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专利,让发展中国家从中也受惠
发布时间:2019-08-03 00:17:15
共享专利资源:未来企业的发展趋势
自18世纪以来,经济学界一直以“经济人”假设为基础分析参与市场竞争的个体行为。提出这一假设的亚当·斯密认为,在经济活动中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个体是自利的,因此他们不愿共享资源。美国《新闻周刊》近期的文章却指出,尽管这种“自利情结”从古至今没有改变过,但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认识到,共享资源所能带来的好处要远远超过独断专营的短期利益,共享而不是保护商业秘密很快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过去企业都小心翼翼地保护着自己的研发成果和商业机密,以防被竞争对手知晓。但这种情况已经改变,现在是共享的时代。从万维网到开放源操作系统,不管是蒂姆·伯纳斯-李还是李纳斯·托维兹都没有从自利的角度出发将创新成果作为获取垄断利润的途径。也正因为如此,获利者才从一两家企业扩展到了成千上万的公司和个人。除了IT企业外,医药公司、消费品生产公司和工业企业等都在向资源开放的方向发展。一些知名企业的实验室已经名存实亡,IBM、因特尔、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和礼来医药公司都逐渐将他们的研发分散化,将自己的发明能力与东道国的技术力量结合在一起,创造了更多的技术,并且增强了自己的竞争优势。
尽管媒体、娱乐和消费电子等其他产业还没有接受开放源的全部观念,但他们正试着用更“开放”的方法进行革新——通过消费者改进其产品,然后从中吸收成果。宝洁、丰田和乐高等公司都在发布新品之前将设计图公布到网上,接受消费者提出的批评意见并做出产品改进。麻省理工大学的创新管理教授埃里克·冯·希贝尔称之为“创新的民主化”。
在医药领域,研发外包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比其他医药公司更有创新意识的是,几年前美国礼来医药公司就已抢先在网上创建了名为InnoCentive的电子商务公司,这是第一家以激励为基础促进全球性科研能力共享的电子商务公司,为全球企业与科技精英之间的沟通搭建了桥梁。从杜邦到宝洁在内的40多家公司都经常使用这一交流平台寻求解决企业难题的妙方,而来自175个国家的8万名科技精英则定期到网上回答问题。虽然一些跨国公司有自己庞大的科研队伍,但公司内部人才并不能完全解决科研过程中遇到的难题。InnoCentive不仅能大大加快公司科研进度,而且大幅降低商业研发成本。
《新闻周刊》的文章指出,在资源共享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将是最大获益者。哈佛大学研究人员查尔斯·内森指出,开放源的工作方式让发展中国家在商业化流程中更多地拥有作为参与者而不仅仅是顾客的体验,这将有利于创造一个更加自信的社会,进而有利于创建一个更加安全的全球大环境。麻省理工的冯·希贝尔则认为,所有这些将使得整个社会变得更加平等,创新和它们的经济效益将更加广泛地被各方分享。比如Google就和太阳微电子系统合作推广开放源软件,以挑战微软的垄断地位。
就连经济学自身也在发生改变,美国经济学家托马斯·谢林今年荣膺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通过博弈论分析指出,人们在现实中的合作与共享要远远超过传统经济学中“经济人”假设的界定。耶鲁法学院研究网络经济学的教授约沙伊·本克勒认为,网上合作正在刺激一种新的生产模式诞生,它将超越经济学赖以生存的两大基石——公司和市场。本克勒把开源软件、文件共享以及数百万顾客在亚马逊网站上发表的产品测评等工作称为“同伴生产模式”,这种生产模式既不通过传统的公司管理创造价值,也不通过像酬劳这样的市场奖励方式创造价值。
,。其页视量目前已达到每月250亿次,文章总数已接近200万篇,并且每月还以7%的速度增长。
随着共享哲学的日益推广,一门新的“快乐科学”也将逐渐形成——分析除了对特定任务的金钱奖励外,究竟什么事物能真正让我们达到满足。文章认为,其中的一个答案就是通过与他人的沟通合作,让个人在塑造世界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IBM通过免费开放专利赚钱
IBM公司日前宣布了向研究人员和学术界免费提供PowerPC 405内核技术规格的计划,这是该企业今年免费开放专利的又一重大举措。表面看,IBM失去了不少收入来源,实际上开放政策让IBM获得了更多利润。
2004年IBM在美国申请并核准的专利数为3248件,远远高出其他科技公司,并连续12年居全美之首。然而,在看到开放标准可以带来的创新和增长潜力后,IBM又转而成为开源软件最积极的支持者。
2005年1月,IBM宣布向外界开放500多个软件的专利权,用户在诸如Linux等开源平台上都可以免费使用上述软件。该公司负责人称,此举旨在鼓励其他拥有专利的公司开放自己的知识产权,形成IBM所倡导的“专利公用”。10月,IBM又宣布对医疗和教育行业免费开放若干专利。对于医疗行业来说,IBM公开的专利技术将可激发全球业界建立标准化电子病历网络的开发,促进医疗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在教育领域,IBM的专利技术有助提升教学过程及校区与学校管理的成效和效率。
在过去几年中,IBM公司一直在密切关注和支持开源软件。IBM是带头支持Linux的公司,它向开源社区Eclipse一次性提供价值为4000万美元的源代码。2004年,IBM公司向开源社区提出了一个名叫Cloudscape的数据库程序,IBM开发该程序曾耗资约8500万美元。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IBM将完全放弃对其知识产权的保护,它正在寻求的是专有性和开放性之间的平衡。也就是说,IBM仍将积极申请专利保护,只不过申请对象将集中在利润最丰厚的业务领域。IBM客户得到的开放源软件越多,节省的成本就越多,他们可以从IBM购买个性化服务的可能性就越大,而现在IBM大约50%以上的收入都来自服务。负责技术和知识产权的高级副总裁约翰·凯利称:“只要专利的开放能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我们就能从中分得一杯羹。”《新闻周刊》的文章对此评价说,开放专利的好处之一是,它可以让公司主管以“利他”为名做恰巧符合自身商业利益的事情。
IBM的开放专利行动也鼓励并带动了其他IT企业对开放源的支持。2005年5月,诺基亚宣布该公司的专利技术供Linux内核自由运用,成为又一家提供开放源代码程序设计师知识产权保护的重量级公司。6月,太阳微电子公司正式公开其Sun Solaris操作系统的源代码。冠群电子公司今年也做出了类似的专利平民化的决定。
微软誓与反垄断抗争到底 东芝放弃开放专利路线
欧盟委员会12月22日通知微软公司,如果不采取更多行动以遵守欧盟在2004年对其做出的反垄断裁决——向媒体播放器生产商和其他竞争对手开放微软视窗操作系统的源代码,微软将面临每天200万欧元的罚款。与IBM开放性强、和谁都合作的作风相比,微软却一直死守操作系统源代码不放,这虽然保证了微软的系统霸主地位,但也给它带来了接连不断的诉讼之灾。
本月7日,韩国公平贸易委员会宣布最终调查结果,判定微软在韩国的商业行为违反了公平贸易法及相关法规,涉嫌不正当竞争,并判处该公司3200万美元的罚金,并要求其在Windows系统中剥离MSN即时通讯软件和媒体播放器,与业界同行展开公平竞争。去年10月,日本公平竞争委员会起诉微软违犯了反垄断法,理由是微软在与日本厂商签订的合同中利用其操作系统的统治地位使用了限制性条款。这场官司目前尚处于胶着状态,微软可能要面临一场持久战。
除此之外,微软近年来还经常面临来自企业的反垄断指控,最终的结果都是由微软出巨资摆平。有调查显示,在过去30个月中,微软已与竞争对手达成9桩诉讼和解,累计支付约38亿美元赔款。
微软宁肯吃官司也不开放专利,这是因为它一直持有“专业软件”的观点,即源代码是专业软件厂商生存的根本,在封闭架构中软件厂商可以提供专业服务,开源软件的用户迟早会为节约成本和确保安全性而重新选择微软。微软的一位负责人表示,IBM在Linux基础上开发和推广的软件产品“实在是太贵了,任何一个IBM的解决方案都比微软的要贵,即便加入了一些免费的开源软件也是贵得离奇”。也正是出于对自己专利产品优势的绝对自信,微软总是在寻求利用自己在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等领域的垄断地位,大批量地申请与其系统兼容的软件专利,并将其软件和操作系统进行捆绑式销售。
当然,对已呈现无限发展空间的开源软件,微软也不会视而不见,它的战略目标是让Windows操作系统成为开源软件更为青睐的运行平台。今年9月,微软和开放源码软件JBoss签署了一项合作协议,使JBoss的Java应用服务器软件与微软的Windows和高端软件兼容。微软知识产权认证部门负责人大卫·凯法表示,在未来的3至5年内,这种新式合作的数量和类别将“让人们感到震惊”。
与微软行径有些相似的是,日本东芝公司也在知识产权问题上十分较真,所不同的是,东芝是因开放专利“吃过亏”后才开始绝对封锁商业机密的。今年6月接任总裁的西田厚聪在东芝已工作30年,他目睹了东芝出售专利使用权转让协议将种种创新成果变为商品的过程,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竞争对手的发展壮大及疯狂的价格大战,2000年以来,东芝遭遇增长低谷,至今尚未完全走出阴影。
为此,西田厚聪决定停止专利使用权的转让,关起门来一心研发新一代闪存芯片、硬盘驱动和超强手机电池。这和时下很多高科技企业的做法背道而驰,后者欢迎其他厂商采用他们的技术,这样就可以通过收取专利费享用创新成果带来的好处。对此,西田厚聪解释说,东芝将独家生产自己研发出来的专利产品,并通过提高产品价格来收回研发费用,而对于那些侵犯东芝产品专利的厂家,“我们法庭上见”。
经济参考报
(编辑:专利法律网)
最新资讯
-
08-14 1
-
08-31 1
-
08-21 0
-
02-24 1
-
08-08 0
-
08-06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