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商标保护已成软肋
发布时间:2019-08-04 11:13:15
资讯(引自山西新闻网)
近几年,商标抢注事件频频受到各种媒体关注。然而,在报道商标抢注事件、剖析讨论商标抢注现象的同时,媒体却没能阻止伸向自己的那只商标抢注黑手,导致国内许多知名报刊、栏目、频道名称以及媒体图形标识纷纷被他人抢注为商品或服务商标。这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了媒体令人担忧的商标注册及保护现状。就在今年4月底,一份由中华商标协会旗下的《中华商标》杂志社与华东政法学院联合发起、中国商标与产业经济课题组发布的《中国商标与产业经济蓝皮书》,最终揭开了媒体商标注册及保护的神秘面纱,并为其敲响了警钟。
媒体商标侵权困扰多
目前,国内媒体名称及标识被抢注的消息不绝于耳,面临商标侵权困扰也早已不是秘密。
国内多家知名报纸和期刊名称均被无关企业或个人抢注为商标,其中上海、浙江、山东和河北的报纸名称被抢注率居内地之首。在电视领域,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权威媒体都未能幸免,接连遭遇一系列商标抢注的尴尬。另外,童叟皆知的广播节目“小喇叭”现在也被他人在很多类别注册为商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一天到晚嘀嗒嘀嗒“吹”着小喇叭,实际上早已是在为抢注者免费宣传。
目前,国内不少有实力的媒体已经开始将经营领域向文化用品、食品、饮料、房地产开发等行业延伸。但是有资料显示,媒体扩张迈出的每一步都没能逃脱商标投机者的“鹰眼”,他们抢注商标的步伐远远超过了媒体的扩张速度。
媒体商标注册量少
与投机者积极抢注媒体商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媒体对商标注册的淡漠。,高举着知识产权保护的宣传大旗,但自身的商标注册情况却不容乐观。
在纳入《中国商标与产业经济蓝皮书》调查范围的内地2700多份报纸中,多数报纸都没有对自己的名称进行商标注册,其中为自己的报纸名称进行商标注册的只占11.92%。
另外,在全国近8500多家期刊中,商标注册率也仅为18%。
媒体商标保护意识淡薄
媒体自身注册量少是遭受他人抢注的直接原因,但所有这一切的背后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媒体忽视自身商标的价值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及社会效益。如果任由这种局面继续,媒体的品牌资源可能会严重流失。
媒体有天然的传播优势,本身也拥有很多具有知识产权属性的商业标识,只要稍加运作就会变成知名商标。如果媒体自我保护意识不强,这些标识就很容易被“有心人”惦记,直到被抢注为各类商品或服务商标。
草原上是不可能没有狼的,但是 “亡羊补牢,未为晚矣”。
最新资讯
-
10-16 1
-
08-05 0
-
08-10 0
-
08-02 1
-
08-09 1
-
08-0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