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品牌降价背后的图谋

发布时间:2019-08-21 16:16:15


  “五一”刚过,外资彩电销量、销售额全面超越本土品牌的消息便接踵而至。此前,人们多认为外资彩电只是销售额暂时领先,销量仍然以本土为大。现在看,销量这个阵地本土彩电也有失据的危险。某媒体提供的数据是:一线城市外资彩电占有率已经达到59%。
  笔者以为,现在下“外资超本土”的结论为时尚早。
  首先,家电连锁和调查机构的统计范围只涵盖一级市场及个别二级市场,并未把三四级市场的数据统计在内。而三四级市场恰恰是本土彩电的固有优势领地。这实际上意味着我们是根据“不完全统计数据”得出“外资领先”的结论,难免有失偏颇。
  其次,今年以来,三四级市场平板电视急速启动,大大超乎人们的预期。某彩电企业提供数据显示,县级市场平板电视销量已经占到其彩电总销量的10%,对本土彩电形成很大的销量支持。
  再次,外资品牌的低价战略属应时之策,“五一”来了大降价,“五一”过后恢复原状,“销售超本土”并未成为市场的基本面。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外资彩电正在改变以往较为保守的形象,转而以积极的战略寻求市场突围。“洋品牌超本土”虽然不是一个事实,但绝对是一个信号,折射出外资品牌试图东山再起的意图。
  从“重利润轻销量”到“利润销量并重”,外资彩电降价的背后,实际上是其中国战略的大调整。
  在外资彩电看来,他们比本土彩电更有优势,要品牌资源有品牌资源,要产业链优势有产业链优势,而市场却长期被本土品牌主导是不正常的。于是,他们操起了本土彩电企业最擅长的价格战,试图“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实际上,外资品牌降价还有更深一层用意,那就是从上下两个方向对本土彩电施压,我们不妨把这种战略称为“夹心饼干”战略。在他们看来,本土彩电缺乏上游面板资源支持,很难实现生产成本领先;如果再从价格的层面对本土品牌施压,将造成本土彩电手脚全缚动弹不得。
  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样一幕:外资彩电一方面在价格上对本土品牌大打出手,一方面在面板的要价上毫不手软。
  “五一”期间,面对外资彩电的疯狂降价,本土彩电多少有些被动。这种局面不应该持续下去。
  我们可以预言,“利润与销量”并重的战略,并非外资彩电一时之策,而是基于对中国市场做出考量的战略重建。
  本来,本土彩电更擅长于打价格战,但是,因为此前价格优势基本上已经释放殆尽,所以,未来这一手段可使用的范围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本土品牌必须建立新的竞争优势。
  实际上,如果从品质、品牌、价格、服务、渠道五个方面全面考量中外彩电的话,本土彩电的综合优势并不比外资品牌弱。而三四级市场的急速启动,则为本土品牌提供了一个新的成长空间。我们更愿意认为,在未来新一轮较量中,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时间:2007年05月17日
作者:刘步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