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新沙蜜”西瓜一年卖了7亿
发布时间:2019-08-26 18:35:15
资讯(引自燕赵都市报)
新乐邯邰镇的大棚西瓜注册了“新沙蜜”商标后,从小地摊卖进了大商场,一个镇一年卖出了7亿元。近几年,,运用地理标志和农产品商标知识产权促进特色农业发展,真正将农产品商标打造成了富农惠农的“金字招牌”。。
近两年来,商标注册数量入手,以蔬菜基地、林果基地、畜牧基地等农业专业化、产业化程度高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为重点,积极开展“一所一标”工作,推广“四书两账”引导注册农产品商标。几年来,石市已引导注册农产品商标180余件,其中引导蔬菜产品申请注册商标7件,引导林果产品申请注册商标23件。目前我市已有“赵县雪花梨”、“赞皇大枣”、“平山绵核桃”、“行唐大枣”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4件,涉农著名商标29件。
,通过对我市农产品商标、地理标志资源和特色农产品情况调查,摸清我市有特色农产品35种、农产品地理标志资源9个,下一步就考虑将灵寿金针菇、晋州鸭梨、鹿泉谷家香椿等农产品地理标志商标尽快纳入到富农商标工程中。此外,石市工商通过调查,确定了八大蔬菜基地、十大蔬菜龙头企业为重点帮扶对象,已单独建档,开展上门和跟踪服务。目前,工商系统以180家农业产业化经营市级重点龙头企业为重点,开展“送商标进企业活动”;在每个县市区确立一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重点帮扶对象,推广公司+商标+农户经营模式;对龙头企业积极帮扶推荐省著名商标和中国驰名商标。下一步,石市还将积极引导农产品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进一步提高特色农产品的附加值。
为了深入推进商标富农工程,,确立了“十二五”期间发展农副产品商标4500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或集体商标3——5件,培育争创农产品著名商标20件的长期目标;以及以农业产业化经营市级重点龙头企业为重点,实施“商标富农工程”。
富农事例1
“赵县雪花梨”
带动人均增收近万元
2010年1月14日,“赵县雪花梨”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后,,提升了“赵县雪花梨”的品牌影响力。梨果单价由2009年的每公斤1.5元,涨到了2010年每公斤2.5元,带动果农人均增收近万元。同时还带动了梨汁、梨干、梨茶行业的同步发展。仅赵县旭海公司生产的梨汁借助“赵县雪花梨”商标,就为梨农年增收280万元。
富农事例2
“新沙蜜”
年总产值达到7亿元
,邯邰镇大棚西瓜2000年申请注册了“新沙蜜”商标后迅速在西瓜上使用,并监督到生产销售全过程。商标注册后,“新沙蜜”西瓜由原来单纯的地摊西瓜,进入到大中城市的超市、商场,连年刷新销售纪录。2006年12月份“新沙蜜”商标被认定为著名商标,邯邰镇全镇瓜农实现创收2亿多元,产业年总产值达到7亿元,成为邯邰镇支柱产业,新乐市六大产业之一。
富农事例3
平山“老区人”
带动2900多农户脱贫
河北老区人食品有限公司是平山县一家主营农业土特产品和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公司运用“公司+商标+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了五个乡镇53个行政村10000户农民走上了订单农业之路。仅香谷小米一项就以高于市场价20%—30%的价格收购,平均每亩地就为每个农民增收280元,带动2900多贫困农户脱贫致富,实现了公司与农户双赢的良好局面。
富农事例4
晋州“魏征”
惠及11000户农民
晋州市河北鹏达食品有限公司建厂初期一度面临生存困境。,先后注册了“魏征”“石野”“玉燕”等商标,2009年“魏征”牌农产品罐头信誉快速辐射全国各地。当年该企业魏征品牌系列产品的销售价格同比上一年度平均增长了7%,销量增加了近6倍。到2010年 “魏征”商标品牌产品销往全国30个省市,生产原料辐射周边农村种植面积十万余亩,约11000户农民受益。仅开发种植甜玉米一项,农户每亩就能增加收入200元。
富农事例5
“赞皇大枣”产量翻了20倍
,明显拉动了赞皇大枣的销售,仅红枣一项的产值就同比增长10%,赞皇大枣每市斤平均价格上涨8元到10元,证明商标附加值达到2000万元。商标使用还辐射带动了周边2400余户、2万余亩大枣基地加入到红枣生产行列,全县红枣产量由过去的百十来吨达到了现在的2000余吨,实现了全县红枣规模化生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富农事例6
金针菇一贴“灵洁”
单价立涨十几元
食用菌产业是灵寿县的支柱产业之一。龙头企业河北省灵洁食用菌有限公司继2003年以金针菇系列食用菌产品为依托,申请注册了“灵洁”商标后,2006年底又申报认定了河北省著名商标。其间,,带动农户种植金针菇统一进行收购。近两年该公司年产量已达到12万吨,年纯收入达到2.5亿元。使用灵洁商标的金针菇与不使用该商标的金针菇每斤单价相差十几元,惠及2930户菇农种植户。
富农事例7
无极“绿风”无公害蔬菜
惠及近万农户
无极县王村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是由河北省农业厅监测确定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成立之初,基地年交易额仅为0.9亿元,农民年收入只有几千元。为破解农民卖菜难题,、韭菜成功注册了“绿风”商标,并培育成为著名商标。短短两年内,蔬菜基地市场就形成了占地300亩的多功能综合性市场,市场年交易量突破2亿公斤,交易额2.8亿元。核心辐射附近三个乡镇40余个村,近万户农民每户平均年收入近3万元。
富农事例8
井陉绿色食品
建立万亩种植基地
井陉县天山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之初,由于没有自己的商标和品牌,产品价格低廉。2004年以来,、“割髭岭”、“仙台山”三个农产品商标。伴随农产品的知名度不断升级,销售价分别增长100%、75%。该公司实行“定单生产,合同收购”,建立了万亩红小豆种植基地,实行保护价收购,与农民签订种植合同达3500多份,让广大种植农户尝到了实惠。。
富农事例9
行唐大枣“抱团闯市场”
“红枣”是行唐县种植的“顶梁柱”,全县种植面积60万亩。然而就在几年前,该县蜜枣加工行业还是一家一户的零散经营模式。行唐工商部门帮助成功注册“行唐大枣”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还对当地蜜枣加工企业集中整治。经过资源整合,蜜枣加工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加工能力也由2004年以前的月产1万——1.5万公斤,提高到目前的日产5000公斤,形成行唐大枣“抱团闯市场”的行业优势,进一步打响“行唐大枣”的品牌知名度。。
富农事例10
元氏蔬菜有了品牌
菜农尝甜头
今年春节后元氏县丰兆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黄瓜、豆角等蔬菜喜获丰收,但销路打不开让经营户犯了难。,短短半月内合作社就收到了国家商标局下发的“潴龙河”牌商标受理通知书。有了自己的品牌,合作社生产的蔬菜进行了净菜包装,超市的大门敞开了,批发商主动找上门来,价格也提高了1/3。目前,合作社每个棚室的收入已达4万多元,现在合作社由原来的60多户增加到113户了,菜农真正尝到了甜头。。
最新资讯
-
08-09 0
-
12-19 1
-
03-14 0
-
08-22 0
-
04-19 0
-
08-2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