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举行首届专利拍卖会
发布时间:2019-08-09 00:40:15
经过4个多月紧锣密鼓的筹备,中科院计算所首届专利拍卖会终于如愿在12月16日举行。来自70余名企业代表参加了竞拍,海内外近100名嘉宾现场观摩。
此次拍卖会的有底价专利中,“一种基于传感器网络的井下安全检测系统、装置及方法”专利技术以120万元高价一次性拍出,系成交金额最大单项专利。24项无底价专利更是受到了竞拍企业的热烈追捧。70项专利最终拍出28项,拍卖成交率高达40%。
“目前国内外大多数专利拍卖成交率并不高,这次专利拍卖,成交率达到40%实属不易。”郭书贵介绍,专利拍卖成交率不高通常有三大原因。一是专利技术定价难。技术方和竞买人双方价格预期往往相差很大。二是专利技术交易方式比较复杂,一般有所有权转移、许可授权、联合开发、企业并购等多种方式;三是专利交易链条长环节多。专利成果转化需要经过实验室小试、实验基地中试、工业化测试等多个阶段,专利转移存在很大风险。即便如此,专利拍卖作为一种技术转移的市场化行为,仍具有其独特的优势,越来越多的国外机构开始采用这种方式。
“专利拍卖对国内企业来说比较新颖。”参加竞拍的一名企业代表谈及对专利拍卖的初步印象说,“个人认为竞拍这种形式公开透明、交易规范,避免了以往技术成果转化过程中企业之间暗地加价、无序竞争的局面。”
北京某家公司此次成功拍得3项专利。谈及此次专利拍卖,该公司技术总监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以前我们都是找技术方私底下接洽,来回多次沟通,效率低成本高。企业自己申请技术专利周期长,耗费大量精力。借助专利拍卖会,省去了我们不少麻烦。”
“这是一次破冰,这是一次创新,”一位多年从事技术交易成效研究的行业人士认为,此次专利拍卖探索建立了由技术交易机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和拍卖机构共同参与的专利拍卖运行机制,即依托于规范的专业市场流转平台,为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打造一种企业降低开发成本、减少开发周期,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快速转移的双赢模式。
科技部火炬中心技术市场管理处处长陈晴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专利拍卖这种无形资产流转模式将在全社会范围内起到良好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在她看来,“国家专门出台了技转促进行动,目的就是探索技术专项商业化转化途径。专利拍卖将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转化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专利包流拍凸显技术定价难题
在拍卖会上,科技日报记者观察到,事先被看好的、与标准相关的8个专利包最后流拍,这再次凸显了技术定价这个难题。
据介绍,在拍卖会前期项目说明会中,很多企业对标准相关专利的专利包兴趣浓厚,并进行了详细的咨询。但在拍卖会上,这些专利包却遭到“冷落”。
“主要还是专利包定价太高,超过了我们的心理预期。”一位竞拍企业代表直言,“企业要直接承担技术转移过程中的各种市场风险,因此对专利价格比较敏感。”
技术是无形的,如何给无形资产定价就成为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技术持有人希望卖个好价 钱,技术需求方则希望物美价廉,两者预期往往存在落差。
对此,计算所所长李国杰院士有着清醒的认识。“专利拍卖前我们也征求了专利发明人的意见,发明人对于专利的价值预期明显高于市场价格,这主要体现在高价值专利包流拍上。”
“由于相关市场要素没有完全培育起来,导致专利价值评估过程中对企业的实际需求了解不够。”中技所总裁助理李中华对专利包流拍也有着自己的思考。“其实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举办专利拍卖的原因之一,就是在有意识地培育拍卖市场,完善评审、估值等市场要素,让专利技术的定价更贴近是市场和企业需求。”
遗憾之余,李国杰认为科研院所也收获了经验。“我们意识到作为技术生产者,计算所不仅要完成国家科研任务,还要根据市场需要生产专利。今后专利发明人要积极了解企业需求,根据市场及时调整心理预期。”
此次拍卖会的有底价专利中,“一种基于传感器网络的井下安全检测系统、装置及方法”专利技术以120万元高价一次性拍出,系成交金额最大单项专利。24项无底价专利更是受到了竞拍企业的热烈追捧。70项专利最终拍出28项,拍卖成交率高达40%。
“目前国内外大多数专利拍卖成交率并不高,这次专利拍卖,成交率达到40%实属不易。”郭书贵介绍,专利拍卖成交率不高通常有三大原因。一是专利技术定价难。技术方和竞买人双方价格预期往往相差很大。二是专利技术交易方式比较复杂,一般有所有权转移、许可授权、联合开发、企业并购等多种方式;三是专利交易链条长环节多。专利成果转化需要经过实验室小试、实验基地中试、工业化测试等多个阶段,专利转移存在很大风险。即便如此,专利拍卖作为一种技术转移的市场化行为,仍具有其独特的优势,越来越多的国外机构开始采用这种方式。
“专利拍卖对国内企业来说比较新颖。”参加竞拍的一名企业代表谈及对专利拍卖的初步印象说,“个人认为竞拍这种形式公开透明、交易规范,避免了以往技术成果转化过程中企业之间暗地加价、无序竞争的局面。”
北京某家公司此次成功拍得3项专利。谈及此次专利拍卖,该公司技术总监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以前我们都是找技术方私底下接洽,来回多次沟通,效率低成本高。企业自己申请技术专利周期长,耗费大量精力。借助专利拍卖会,省去了我们不少麻烦。”
“这是一次破冰,这是一次创新,”一位多年从事技术交易成效研究的行业人士认为,此次专利拍卖探索建立了由技术交易机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和拍卖机构共同参与的专利拍卖运行机制,即依托于规范的专业市场流转平台,为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打造一种企业降低开发成本、减少开发周期,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快速转移的双赢模式。
科技部火炬中心技术市场管理处处长陈晴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专利拍卖这种无形资产流转模式将在全社会范围内起到良好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在她看来,“国家专门出台了技转促进行动,目的就是探索技术专项商业化转化途径。专利拍卖将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转化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专利包流拍凸显技术定价难题
在拍卖会上,科技日报记者观察到,事先被看好的、与标准相关的8个专利包最后流拍,这再次凸显了技术定价这个难题。
据介绍,在拍卖会前期项目说明会中,很多企业对标准相关专利的专利包兴趣浓厚,并进行了详细的咨询。但在拍卖会上,这些专利包却遭到“冷落”。
“主要还是专利包定价太高,超过了我们的心理预期。”一位竞拍企业代表直言,“企业要直接承担技术转移过程中的各种市场风险,因此对专利价格比较敏感。”
技术是无形的,如何给无形资产定价就成为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技术持有人希望卖个好价 钱,技术需求方则希望物美价廉,两者预期往往存在落差。
对此,计算所所长李国杰院士有着清醒的认识。“专利拍卖前我们也征求了专利发明人的意见,发明人对于专利的价值预期明显高于市场价格,这主要体现在高价值专利包流拍上。”
“由于相关市场要素没有完全培育起来,导致专利价值评估过程中对企业的实际需求了解不够。”中技所总裁助理李中华对专利包流拍也有着自己的思考。“其实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举办专利拍卖的原因之一,就是在有意识地培育拍卖市场,完善评审、估值等市场要素,让专利技术的定价更贴近是市场和企业需求。”
遗憾之余,李国杰认为科研院所也收获了经验。“我们意识到作为技术生产者,计算所不仅要完成国家科研任务,还要根据市场需要生产专利。今后专利发明人要积极了解企业需求,根据市场及时调整心理预期。”
最新资讯
-
08-09 0
-
08-16 2
-
"云药"亟需搭乘专利的"列车"
08-23 2
-
08-06 1
-
08-17 2
-
08-09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