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坏选举罪构要件及认定量刑
发布时间:2021-03-08 15:38:15
什么是破坏选举罪?如何认定破坏选举罪?破坏选举罪的刑罚处罚是怎样的?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破坏选举罪的构成要件相关内容。
一、破坏选举罪的概念及其构成
破坏选举罪,是指在选举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国家机关领导人员时,以暴力、威胁、欺骗、贿赂、伪造选举文件、虚报选举票数等手段破坏选举或者妨害选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情节严重的行为。
(一)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民的选举权利和国家的选举制度。选举权利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行使国家权利的更要标志。选举制度是国家的重要制度,,任何侵犯公民选举权利的自自行使,破坏选举制度的行为,都是侵犯公民民主权利,,必须依法惩处。
(二)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在选举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国家机关领导人员时,采用各种手段破坏选举或者妨害选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情节严重的行为。
必须具有破坏选举或者妨害选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行为 ,破坏选举的行为必须是发生在选举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国家机关领导人员的活动中,即破坏的是各级权力机关的选举活动。破坏选举的行为还必须属于情节严重才能构成本罪。仅有破坏行为,尚未达到情节严重,也不能以本罪论处。
(三)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可以是普通公民,也可以是国家工作人员。但有些破坏选举的行为,如有意不真实地介绍候选人的情况、变更、伪造、虚报选举结果的,只能由选举工作人员才能实施,因此,不是选举工作人员的不构成本罪。
(四)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一般出于破坏选举或妨害选民、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利的目的。犯罪的动机是各种各样的,有的是出于给自己或自己亲友争取选票,有的是想阻止自己不满的候选人当选,也有的是对选举工作有意见等等。不同的动机,不影响定罪。过失不构成本罪。
二、破坏选举罪的认定
(一)本罪与一般破坏选举行为的界限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0章对破坏选举的制裁中规定:为保障选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对有下列违法行为的,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刑事处分:()用暴力、威胁、欺骗、贿赂等非法手段破坏选举或者妨害选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伪造选举文件、虚报选举票数或者有其他违法行为的;()对于控告、检举选举中违法行为的人,或者对于提出要求罢免代表的人进行压制、报复的。上述违法行为,每一种都可以是犯罪行为。因此,应当根据事实、情节、后果、危害及行为人的主观恶性程度,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对情节恶劣、严重的,以破坏选举罪论处。情节较轻的,可作为一般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分。
(二)违反选举法的错误行为与破坏选举罪的界限
如有些地方为图省事不差额选举,或者不按时公布选民和候选人名单的,都不构成本罪。
三、破坏选举罪的处罚
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拘役或者。
最新资讯
-
08-10 0
-
03-03 0
-
08-11 0
-
08-21 1
-
08-11 1
-
08-2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