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专利审查质量较往年稳中有升

发布时间:2019-08-20 16:12:15


 国家知识产权局近日公布《2009年度专利审查质量报告》指出,2009年度,国家知识产权局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了专利审查质量评价体系,科学监控审查质量,接受服务对象的互动反馈,并对审查员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全面提高审查员的质量意识。这些措施,使得2009年度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质量的各项指标,较2008年有了全面提升。

  审查质量稳中有升

  根据专利审查质量评价体系提供的数据,2009年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质量稳中有升,其中三种专利受理、事务处理以及PCT国际专利申请受理和事务处理的质检错误率同比都有降低,三种专利初审周期进一步缩短,初审质量状况整体良好。发明专利的实质审查质量状况得到明显提高,总质量指数值从2008年的0.738提升到了0.869,评价审查质量的3个指数——时间性、正确性、一致性中,超审限状况得到了有效控制,一通平均周期较2008年有所缩短,由13.2个月缩短至12.5个月,时间性指数达标;授权质量有较大程度改善,驳回整体质量良好,正确性指数达到0.946;一致性指数继续保持在较好的水平。

  此外,报告还提到,PCT国际检索和初审质量继续保持在较好的水平,时间性指数优异,全年未出现国际检索超审限案件;正确性指数较好,各项质检错误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一致性指数运行良好。复审、无效结案周期以及超审限状况较2008年都有较大幅度的改进,质检错误率继续保持在较低水平。

  质量提升源自意识提高与体系完善

  专利审查质量的提高,首先源自审查员质量意识的提高。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审查业务管理部相关负责人处了解到,专利审查质量评价体系运行以来,审查员的质量意识明显提高——局级质量管理部门不断加大管理力度,各审查部门更加注重审查质量的改进,采取抽检、互检等多种方式加强审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这样的局面带动审查员积极主动地学习、关注局级质量管理政策,配合各级质量管理措施的落实。

  除质量意识提高之外,制度建设也是必不可少的保障。引用现代管理理念创立的专利审查质量管理体系,更精确地反映了专利审查质量的现状,发挥了科学充分的诊断和导向功能。同时,部级质量管理体系逐步完善——细化质量检查标准,建立质量奖励机制,出台多种质量管理措施,使部级质量管理能力不断提高,呈现多元化、科学化的态势。

  大力提高“实体质量”

  报告提出,2010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将从形成专利审查质量方针、持续改进实体质量、充分发挥局质检组在质量改进中的作用、利用优秀案例进行正向引导等4个方面着眼,稳步提高专利审查质量。

  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贺化在2009年度审查质量管理工作总结会议上指出,2010年要形成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质量方针。质量方针有助于统一和明确各级质量管理目标,优化资源配置,有效地实现过程质量控制和持续改进;有助于提升全员的质量意识,形成全员认可的、统一的价值观和质量文化,进一步激发审查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形成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局面。

  此外,持续改进实体质量也将是国家知识产权局今年工作的重点。“实体质量”已逐渐成为2010年质量管理的关键词,提高检索质量将成为改进实体质量的切入点,最终产生改进实体质量的相关措施及机制。

  2010年,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质量检查组(局质检组)将对审查员和社会公众反馈较为强烈的共性问题、重大问题进行跟踪、研究、分析,并形成1个至2个专项质检报告。同时,局质检组还将加大优秀专利审查案例的推选力度,发布年度优秀案例,由各审查部门汇编《优秀案例集》,群策群力,以激励审查员将提升审查质量作为第一工作要务。(知识产权报 记者 刘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