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专利转让拥有硬标准,保护发明家的利益

发布时间:2019-08-10 06:04:15


期盼“草根发明”的春天 上周六,解放日报刊登了通讯《痴迷发明的草根科学家》,记述民间发明家赵青华退休后花光积蓄和动迁款,靠一堆二手仪器,在废弃的职工浴室建起“山寨”实验室,取得了多项令专家赞叹的发明。报道还特别提到,如今已经70多岁的赵青华,除了拥有成功的喜悦,更多地却是迷惘,如何让发明转化为实际产品,如何为更多国人造福……

 这篇报道引发了不少读者的共鸣。除了由衷佩服老人的执着,大家更多为她遭遇的成果转化的艰难之路而“一声叹息”———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今天,民间非职务发明这块富含民族科技智慧的宝藏,却长期处于乏人问津的状态。据不完全统计,民间非职务发明专利最终得以真正转化、走向市场的,仅仅5%左右。绝大多数渗透了发明家生活灵感、梦想,凝结着智慧和汗水的发明,却只能变为一本薄薄的专利证明书,束之高阁,积满尘土。

  草根发明为何“转化难”?原因可以举出不少。比如,发明成果与实际需要脱节;商家与发明者信息不互通。又比如,民间发明多是简单初级产品,而目前不少需求方只想着“立竿见影”……归根结底,是民间发明者和需求者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交易平台。如今虽有不少技术发明中介机构,但以推广职务发明为主,而一些民间发明组织,也往往只是召开一些展示会让民间发明“露个脸”,交易中介功能发挥有限。

  为了避免“草根发明”一直湮没于“草根”,当今迫切需要一大批专业的专利经纪人。他们好比人才市场的“猎头”,既掌握厂家商家的信息和需求,又能对民间专利发明甄别价值、评估前景,牵线搭桥,促其最终“脱颖而出”,造福社会。在这方面,政府应当加强引导,加速专利经纪人才队伍的培养。此外,当时机成熟,还可由政府牵头,整合市场需求和评估资源,建立规范的评估体系,使专利转让拥有硬标准,保护发明家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