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网络知识产权的刑法保护

发布时间:2019-08-06 19:50:15


【摘要】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是近几年来逐步兴起的一项交叉性和边缘性的研究领域。随着电脑网络在我国的普及和应用,违法犯罪也同时大量滋生,这就需要我们将日益猖獗的电脑网络违法加以限制,约束。而电脑网络中蕴涵着的大量信息往往具有巨大的价值,他们是研制人或开发团体脑力、体力财力付出的结果,加之电脑网络信息传播的虚拟性和便捷性,法律有必要对这些具有知识产权特征的信息予以保护。【关键词】网络知识产权;网络知识产权犯罪;刑法保护科1.网络知识产权与网络知识产权犯罪1.1 网络知识产权的概念知识产权是人们就其智力成果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包括工业产权与著作权两部分。其中工业产权包括专利权商标权、禁止不正当竞争权等;著作权则包含作者权和传播者权(即邻接权)等。在此基础上,可将网络知识产权定义为:著作权人、专利权人、商标权人等智力成果权利人在互联网上对其智力成果享有的专有权,即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其知识财产的权利。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已有传统知识产权的权利人就其作品在网络以及计算机环境下所享有的网络知识产权,比如小说被共享者上传到网络上,其作者对该小说的电子文本所享有的权利。这类网络知识产权是以传统知识产权为依托的,本质上是传统知识产权在网络下的延伸。第二,完全依附于网络的知识产权。在这类知识产权中,权利人的作品从创作、“出版”、发行以至盈利,其整个过程全部在网络上实现。与前一类网络知识产权不同的是,这类权利一旦脱离了网络,便成为了无本之木,其作品和权利将都不复存在。如:创作、发布及获利都在网络进行的共享软件(Shareware)。第三, 网络虚拟财产权。网络虚拟财产是指以网络游戏道具、装备、账号、游戏币等为代表的虚拟物品。其实质上是网络游戏开发商或者网络服务运行商的软件著作权。因此,对其所享有的权利应该归结于网络知识产权中。1.2 网络知识产权犯罪的概念对于网络知识产权犯罪,学术界有不同表述。有的学者认为网络知识产权犯罪是指以互联网为工具而实施的严重危害他人知识产权的行为,包括以承载知识产权的网络为攻击目标的犯罪活动,通俗的提法是互联网环境下的知识产权犯罪。有的学者认为侵犯网络知识产权犯罪是指通过互联网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情节严重,依照刑法规定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根据上述对网络知识产权的界定,笔者认为网络知识产权犯罪既应当包括“网络上的知识产权犯罪”,还应包括“对网络知识产权的犯罪”。因此,应对网络知识产权犯罪做如下定义:网络知识产权犯罪是指利用互联网,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情节严重,依据刑法应当处罚的行为。2.我国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与特点虽然我国互联网发展起步较晚,但近年来我国互联网上与知识产权相关的案件频发。例如视频网站土豆网,曾有过一个月遭遇14 次诉讼的尴尬局面。同时,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我国的网络知识产权又呈现出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特点:2.1 对网络知识产权侵权缺乏正确认识。由于我国近年来才开始网络重视知识产权保护,,造成了广大网民对网络知识产权侵权危害的认识不够,或者见怪不怪。在发达国家,人们视使用盗版行为为耻。然而在我国,这种情况刚好相反。“山寨现象”成风,人们更多把使用盗版视为一种经济省钱的方式。几乎人人使用盗版, 盗版别人劳动成果的人被尊称为“破解英雄”(Crack Hero)。群体性网络知识产权认知心理的缺失,可见我国互联网知识产权保护任重道远。2.2 网络知识产权侵权法律空白。我国传统知识产权的相关法律难以触及网络知识产权,而对于网络知识产权,又缺乏相关的独立立法。这种现象导致了两个结果,一是相关法律的缺失助长了网络知识产权犯罪的气焰; 二是当权利人遭受互联网上的知识产权侵害时,通常不会去诉诸法律,而是会选择私力救济。2.3 网络知识产权人主动放弃自己的权利已成为一种趋势。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既然网络环境下拥有的知识产权不能给自己带来任何实际的收益,那么权利人还不如果断的放弃该权利,从其他途径谋得自己的利益。共享软件(Share Ware)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其最早出现于美国,是对一种网络知识产权营销方式的称谓。即指软件作者将自己的软件在网上流通共享,之后要求用户对该软件的使用支付一定费用的销售方式。然而这种方式在中国的发展却步履维艰。究其原因,无外乎这种营销机制在国内并不受法律保护。倘若软件使用者不去付费,也没有任何制裁措施。在这种情况下,国内的软件作者只能放弃了自己所享有的知识产权,转而通过专业广告投放商在软件界面上投放广告,通过软件作者和广告投放商的协议进行分成。这便是在我国变通了的共享软件营销方式。3.对刑法介入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的建议和思考共享软件在我国变通的经营方式,恰恰正是我国当前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现状的一个缩影。大量的权利持有人的网络知识产权得不到适当的法律保障,而协调网络环境下相互冲突的各种社会利益,促成社会和谐、有序的运转是法律的重要功能。鉴于我国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的严峻形势,笔者认为应优先考虑刑法手段。3.1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力求稳定的而不能常变的刑法典之中,理想虽然美好,但以往的立法实践告诉我们,这是很难做到的。因此,,俗称经济刑法。网络犯罪、,在技术飞速发展的情况下,也具有常变的表现形式。因此,,以维护刑法典的稳定与权威,是一个较好的选择。3.2 修正现行刑法规范,有如下几点建议:第一,扩大保护范围。增加对计算机软件技术措施与权利管理信息的保护的刑法规定。著作权刑法保护的作品形式应是逐渐扩大的,把传统形式的作品进行转化后的数字化作品应列入保护的对象之内。第二,将“复制发行”更改为“复制、发行”,增加“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的规定,和《著作权法》保持一致。第三,取消著作权犯罪营利目的的限制性规定,将具有营利目的行为规定为侵犯著作权罪的从重处罚情节。第四,调整刑罚结构,重视罚金刑和资格刑的适用。取消刑法中知识产权犯罪无限额罚金制的规定,将司法解释中倍比制罚金的立法模式纳入刑法规范;设置资格刑,使之可以适用于网络知识产权犯罪。可以考虑在实行网络实名制的基础上,禁止行为人(包括自然人、单位)在一定时限内访问网络, 或一定期限内剥夺从事网络商业活动的资格。3.3 完善刑事司法解释网络知识产权犯罪属于情节犯。为了使刑法适应网络环境下打知识产权犯罪的要求,必须对相关内容进行适当的量化。在网络环境下“份”、“件”、“张”等计量单位需要明确,做出新的解释。网络环境下的压缩打包以及分包技术使得传统的一份文件可能包含多个著作权对象,也可能多份文件只包含一个著作权,这都需要进一步明确其含义。在各种侵犯网络知识产权犯罪方兴未艾的情况下,我国目前对侵犯网络知识产权犯罪的打击还远远不够。其中,刑法是重要的一环。因此,在整合现有法律的基础上,从立法和司法上采取一定措施,使得对侵犯网络知识产权犯罪的打击更具有现实性和可行性,在现阶段下更好的保护网络知识产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是我国当前刑事法律亟需关注的一个问题。【参考文献】[1]刘行星.《网络知识产权犯罪研究》.《兰州学刊》2006 年第6 期.[2]陶月娥.《论侵犯网络知识产权犯罪》.《辽宁警专学报》2005 年第6 期.[3]崔立红、秦野.《网络时代知识产权犯罪问题研究及其对策》.《知识产权》2001年第4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