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重汽驶入专利时代

发布时间:2019-08-18 22:56:15


作为济南市专利试点单位、中国重型汽车集团专利工作又创新高,去年前11个月专利申请量已达189项,跃居中国专利申请量国内百强企业排行前20名,并有两项专利获得中国国际专利博览会金奖。说起中国重型汽车集团的专利工作,有谁相信,在成为济南市专利试点企业之前,申请专利还是令人尴尬的“零”的数字。从“零记录”到今天189项专利,反映了一家曾经创造过光荣历史又一度濒临倒闭的国营大型企业借助知识产权这个利器,阔步走向更加广阔的市场的历程。

重汽之痛

  缺少自己的开发能力,缺少核心技术,缺少自己的品牌,一直是中国汽车行业的痛。而中国重型汽车集团人对此更是有刻骨铭心的亲身感受。

  以原济南汽车制造厂为龙头组建的中国重汽集团是国内的重型载重汽车和军车生产基地,也是我国重型汽车工业的摇篮。1960年4月中国重汽试制出了中国第一辆重型汽车——黄河牌JN150型8吨载货车,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重型汽车的历史。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这家拥有9万多职工的巨型企业却几乎走到了死亡的边缘。2000年3月,,当时的重汽亏损将近80亿元。

  长期以来,由于对自主创新的漠视和知识产权意识淡薄,严重挫伤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曾有几位科技人员在福特-中国研究与发展基金的资助下,经过艰苦努力,开发出一项填补国内空白的技术,但鉴于中国重汽的现实,在项目完成后,课题组的主要成员离开重汽,组建了自己的公司。在中国重汽经营困难的情况下,许多技术和管理骨干远走高飞,使重汽的技术流布全国各地。重汽人到外地出差,在某汽车厂里看到该厂生产的中国重型汽车主要部分用的就是重汽的图纸。这无异于重汽用自己的技术和人才培养了竞争对手。

  改制重组后的中国重汽新的领导班子走马上任,时任济南市委副书记的马纯济同志第一句话就是:“重汽产品有自己的东西吗?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吗?”由此,中国重汽的发展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燃亮创新之火

  “中国重汽产品有自己的东西吗?”重汽集团董事长马纯济一上任,就询问公司的知识产权问题。启动专利工作、培植中国重汽核心竞争力和技术优势,成为振兴企业的一项战略举措。

  2002年,中国重汽集团成为济南市第一批专利试点企业后,在济南市知识产权局的指导下,当年就申请专利126项,成了全市企事业单位申请专利量最多的先进单位。为加快技术创新,做好专利工作,中国重汽集团技术中心成立了专利办公室,制定了《专利工作管理规定》,把专利管理工作贯穿于技术创新的全过程,并在研究经费上给予重点保证。中国重汽技术中心的一位负责同志告诉记者,重汽把专利申请项目同计划指标紧密挂钩,做到专利工作层层有人抓、件件有人做,以保证专利申请的数量和质量。对启动的新产品,专利申请注重时效性,做到“项目未动,专利保护先行”。如新开发的“斯太尔FL”、“斯太尔王”重型汽车的新产品,未进入市场就及时申请专利。重汽还把专利的申请数量作为企业技术创新的目标,并作为衡量专利工作的标准,进而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

  重奖专利发明人是重汽专利工作的一个突出特点。重汽规定专利申请受理即奖励,专利授权后再另行奖励,一项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的奖金最低不少于1500元,发明专利的奖金最低不少于3000元。此外,专利权项目的发明人、设计者在职称评定时给予加分,并作为评选公司年度科技专家、技术创新人才的首推入选条件。近年来,重汽共拿出26万多元,对申请和获授权的专利设计人进行了奖励。很多技术人员深有感触地说:“专利申请给我们技术人员提供了一个展示才能的机会和空间,通过自己的智慧劳动,创造知识产权,是我们为企业做出奉献的最佳体现。”时下,为振兴企业,多创新、多发明,在重汽已蔚然成风。

  春华秋实,重汽一跃成为专利大户。去年,重汽“粉粒物料运输汽车列车”入选山东省十大专利。今年8月份,在昆明举办的中国国际专利与名牌博览会上,中国重汽斯太尔王驾驶室、重型汽车双联驱动桥两项专利获金奖。 专利拥有量的节节攀升,大大提高了公司产品的研发水平。“斯太尔飞龙”系列、“斯太尔王”系列、以及8x8、10x10军用越野系列等近200多种新车型,特别是军用车的开发已成为我军主要装备。今年神州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和回收,中国重汽集团承担了主要的运输任务。截止今年11月份,重汽月月产销量创历史新高,累计新生产重型汽车2.4417万辆,实现销售收入142.44亿元,实现利税9.79亿元,同比增长60%。

  目前,中国重汽已成为国内驱动形式最全、功率覆盖最宽的重型汽车生产企业。为进一步抓好专利战略推进工程,做好专利工作,重汽集团提出,加快技术创新步伐,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确保2005年有一代自主专利权的新产品推出,早日把重汽建成“重、特、新”主业突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产品,在国际国内有较强竞争力的大集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