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环保专利技术产业化纪实

发布时间:2019-08-31 15:00:15


本报通讯员 姜天成  “问溪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潺潺的船场溪贯穿南靖县城,它就是南靖人民的生命河。但是这条河在1998年以前却是一条流着黄黑色污水的河,植物远离河岸,鱼虾不见踪影,青蛙迁往他乡。一项专利技术的产业化实施,还了南靖青山绿水的原貌。  位于闽南的南靖是一个山区县,亚热带森林几乎覆盖了所有的山头。改革开放初期,南靖县在靠近船场溪上游的森林边办起了人造板厂,由于大量排放工业污水,不久就把溪水污染得不能饮用,连农田灌溉都受到了影响。经济效益与环境恶化的矛盾困扰着南靖人。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在一片反对声中工厂走到被关闭的边缘。发明人贾晋民经过多年研究,发明了“纤维板湿法生产线改造为干法中密度纤维板生产线的方法”。该发明专利技术的有效实施,不仅救活了企业,提高了经济效益,还清除了污染。  发明人贾晋民创办了民营企业福建漳州科林人造板实用技术研究所,他开发的“湿法硬质纤维板生产线改造成为干法中密度纤维板生产线的工业方法”发明专利技术,既可以充分利用原湿法硬质纤维板生产线的绝大部分设备,经局部技术改造后,不但可以生产高档次、市场畅销的中密度纤维板,又可以解决湿法工艺中存在着的严重废水污染。这项技术的成功开发,使国内众多的湿法硬质纤维板企业找到了一条两全其美的出路,南靖人造板厂也成了首批受益者之一。1998年该项目被列入了国家知识产权局 “促进专利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  “以干治湿”是贾晋民发明创造的核心。对于原湿法生产线而言,只需投资200万元的资金,不仅可以在二三个月内完成改造,当年就可以收回投资成本实现赢利。整个生产过程除初始投料中加水冷却外都不使用水,从根本上清除了排放污水的问题。  目前,示范工程不仅仅在南靖县开花结果,而且已推广至国内20多个省52家工厂,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与环保生态效益。每年可新增产值8.6亿元,新增利税1.6亿元。该项目的实施累计减少工业废水排放1.6亿吨,节水1.9亿吨。累计节煤156万吨,节电5.3亿度…… 。  贾晋民不只满足“以干治湿”的创造,他已开始在人造板原材料上下工夫,勾勒出一种“林、工、商”一体化可续性发展的项目带动产业化示范工程。即采用植树造林的方法,既实现水土保持,又为工厂的生产提供原材料,带动人造板加工业、家具等的产业的发展。  通过研究,贾晋民真切地意识到:必须扩大示范工程,即从工业领域扩展到原材料领域。于是他们把本地区获林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的“按属树种引种栽培研究”的科研成果与该发明专利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把示范工程扩展延伸,建立起“林、工、商”一体化的新型的专利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用人造板工业利润来提供营造工业原料林的资金,再以工业原料林产出的木材向人造板工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原料。两者相互作用,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促进环境保护及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专利技术示范工程的产业化发展,已在闽南南靖实现了生态、资源、环保的良性循环,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形成了一种项目带动的产业链。贾晋民的“青山常在,生产永续”梦想正在逐步变成现实。 中国知识产权报   2004-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