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网络建设驱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前行
发布时间:2019-08-06 11:29:15
新一代宽带网络、云计算、系统级芯片等新技术及应用将推动信息产业实现新的质的飞跃,带动物联网、智能电网、电子商务等多个产业强劲增长,并改变原有的商业模式和管理模式。
物联网代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具有庞大的市场和产业空间。发展物联网产业是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和举措,也是提升国家竞争力、抢占新一轮全球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面临两个转型升级:传统产业的调整改造和新兴产业的发展。所谓战略新兴产业是指对经济总量带动大、对结构调整贡献大、对资本创新能力提升作用强的新产业。而信息网络产业(包括信息基础设施、信息服务业、传感网、物联网等)则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多领域初步显现物联网示范效应
物联网的组成包括传感网络、通信网络与信息处理系统,信息感知层是物联网产业的核心。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物联网产业起步良好,具备了较好的产业基础和发展前景,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一是技术研发和标准化工作取得了重要成果。掌握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电子标签,也就是RFID 标准体系初步形成,传感网标准工作开始启动。二是物联网相关设备制造业服务产业保持快速发展。电子标签产业已形成了涵盖标签、读写器、系统集成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近年年均增长超过20%。传感感应方面建立起敏感原件与传感器产业,国内在生物传感器、化学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图象传感器、工业传感器等领域掌握了专利。建立了技术先进、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公众信息网。三是物联网示范应用初步展开。目前物联网已在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家具、环境保护、医疗卫生、金融服务业等领域得到应用,示范效应初步显现。
工信部有关负责人日前在“2010中国物联网大会”上表示,工信部将积极推动出台国家层面的统一战略规划,进行顶层设计,确定发展战略,明确物联网产业的定位、发展目标、时间表和路线图,统筹部署物联网基础技术和网络的研发、产业化及应用。
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国际上物联网应用和产业发展总体还处于起步阶段,核心技术尚不成熟,标准体系尚在构建,理论上的发展潜能转化成现实市场尚需时日。同时,我国物联网发展也存在一系列瓶颈和制约因素:一是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但产业化能力不高,尚未形成规模化产业优势;二是核心关键技术有待突破,在传感器、芯片、关键设备制造、智能通信与控制等核心技术上,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三是标准比较分散、体系还不完善,在国际上面临标识等关键资源和核心标准的竞争;四是物联网应用的规模和领域比较小,没有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应用成本较高;五是物联网承载大量的国家经济社会活动和战略性资源,因而面临巨大的安全与隐私保护挑战。
为此,工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完善政策措施,加快推进物联网技术和产业的发展。
一是加强规划指导和政策引导。加强对物联网、互联网、泛在网发展的研究,积极推动出台国家层面的统一战略规划,进行顶层设计,确定发展战略,明确物联网产业的定位、发展目标、时间表和路线图,统筹部署物联网基础技术和网络的研发、产业化及应用。加大政策支持,积极推动出台财税等政策措施。
二是加快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围绕物联网产业链的关键环节,以制约我国物联网发展的技术薄弱环节和赶超国际技术先进水平的技术领域为重点,集中多方资源,突破核心技术和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加快形成较为完备的物联网技术体系。引导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协作,面向重点业务应用,协同开展物联网重大技术攻关和应用集成创新,形成更多更好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品牌。
三是加快物联网标准体系建设。物联网是一张多设备、多网络、多应用、互联互通、互相融合的大网,标准制定尤为重要。支持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标准成为国际标准,逐步确立并扩大我国在物联网领域国际标准制定上的发言权。
四是积极引导行业示范应用。要选择重点领域和重点工程,积极开展物联网行业示范应用,积累技术发展、产业应用、经营管理、政策实施等方面的经验。
五是高度重视物联网发展带来的安全问题。协调保障网络基础资源需求,加快下一代网络的建设和发展,科学规划和配置频率资源,积极研究制定和推广应用我国自主编码体系。
政府入股创投基金转变扶持方式
纵观信息技术的发展史,每一项能带动10亿美元以上的突破性技术大都经过5年以上的基础研究,有些甚至长达10年—20年。
对新兴产业的扶持,政府有关部门已从过去财政补贴扶持,转向了更具市场化和效率的创投引导。据北京市发改委有关人士介绍,近日新成立的4只高新技术产业创投基金采取国家出资、北京地方财政出资和吸引社会资金的方式组成。4只基金每只规模2.5亿元,总规模10亿元,其中国家出资2亿元,北京市出资2亿元,吸引社会投资6亿元。以创投基金方式引导高新产业发展是政府扶持方式的一个转变。
北京市此次成立的4只新兴产业创投基金,也具有明显的行业性特征,初期成立的4只基金将分别投向电子信息、新能源和环保、生物医药、高技术服务业等主要集中在中关村的高新技术创新企业和拟上市的高新技术公司。
在此之前,青岛、重庆、深圳等地已成立了本地的新兴产业创投引导基金。
上海市政府已设立上海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并与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共同发起设立新能源、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材料、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首批5只高新技术产业化创业投资基金,专门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
重庆市政府设立了10亿元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已成功组建7只、规模35亿元的创投基金,以及1亿元的天使基金,在电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投资了近百项产业化项目。
据国家发改委有关领导介绍,首批国家新兴产业创投基金成立过半,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国家发改委准备进一步推进高新产业创投基金。资料显示,2009年全国已经有各类投资于新兴产业的基金581家,资金1881亿元。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资本市场结合,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最新资讯
-
02-14 1
-
09-06 2
-
08-15 0
-
08-23 1
-
08-10 0
-
08-0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