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专利审查能力与时俱进

发布时间:2020-12-21 19:44:15


——访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贺化

  金融危机的阴霾尚未散去,在世界经济舞台上,中国强劲的创新力令世界瞩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10月,中国3种专利申请受理总量达71.23万件,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2%。

  专利申请量一路高歌猛进,不仅反映出中国创新水平的不断提高,也折射出中国知识产权事业的蓬勃发展。作为知识产权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专利审查工作备受关注。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贺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专利审查能力与时俱进。目前,我国专利整体审查速度已位居世界前列,审查质量稳中有升,审查能力在国际知识产权舞台上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尊重和信任。

  审查速度位居世界前列

  科技的快速发展、专利申请量的持续增加,给世界各国专利审查机构带来了一个共同的问题——审查案件积压,中国也不例外。在专利申请量快速攀升的情况下,国家知识产权局锐意提高审查能力,减少案件积压,缩短审查周期,整体审查速度已位居世界前列。

  审查结案量和审查周期是反映各国专利机构审查效率的重要指标。贺化表示,近年来,我国的专利审查结案量保持了较高的年增长率。以发明专利为例,2001年至2008年,发明专利实审结案量平均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今年1月至9月,发明专利实审结案量达到15万件以上,同比增长40.9%,超过2008年全年的结案量。预计今年发明专利实审结案量将达到20万件左右。

  此外,我国的专利审查周期也在逐渐缩短。例如,发明专利申请从进入实审程序到首次结案的审查周期已从2001年的53个月大幅下降至2008年的25.8个月。今年1月至9月,发明专利平均审查周期进一步缩短至25个月。实用新型专利审查周期从2005年的11个月下降到6.1个月;外观设计专利审查周期缩短的趋势也非常明显, 2008年平均审查周期是9.5个月,而今年缩短至7.2个月;复审无效审查周期也从2005年的15个月大幅缩短至今年的8.2个月。

  审查质量稳中有升

  专利审查速度与质量是否能齐头并进,一直是各界所关注的话题。国家知识产权局基于充分的调研分析,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和当前社会发展需求的审查效率和质量目标,并将审查速度作为专利审查服务整体质量的一部分来衡量,使二者有机地统一在一起。


  贺化表示,国家知识产权局一贯重视专利审查质量的提升,近年来,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对审查质量管理的体制和模式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和探讨,初步建立起一套较为科学、合理的质量管理体系,逐步实现了多个方面的转变。

  在思想观念上,更加突出“以服务对象为中心”,以申请人、代理人及社会公众的需求为出发点。在理论方法上,更多地吸收现代质量管理学的理论观点,引入统计过程控制、标准化及全面质量管理等先进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在制度建设上,从过去以质量检查为主的单一的管理模式到现在形成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目标管理与过程控制相结合,局、部、处三级分工管理,质量、标准、研究、培训四环节联动的审查质量管理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知识产权局还加大了质检队伍的建设力度,成立了一支由50名资深审查员组成的质检组。

  贺化表示,可以预见,我国的专利审查质量管理体系将会变得更加科学、规范、开放、透明,更有能力保障服务对象需求的实现,提高全社会对专利审查服务质量的满意程度。

  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我国的专利审查能力在国际舞台上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尊重和信任。国家知识产权局作为世界五大专利局之一,与各国专利局在审查业务层面进行平等的交流,并与美洲、大洋洲、亚洲、非洲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利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

  《英国知识产权管理》杂志曾高度赞扬国家知识产权局在有效处理工作量增长问题的同时,还保持了令人称赞的审查质量。

  而这一切,离不开国家知识产权局多年的努力。贺化坦言,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审查员队伍是提高我国专利审查能力的关键之一。在建局不到30年的时间里,国家知识产权局已经形成了一支人员规模位居世界第三位的专利审查员队伍,仅次于美国专利商标局和欧洲专利局。此外,国家知识产权局在完善专利法律法规、推进文献信息化建设、提升业务管理水平等方面也开展了大量工作。

  贺化表示,有过去发展的坚实基础,有现在的明确目标和规划,未来国家知识产权局将全力加强专利审查能力建设,在充分利用电子信息技术提高专利审查效率等方面继续努力,通过多种途径大力推动专利审查为国家服务、为创新主体服务、为公众服务。(知识产权报 记者 吴辉 裴宏 赵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