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镇域经济大突破
发布时间:2020-12-15 09:37:15
资讯(引自新华日报)
科学发展
转变方式
记者4月底走进淮安市淮阴区采访,欣喜地看到,老区焕发新颜,在小康路上迈出跨越步伐。“我们的目标是,2014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比全省提前1年,比全国提前6年。”谈及淮阴的小康“答案”,淮阴区委书记刘学军说:“苏北奔小康,关键是镇域经济要实现大突破。这是老区必须要打赢的一场新‘决战’!”
工业突破,村委会边有了“驰名商标”
亦城亦乡是淮阴最大的区情。淮阴90万人口,70万在农村,区域面积1264平方公里,城区不到40平方公里。而镇村经济体量小、份额小,严重拖了全区经济发展的后腿。“去年,工业开票收入接近170个亿,农村才占13个亿,占十分之一还不到。”刘学军说,“谋求镇域经济根本突破,是全面小康的需要,也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高高举起‘工业淮阴’的大旗,实现富民壮村强乡镇。”
“若是在以前,打死我也不回来!”说这话的是淮安麦迪尔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靳亚飞。不过,在七匹狼等知名品牌企业做了10多年后,他如今从苏州返乡创办了自己的企业――不在淮阴城区,而是在吴城镇城西村村委会边上。“投资3000万元,上了4条生产线,一年能有4000万元的产值。”靳亚飞介绍说,“别看我们规模不大,但生产的卡丹路内衣,可是中国驰名商标!明年,我们还准备再注册一个童装品牌!”
在淮阴老张集乡玉尧村创业点,徐利伟也在自己的钢化玻璃厂忙活着。31岁的他,现在是隔壁金星村的村支书,同时也是伟杰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的老总。“我以前在上海打工,2009年4月18日,回乡投资700万元开工建设了这个工厂。今年,产值可达2000万元。目前,我们准备再投几百万,建设二期项目。”一旁,陪同记者采访的老张集乡党委书记王胜贤介绍,为鼓励工业发展,乡里出台一个政策:企业开票收入达到5000万元,奖励一辆帕萨特;达到1亿元,奖一辆宝马X3。闻听此言,徐利伟笑着说:“宝马有难度,我还是先从帕萨特起步吧!”
如今,一批像靳亚飞、徐利伟这样的“返巢凤”,点旺淮阴镇村工业之火的同时,也为镇村的发展空间引来一批批投资客商,投资过亿元的项目也纷纷落户。淮阴区委常委、刘老庄乡党委书记陈张介绍,5年前,乡里的工业是个“大零蛋”。
下转A2版
上接A1版 到2009年,全乡工业税收也没有突破100万元。“为此,我们规划了2平方公里的乡镇工业园,2年招来4个亿元项目(其中2个在区工业园,70%的税收归乡里),10个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带动了当地2000名农民就业。”他说,“富民效果如何?去年一年,光农民储蓄存款就增加了3000万元――从6000万变成了9000万!”
发展镇村工业,不是村村冒烟。“环保是高压线。高污染、高能耗的项目,国家产业政策不允许的项目,我们坚决不要。”王胜贤说,区里要打造“都市工业园”,我们则要成为“园林式工业集中区”!
立足“农”字,做农业现代化大文章
在位于刘老庄乡刘老庄村的闽丰食用菌种植有限公司,十几名村民正把木屑、玉米芯、麸皮等原料打包。总经理陈荣华介绍,“打包之后,再经过灭菌、接种、上架培养等程序,就可以出菇啦。我们标准化生产海鲜菇、杏鲍菇、金针菇,每天的产量可以达到6吨。”陈荣华是福建人,投资2000万元建起了这个“蘑菇车间”。而就在一年前,陈荣华的脚下,还是一片废沟塘。
“工业是我们的短腿,长不长就跑不起来。同时,也要看到我们的优势。刘老庄人少地多,2.5万人口,5万亩耕地,关键是怎样用好这宝贵的土地资源。”陈张说,发展现代农业,成为刘老庄乡的必然选择。一句话,就是要让更少的人种更多的地,在地上长更高效的品种。“现在,我们流转了3万多亩土地搞高效农业,有千亩葡萄园、千亩花卉园、千亩食用菌产业……它们的沟、渠、路、灌溉设施,都是一流的,农业实现了设施化、规模化、高产值。”
“发展现代农业,我们要把资源优势变成财源优势。”徐溜镇党委书记朱崇锎说,今年镇里计划新增5000亩高效种植业,培植万头养猪场2个、农业龙头企业2个。“我们还要打造生态旅游,今年准备再建2个生态园。”他说。
丁集镇的黄瓜远近闻名。“我们的经验是,通过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民,打造品牌,提高效益。”丁集镇娘庄村党支部书记丁海珍介绍,村里的日光温室全部采用“‘黄瓜-草菇’轮作”栽培技术,年亩均效益2万元左右。“村里434户农民参加了合作社,人均年收入均超过万元。”她说。
拉近城乡,“红色家园”的幸福期待
“我们5月初就可以分房子啦!”站在建设中的“红色家园”小区门口,,新楼房有5个套型,最小86.4平方米,最大115.1平方米。“农村粮食多,所以我们每家还都会分一个20多平方米的储藏室。”他说,“房子每平方米的钢筋是37.8公斤,可以抗8级地震!”为了保证质量,村里有2名党员和2名群众代表常驻工地监督。
让刘老庄村的村民觉得自己像城里人的,不单是进了楼房,还有不断增加的各项保障。“村里有6台大型机械,集体收入一年超过300万元。,新农保、合作医疗、水费、一事一议款,都由村里来代交。村民如果到区级市级以上医院住院,保底有500元补助,最高达1.2万元。
“小康指标,城镇化率要达到55%。”作为乡党委书记,陈张的思考显得更深一层,他说,实现镇域经济突破,重要的是加强城镇建设,缩小城乡差距。“我们在集镇周边规划了3-4个居民点。房子以旧换新,1平方米换1平方米。小区还配套门面房、物业房作为集体经济固定资产。这样,农民上了楼,不仅不要多出一分钱,连物管、保安费用也不需要自己掏。”
“镇域经济强了,我们就可以为百姓做事啦。”老张集乡党委书记王胜贤说,今年乡里的财政收入可望达到5800万元。这两年,镇域经济强了,有了钱,率先在全区取消了一事一议款(每人每年20元);补贴60岁以上老人新农合大几十万元。“农村基础设施配套可以搞了,帮扶困难户特困户的钱也有了,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提高了,干群关系变好了。”
最新资讯
-
08-09 1
-
08-03 1
-
08-19 1
-
08-24 1
-
04-09 2
-
09-0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