食品工业百强企业之一。2006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2亿元,利税1.5亿元。

夯实基础 社会为本
完达山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在国有企业纷纷实行“减员增效”政策时,完达山乳业不仅不减员,还勇敢提出“增效增人”的工作思路,并将“增效增人”锁定为企业今后发展的核心“理念”。
董事长刘清泉认为,完达山乳业“增效增人”理念有两层含义:一是扩大企业规模增加就业岗位,增加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二是通过企业发展牵动社会产业链上的就业岗位,增加社会效益。
刘清泉董事长认为,企业自身效益与企业自身行为所产生的社会效益是互动的,而相比之下,后者更为重要。完达山通过振兴乳业推动畜牧业,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格局。
完达山乳业董事长刘清泉总结出这样一条真理: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必须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必须以社会为本。

打造名牌 创新辉煌
“力创名牌竞天下”是完达山人的座右铭。完达山人牢牢抓住名牌战略这个增强企业竞争力、提升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综合实力的“牛鼻子”,走出一条具有完达山特色的品牌经营和品牌带动之路。
靠质量创名牌;靠科技壮名牌;靠市场扩名牌。如今,完达山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在董事长刘清泉的带领下将以结构调整、整顿提高、夯实基础为主线,围绕体制机制创新、流程再造和强化管理,通过完善和改进考核体系,完善和改进制度化的流程控制体系,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发展的激励机制和分配制度,建立凝聚人心的企业团队和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