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芜湖:品牌的力量
发布时间:2021-04-06 13:30:15
芜湖,是一座生发奇迹的城市。
1996年,时任芜湖市委副书记、副市长詹夏来找到了安徽老乡、一汽“十大杰出青年”尹同跃说:“总是为外国人做事,没有出息。你来,我们做中国人自己的车!”
在中国汽车工业一度沦为外国品牌加工车间的黯淡岁月,此言深深刺痛了尹同跃。辞职,到芜湖去!“干不成,我跳长江!”
怀揣着激情与梦想,一群疯狂的、不服输的汽车人,硬是将“奇瑞”这个崭新的民族汽车品牌,顽强地扛了起来!2007年8月,第100万辆车下线;2010年3月,第200万辆车下线;2011年7月,第300万辆车下线。
奇瑞,由此成为世界汽车工业史上发展最快的企业,也成为中国汽车产业不甘沉沦、自主自强的精神符号。
但这仅是芜湖品牌经济勃兴的一个缩影。放在安徽乃至全国的大背景下,可以看到,芜湖正以品牌战略为切入点,抢占创新发展、转型发展制高点,努力向“中国品牌城市”迈进。
“芜湖倡议”与商标战略
2010年12月21日,。会议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高度,提出“有效利用商标战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尤其令人关注的是,包括奇瑞在内的全国首批41家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企业,在会上共同发起了《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企业芜湖倡议》。“芜湖倡议”的落脚点是,大力实施商标战略,培育自主品牌,加强商标保护,“不断提高中国企业和自主品牌的国际竞争力”。
商标战略为何如此关键?这是因为,现代经济的竞争本质上是知识产权的竞争,而商标又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且与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联系最直接、利益最相关。
对于一座城市来说,实施商标战略,无疑是增强创新能力与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载体。2010年,芜湖商标注册核准量1350件,同比增长56.98%,每17户市场主体就拥有1件注册商标。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芜湖新增中国驰名商标3件,2011年又新增了1件,累计达到6件,在安徽省辖市中仅次于省会合肥。,正是缘自于芜湖的生动实践。
其中,又以奇瑞汽车最为典型。
“我们把握住了创建品牌的独特视角,从自主创新、民族品牌的角度切入,因此奇瑞做到今天在中国可以说是毫无争议的中国汽车第一自主品牌。”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金弋波感慨万千。
金弋波说,品牌的好处之一,是能够带来溢价。作为刚刚兴起的自主品牌,一定要有溢价,不能完全依靠低端产品、花费大量人力来换回很低的利润。“有了品牌溢价,才会有高利润,最终才会有大发展。奇瑞的品牌诉求,说到底就是要做中国的名片,能够代表中国汽车的实力。”
作为全国首批商标战略实施示范企业,奇瑞从创业之初就认为,强势品牌的建立需要经历“商标—名牌—品牌—强势品牌”这样一个次第跨越的过程。如果企业没有属于自己的核心知识产权和竞争力,就难以与全球汽车巨头抗衡。
为此,奇瑞建立了全球范围内的商标体系。奇瑞汽车公司董事长尹同跃告诉《决策》,奇瑞在国内的商标申请数量已达330件,在国际的商标申请数量已达300件。仅2010年,奇瑞就获授权专利983件,其中发明专利169件,在全国汽车制造行业位居前列。
而骤然提速的奇瑞量子汽车项目,则承载着“将中国车卖到欧美去”的梦想。此前,奇瑞量子汽车有限公司已经申请或注册了34个商标,为冲击中高端市场迈出了重要一步。不容忽视的是,奇瑞量子还进行了防御性注册,广泛涉及整车、零部件、售后服务、物流等相关行业。其战略筹备思路之开阔,令人刮目相看。
“奇瑞在实施商标战略方面占尽先机,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政府的强力推动。。
2010年7月,芜湖市政府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快商标品牌建设的实施意见》,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市知名商标的企业,分别奖励100万元、20万元、2万元。同时,还成立了品牌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长杨敬农担任组长,30个成员单位共同参与,积极协调解决企业争创名牌、保护名牌过程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海螺集团公司是全国120家大型试点企业集团之一。2008年1月,,勉励大家“把海螺打造成世界知名品牌”。然而,一直困扰芜湖海螺型材科技股份公司的是,在各地市场上,商标侵权假冒事件屡屡发生,几乎每周都会收到消费者的相关投诉。记者在海螺型材采访期间,恰好遇到一个实例。,当地公安机关查获非法制造的海螺牌注册商标标识共计2箱9万余个,建议海螺型材予以起诉。最终,海螺型材获赔2万元。
此前,,因为国家对中国驰名商标的保护力度更大。海螺型材副总经理王杨林向《决策》透露,最早有望2011年底获批。
按照规划,到2015年,芜湖的中国驰名商标拥有量将达到12件以上,省著名商标拥有量达到120件以上,市知名商标达到150件以上,全市50%以上的县区须达到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县区的各项要求,最终涌现出一大批商标战略实施示范企业。
品牌转型的背后
2011年7月27日,奇瑞迎来第300万辆新车的下线仪式。不过,出乎外界意料的是,与以往的异常高调相比,奇瑞高层这一回却主张“一切从简”。
“一切从简”的背后,实际上蕴涵着奇瑞一场深刻的战略转型——由此前单纯追求销量数字和产销规模的粗放式增长,向品质和品牌提升为主要诉求的集约型增长模式转变。
产品种类繁多,然而品牌布局混乱;销量规模连年猛增,然而难以显著提升盈利。最近几年,奇瑞屡屡遭遇“成长的烦恼”。2011年年初,尹同跃放出了狠话:“宁可排名跌落到10名以外,也要完成企业的战略转型!”4月,他向媒体坦承,奇瑞应放弃单纯追求规模和产销排名的发展思路,而要“回归原点”经营企业。
奇瑞的这一思路,无疑击中了要害。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中,德国企业几乎未受影响,这与它们深厚的、追求极致的技术功底关联极大。美国著名质量管理学家约瑟夫·朱兰博士评论说:“质量是产品的灵魂、企业的生命,是和平占领市场最有效的武器。”
最新资讯
-
07-31 0
-
08-06 1
-
08-12 2
-
08-12 1
-
08-21 1
-
07-2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