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辽宁适应中国加入WTO对策纲要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9-08-09 23:51:15


发布部门: 辽宁省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辽政发[2001]49号
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
  《辽宁适应中国加入WTO对策纲要》经省政府第88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中国加入WTO,、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将对我国扩大对外开放和深化体制改革产生深刻影响。辽宁作为老工业基地和沿海开放地区,将对促进产业和产品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市场化进程、扩大利用外资和出口等方面带来机遇,同时政府管理体制和行为方式,以及主导产业、行业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等面临着挑战。全省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位《辽宁适应中国加入WTO对策纲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快政府改革,创造有效率的市场环境;要趋利避害,突出工作重点,制定具体措施;要同实施“十五”计划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加速全省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促进我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辽宁省人民政府
2001年11月6日


辽宁适应中国加入WTO对策纲要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将在更大地范围和更深地程度参与经济全球化,标志着我国扩大对外开放和深化体制改革进入一个新阶段。辽宁作为老工业基地和沿海开放地区,企业运行的市场环境将发生较大变化,政府管理体制、行为方式等都将进行深刻变革,既面临着严峻挑战,更有难得的发展机遇。全省各地区、各部门都要根据省政府关于《辽宁适应中国加入WTO对策纲要》提出的总体要求,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适应国内外竞争需要,促进辽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调整政府管理经济方式,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1.根据中国加入WTO所做的承诺,在已经确定的“十五”计划基础上,深入研究我省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主要产业在国际竞争中的相对优势和劣势,明确提出调整方向和主要措施,发挥和培育有辽宁特点的比较优势,应对外部竞争加剧的压力,坚持用改革、开放和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加快提升我省产业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平稳过渡。
  2.按照WTO规则要求,提高法律、法规和经济贸易政策的统一性和透明度。有关经济贸易的地方性法规、。省、市、县(市、区)政府行政决策事项的有关程序和制度,包括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财政预决算、行政审批、收费、许可、发照、登记、注册、年审、处罚、达到一定数额的政府采购、重大工程招投标等,要以政府公报形式公布。一般性的投资贸易政策,及时在政府指定的信息网上发布。
  3.巩固省级政府部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果,市、县政府机构改革要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转变政府职能的突破口,年底前基本完成。对保留的审批事项要加强规范管理,逐项制定和完善审批操作规程,采取多种形式的审批公开制度。除特殊行业外,企业注册登记实行“工商管理,抄告相关,同步审批,限时反馈”的并联审批,逐步推行告知承诺制。、内部层级监督、专项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监督体系,不断完善审批监督制约机制。改革引进外资审批制度,执行找国对TRIMS协议(《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所作的承诺,重点审查投资项目的技术和产品先进性,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审批程序。
  4.建立健全政府宏观引导、企业自主投资、银行独立审贷的符合市场化要求的投融资机制。调整投资方向,积极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有效扩大利用外资和启动民间投资;推荐符合条件的企业和基础设施项目上市融资,积极申请国家在我省进行证券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试点,完善高科技企业、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建立风险投资机制。新上项目坚持效益优先的原则,认真研究还款能力和投资回报率,绝不能搞过量的负债建设。
  5.推进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财政资金要尽快退出一般竞争性领域、企业的经营性发展项目以及可利用社会资金发展事业的直接投资,对经营性事业单位的财政拨款要大力压缩;强化社会保障、再就业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预算支出;认真清理目前地方自行出台的由财政安排的企业亏损补贴、税收先征后返、减免缓税等政策;编制部门综合预算,建立政府采购、预算外资金收支两条线和国库资金集中支付制度。
  6.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继续集中力量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违法犯罪活动,彻底铲除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窝点和市场。加大对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的力度,从源头上把好产品质量关。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严格土地批租的审批程序。推进文化市场建设,打击侵权盗版、制贩非法出版物等违法犯罪活动。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分割封锁,努力创建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流通秩序。工商、质检、,严格实行政事、政企分开,执行收支两条线,从机制和制度上保证公正执法。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安全监察,坚决关闭污染环境、破坏资源、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五小”企业。
  7.强化市场中介组织和行业协会作用。重点培育和完善行业协会以及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司法鉴定所、会计师事务所、专利、商标代理机构、资产评估机构、咨询机构等经济鉴证类的市场中介组织,推进经济鉴证类中介组织的脱钩改制和规范工作,提高鉴证质量,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准确真实的信息服务。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和自律管理,政府部门要根据不同行业的情况,尽快将有关行业准入的意见征询、行业标准制订以及培训、考核、年检、发证等工作,移交给行业协会,增强中介组织的功能和权威,并积极鼓励中外合资的中介机构的发展,、运营体制。
  二、建立和完善适应WTO规则的地方立法框架,全面推进政府工作的法制化和标准化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文件要求,,对我省有关经济贸易的地方性法规、行政性规章和其他政策措施,进行全面清理。对于违反非歧视、市场开放、公平竞争等WTO规则的基本原则的规定,要及时加以修改或废止。
,不断提高立法质量,充分发挥地方立法的引导、规范、保障和促进作用。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将行政审批、行政收费、行政许可、行政强制等全部纳入法制化轨道。要继续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在沈阳、大连、抚顺、营口等市进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试点的基础上,扩大综合执法试点范围。继续深入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制,完善行政复议应诉工作制度,健全行政执法监督机制,严格依法进行规章、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切实保障国内外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10.进一步加强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建立内外一致、统一规范的认证认可及合格评定制度。实行标准公告制度,加强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要的高新技术标准化管理工作。实现我省检验机构的国际互认。建立健全市场准入制度和重点监控产品目录管理制度,、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动植物的生命健康和安全、环境保护的重要产品实施标准审查和强制监督检验。建立国内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国家、行业、地方标准数据库,以及国外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和计量等信息服务网络,建立WTO/TBT通报咨询分支机构,传递和通报有关标准及技术法规信息,为各级政府和企业提供标准信息咨询服务。
  11.熟悉掌握关于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的法律、法规,充分利用WTO规则中关于例外和减免义务的规定,灵活运用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在WTO条款规定的允许范围内,有效保护自身权益。根据我省的实际情况,组织专家认真研究实施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的重点内容、组织机构、调查方式、认定条件和标准,以及研究制定有效的操作程序,及时做好我省企业遭受外国反倾销的应诉和对外国企业反倾销起诉,减少和规避中国加入WTO后所面临的贸易风险。
  12.鼓励和引导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各级政府要积极帮助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了解国际标准化的动态和信息,研究应对国外设置技术壁垒的措施,推动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积极扶持各类企业通过国际质量(ISO9000)、环保(ISO14000)和职业安全卫生(OHSAS18000)认证及各类产品的国际认证,获得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13.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引导和推动企、事业单位建立知识产权管理保护制度,调动企业技术创新和申请专利的积极性,提高企业经营者的专利意识、品牌意识和商标意识。不断增加我省专利技术产品和驰名商标的拥有量,获取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推进专利技术和名牌产品的产业化。着手修改《辽宁省专利保护制度》和制定《辽宁省专利管理条例》,建立起高效、权威的知识产权协调机制,依法惩处假冒侵犯名牌、专利、商标、版权的行为,促进技术转化和传播及商品公平、公正交易。
  三、成立WTO咨询、研究机构,实施WTO专项人才培训计划
  14.成立“辽宁省人民政府WTO协调委员会”,由省政府有关部门组成,下设“辽宁省WTO研究咨询服务中心”,聘请国内外知名人士组成专家委员会,旨在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研究报告,为企业、政府与社会提供有关贸易争端的法律援助、信息情报的收集与整理、学术研究与交流、咨询与培训等多方面的服务。加强同国内外中介机构、主要行业协会、商会的联系与合作。、平台与数据库,组织专家编写《WTO案例》等教材。
  15.将WTO培训纳入全省“十五”期间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对辽宁的人才培养、选拔、使用管理等诸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组织WTO与辽宁发展演讲团,对公务员进行入世知识和案例普训,全面推动以学会运用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为重点的专业培训,有针对性地对国家公务员、企业经营管理者、政法干部、基层干部等各类人员进行多种形式的系统培训。着力培养跨国经营人才,工商管理人才,国际谈判人才,中介服务人才,IT产业人才,经贸律师和注册会计师,知识产权和物流管理等多方面的专业人才。在重点大学开设与国际接轨的国际商务和知识产权等专业,创造条件将高校法律、外语等相关专业的优秀本科生保送直接攻读硕士学位,加快紧缺人才的培养。在美国、加拿大、英国、欧盟国家和日本的海外培训基地,要加大WTO业务和有关知识培训的比重。修订《辽宁省人才市场管理条例》,完善人才市场功能,吸引国内外人才来辽宁创业。
  16.强化WTO事务高级人才培训,用3年左右时间重点在省市政府部门、大型企业、专业服务机构和行业协会,选择45岁以下,具备符合规定的学历、英语及计算机水平的副科级以上的公务员或具备中级技术职称以上的现职人员1000人,采取境内和境外培训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综合培训,从中培养300名精通WTO法律规则、精通国际贸易反倾销与保障措施相关知识、精通WTO工作语言、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高级专业人才。
  17.加强各种能力资格的培训与认证,扩大普及型证书向提高型证书的升级面。如计算机证书中,由初级、中级向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软件工程师、MCP系列微软认证、CISCO认证、IBM认证、SUN认证等证书过渡;在外语培训中,要抓好普及型的通用英语和公务员英语培训,尤其要抓好涉外人员的英语高级证书培训和其他重点语种的培训;会计方面,要注重提高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外语执业能力,推行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的国际认证考试制度,鼓励和支待金融分析师、会计师、保险分析师向加拿大的CGA、英国的AIA、ACCA、美国的IOMA等一系列高级职业证书发展。
  18.迎接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挑战,要坚持人才从小从早抓起的原则,建立和完善现代化的基础教育体系,为每一个适龄儿童和青少年提供充分的、基本均等的教育机会和高质量的教育服务。在小学全面开设信息科技必修课和外语课,加大人文科学的教学比重,全省将设立一批双语教学实验学校,努力实施高中毕业生能用英语交流的培养目标,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交往能力的骨干教师和教育家。
  19.广泛开展全民WTO知识普及教育,转变人们的思维观念,强化人们的规则意识。新闻媒体要做好正面宣传,把握好舆论导向。要宣传WTO的基本常识,宣传我国加入WTO的基本原则、立场及应对措施,宣传我省转变政府职能。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对策等。要扩大宣传WTO知识的参与面和覆盖率,使这项教育活动进工厂、进学校、进社区和乡镇、进家庭。
  四、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改组国有企业,大力发展非国有经济
  20.按照GATh(关贸总协定)第17条有关款项规定,我省国有企业和其他成员国企业、国内非公有制企业将处在平等竞争的环境之中。所有国有企业都要转机制、抓管理、练内功、增效益,提高产品的质量、性能和价格比,做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并重,努力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竞争主体和法人实体。
  21.采取加强重点。放开一般、区别对待的方针,对现有国有企业所处行业在全省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经营状况进行全面分析,界定国有经济应当参与的行业和领域,制定配套的国有经济有序退出的操作规范,实行分类重组。总体上做到集中有效资产、重组低效资产、盘活呆滞资产、消除无效资产,从战略上实现国有经济布局的调整目标。
  22.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通过股票上市、中外合资、国有股减持、跨国并购、资产整合等形式,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股份制改革,建立规范的公司制体制,组成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用5年时间,全部完成国有大中型企业公司制改造,推动50户企业在境内外上市,200户国有大中型企业在主导产品上实现同外商合资合作。
  23.面向市场,着力转换企业内部经营机制。要逐步形成企业优胜劣汰、经营者能上能下、人员能出能进、收入能增能减、技术不断创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机制。重点抓好国有企业减人增效、减债增资工作。要用两年时间基本完成企业主辅分离工作,5年分流富余职工60万人。实际资产负债率降低5个百分点。
  24.按照国家所有、分级管理、授权经营、强化监督的原则,逐步建立政府、资产经营机构、企业三个层次规范运行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营运机制,建立和健全严格的责任制度,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在抓好授权的大型企业、企业集团和控股公司经营国有资产的同时,积极探索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与营运的有效形式。
  25.以放松或放宽产业进入限制为重点,发展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非公有制经济。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大依法保护力度、加大环境整治力度,不限发展比例、不限发展速度、不限经营方式、不限经营规模,凡是允许外国资本进人的领域,非公有制经济都可以进入。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评估管理体系,加大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的放贷比例,允许公司制中小企业注册资本分期注入,放宽对中小企业融资准入和设立条件,并在上市、股份制改造等方面一视同仁。5年内,全省个体私营经济要累计提供200万个就业岗位,乡镇企业要吸纳城乡剩余劳动力就业l00万人。
  26.认真完成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的各项任务,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加快医疗保险和医药卫生三项制度改革的步伐,推进实施失业保险制度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各级政府要千方百计促进创造就业岗位,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在经济结构调整中,要兼顾劳动密集、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型产业和企业的合理布局,兼顾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
  五、调整优化工业结构,提升主导产业国际竞争力
  27.调整优化工业结构。要在发挥老优势,争创新优势,做大新优势上下功夫。要集中力量,巩固和发展我省石油、钢铁、装备制造三大基地,确保主导产品在同行业中的优势;发展电子信息、汽车两大优势产业,使其成为新的支柱产业;继续加快轻工、纺织、医药、建材四大传统产业的改造,不断提高竞争力。要积极同国际跨国公司合资合作,在技术改造中,引进高新技术和先进设备,逐步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能力强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
  28.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要在做大做强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的同时,加快发展新材料、生物工程与制药和先进制造等产业。电子信息技术产业要重点发展软件、数字化视听设备、多媒体传输设备;新材料技术产业重点发展储能新材料、新型精细化工材料;生物技术产业重点发展生物制药、农业生物工程;先进制造领域要以自动化技术、数字技术为重点,发展机器人产业化、数控机床、数字化医疗设备、航空航天设备、环保技术及相关成套设备。“十五”期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5%,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5%,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全省出口总额的30%以上。
  29.要面向参与国际分工与竞争,分类研究提高我省产业、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对产品有市场、技术装备先进,但由于成本高、劳动生产率低,如钢铁等行业,要通过减人减债等措施,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对有总量规模,但无装备规模,如石化等行业,要通过技术改造,实现装备的规模化;对产品质量性能和专业化程度较低,如装备制造业,要通过科技开发、联合、兼并、合资合作等形式,提高产品质量、性能和价格比。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择优扶强,大力实施名牌产品战略。
  30.加快建设国家级的沈阳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和大连软件产业国际化示范城市。沈阳市要以机器人、数控机床、数字化医疗设备等9大类产品为发展重点,带动全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大连市建设软件产业国际化示范城市的总体目标是,5年内全市软件产业销售收入60亿元,其中出口创汇3亿美元;培育出口额1000万美元和5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各10家;建设5所各拥有3000名学生的大型民办软件技术学院。
  31.充分发挥我省科技、教育大省的人才优势,努力建设技术创新体系。要扩大同国内外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科技型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具有当代先进技术水平的国际专利,开发应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和发明专利,提高我省发明专利和国际专利申请的拥有量。重点建设100个国家级和省级科研中心、技术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产学研等基地,组织好1000项联合技术开发项目,每年推广100项重大科技成果,发展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群和10个大规模、高技术、外向型的企业集团。
  六、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加快建设现代农业
  32.按照国内外市场需求,调整种植业的区域布局、作物结构、品种结构和品质结构,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提高我省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要降低五米、水稻、小麦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大力发展水果、蔬菜、食用菌、花卉、中药材等经济作物产品。优化畜产品结构,稳定发展生猪和蛋禽,加快发展肉牛、肉羊和肉禽。积极发展渔业,抓好鲍鱼、对虾、扇贝等海珍品养殖,开发远洋渔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重点发展粮、油、肉的精深加工和水果。蔬菜、奶类等产品的加工,向多样、营养、方便、安全和优质方向发展。
  33.5年内基本建成沈大、沈山、黄海大道3条现代农业经济带和20个现代农业园区,加快优质专用农产品基地、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出口创汇基地、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扶持和发展110个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及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和完善15个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订单农业作物面积占播种面积50%以上,实现农产品及精深加工产品出口创汇20亿美元。
  34.开展“绿色市场、绿色通道、绿色消费工程”建设,发展以生态农业、设施农业、观光农业为特征的都市农业;增加具有比较优势的水果、蔬菜、花卉、中药材、苗木等园艺生产。推进科技含量高的种子、种苗、种畜禽的引进、开发和培育,实现农产品的优质化。大力发展市场中介组织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对正在兴起的农村专业协会、各种形式的农民流通组织、农民经纪人队伍等进行大力扶持。加快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运等先进适用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
  35.用3年左右时间,整顿和规范全省食用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秩序,实现食用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全过程质量安全管理。通过建立和健全食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技术推广体系,质量检验、检测体系,执法监督体系和产品监督体系,使全省主要食用农产品达到国家规定的卫生质量标准,并有新的提高。对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蔬菜、水果、牛奶、畜禽及其产品、水产品等五类农产品,必须控制农药、化肥、兽药、渔药、激素、添加剂、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不超标,确保农产品消费安全。
  36.继续进行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改善食用农产品的环境质量。凡环境污染严重的农业用地,不得作为食用农产品生产基地。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和农业环保部门要制定食用农产品技术操作规程,加强对生产过程的技术指导。进一步完善食用农产品加工标准,运用GMP(良好食品生产规范)和HACP(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技术)产品质量管理方式,重点抓好20个食品质量安全生产加工示范企业。
  37.搞好土地流转制度建设,适度发展规模经营。有条件的地区要因地制宜,积极大胆地探索土地股份合作、反租倒包、委托转包、季节性承租、租赁经营等形式,在保持土地承包权不变的情况下,推动土地使用权流转,适度向农业示范区,区域化种植区,涉农企业(公司加农户等)集中,提高生产的集约化程度,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要研究和制定有关政策,解决好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中的三权分离、自主自愿、市场契约和政府监督等问题。
  七、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优化第三产业内部结构
  38.我国加入WTO后,商贸、旅游、国际工程承包、对外劳务合作等服务业将获得较快发展,金融、保险业将面临着市场竞争的巨大压力,长期处于卖方市场的电信领域将面临巨大的挑战。要趋利避害,积极应对,有序进行,进一步提高我省服务贸易领域利用外资比重和服务业对外开放水平。
  39.增强金融服务功能,把沈阳和大连建成东北最大的同业拆借市场、外汇交易市场、票据贴现市场、证券和保险市场、住房抵押市场和商品期货市场;增加外资银行在我省开办分行的数量,逐步对其开放人民币业务,引进外国保险公司,成立中外合资金融机构,并争取使沈阳、大连成为我国引入私人资本入股地方性金融机构试点城市,实现金融投资主体多元化;建立个人征信制度,逐步建立涉及个人信用联合征信的运行机构、网络建设、法律规范等体系框架,加大地方金融机构改革力度,合理设置分支机构和营业网点,创新业务品种,增强经营实力和抗风险能力;严格执行金融资产保全文件证明制度,充分发挥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的作用,定期公布有关企业的资信情况;努力降低和盘活不良信贷资产,尽快化解金融风险,严厉惩处逃废金融债务行为,建立辽宁金融安全区,改善社会信用环境。
  40.高起点地发展信息服务业,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成高速宽带大容量的信息通信网,推进电信网、电视网和计算机网三网融合;努力实现县以上各级政府上网,鼓励公众上网查询政府信息;以金融系统信息化为龙头,实现财政、税务、海关、外贸、工商等部门的信息系统联网,加快运用先进信息技术解决骗税、骗汇问题和信用资金、国库资金、销售贷款的在途滞留问题;在重点院校和医院积极推广计算机及网络教育,形成覆盖全省14个市的远程教育和医疗网络;大力推进电子商务,鼓励企业通过网络与国内外企业进行业务往来;支持计算机和网络进入家庭,进一步提高电话普及率,大力发展有线电视用户,加快拓展视频点播等业务,扩大数据多媒体及互联网用户,建设示范性信息化小区;加快通信及信息服务业的市场开放,尽快制定和规范信息服务标准,鼓励网络服务商兼并重组,组建大型网络服务企业。
  41.大力发展旅游、会展业。开发建设一批世界级的旅游名牌产品,重点建设沈、抚地区清文化遗迹、大连海滨度假产品,开发辽东山区生态旅游及辽西史前生物化石等资源;完善省、市政府和企业三位一体的宣传促销手段,把辽宁旅游名牌产品推向世界;加快旅游企业资产重组、合资合作和跨国经营,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开发和运用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旅游电子商务系统;在沈阳、大连各培育l至2个旅游批发企业,争取我省旅行社在3至5年内实现批发与零售的合理分工,形成若干个集团化的、能够主导各主要客源国人出境旅游业务的旅游批发商。要大力发展会展业,为我省企业产品推向国外市场建立新的渠道和网络。大连、沈阳要建成区域性的展览中心和国际会议中心,尽快加入国际会议协会(ICAA)。
  42.加快培育现代物流业。要加快商品流通企业的重组和股份制改造,形成竞争力较强的大型流通企业和企业集团。要大力推行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物流配送代理制、多式联运和电子商务,实现商品流通企业规模化、现代化。沈阳和大连两市要依托现有的航空航运、商贸流通条件,充分发挥我省海、陆、空运输和口岸等综合优势,构筑以现代综合交通体系为主的物流运输平台,以邮电通讯及网络技术为主的物流信息平台,以引导、协调、规范、扶持为主的物流政策平台。投资建设一批现代物流基地,形成包括交通运输、配送服务、加工代理、仓储管理、信息网络、营销策略等多环节组成的物流大循环系统,使其成为我国东北乃至北方的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人才流的集聚中心。
  43.加快发展影视出版业,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通过资本运营、资产重组,组建出版、报业、期刊、发行和广播影视集团,积极推进跨地区、跨行业。多媒体大型传媒集团发展,鼓励影视作品的社会化、产业化发展。以连锁经营为突破口,建立现代出版营销体系,建立面向国内外的大型出版物、版权、广播影视作品、广告等批销交易中心;扩大同美国在线时代华纳等大型跨国媒体的交流与合作,吸引外国资本进入我省影视出版业。
  八、提高对外开放的总体水平,构筑开放型经济
  44.成立辽宁外国投资促进中心,为外国投资者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和服务,帮助外商寻找理想的合作伙伴,解决外国投资者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继续加强对外商投资企业投诉的处理工作。修订辽宁省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调整充实项目库,重点增加服务与贸易领域招商引资项目的筛选与储备,提高储备项目的水平和质量。建立辽宁服务贸易进出口和集商品与服务两方面消费在内的社会消费总额两大评价指标体系。在继续加快和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进一步落实好《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外商投资软环境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辽政办发[2000]104号)文件,加快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
  45.鼓励外商在我省设立研发中心,充分利用部分国家信息技术产品关税降低的时机,牛产、制造和出口信息技术产品,使辽宁成为信息技术产品生产基地;发挥我省比较优势,吸引跨国公司和发达国家装备制造业向我省进行梯度转移,加快提升辽宁装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鼓励已在我省投资的跨国公司增资扩股,拓展合资合作的领域和空间。积极探索利用跨国并购等吸引外资的新方式,大胆吸引世界著名的基金管理公司、投资公司等来我省搞资本运作,吸引国际跨国公司购买、兼并省内大型企业。鼓励外资重点投向我省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基础工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按照“要发展现代服务业,改组改造传统服务业”的要求,鼓励并正确引导外商投资发展新型流通业态,积极推进旅游业的对外开放,允许外商投资会计、法律、管理咨询、工程咨询等中介服务,吸收外资发展教育、科技、卫生等社会事业,审慎推进金融、保险、电信、证券业的对外开放。
  46.大力开拓国际市场,推进外贸出口市场多元化,在巩固美国、日本、韩国等市场的基础上,扩大对欧盟的出口,千方百计开拓俄罗斯、中东、拉美等新兴市场,特别是要加快发展对俄罗斯的贸易。努力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提高计算机软件、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一体化产品和绿色产品的出口比重,扩大品牌产品和质量认证产品出口。
  47.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增强进入国际市场的能力。按照进出口规模和盈利情况,对所有国有外贸企业进行重新排队,加快进行规范的公司化改造,组建2至3家大型外贸企业集团。逐步将外贸经营权审批制转变为登记备案制,降低私营企业和科研企业进入外贸领域的门槛。国有外贸企业要从无经营优势的行业有序退出,加速向以科工贸和内外贸结合、专业发展和品牌支撑为特征的国际贸易公司或综合商社转移,切实增强综合竞争能力。
  48.建立外贸与海关联络协调机制,支持外贸出口。简化查验手续,加速货物通关;实施分类管理,为守法企业提供通关便利;支持培育辽宁外贸出口新的增长点,;加快推广“电子口岸”,实现政府对企业“一站式”办公,为外贸出口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系配合,加大政务公开力度,提高海关执法透明度,共同为外贸出口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
  49.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境外工程承包,劳务输出,经济援助项目,设立海外贸易公司,加工贸易企业,投资资源型、市场型项目,在发达国家建立产品研发和设计中心,建立境外营销、分拨和维修中心,开发境外服务项目,收购兼并外国企业和品牌等10个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逐步建立一批海外独资、控股或相对控股的跨国公司,加强与国外跨国公司的合资合作,实现融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际化。结合向海外转移优势产业,建立一批带动原材料、设备和零配件出口的海外生产基地。鼓励企业以参股等方式投资出口国际市场的分销、零售环节,利用当地的销售和服务网络,扩大产品出口。
  50.全省各类开发区要进一步深化体制创新、功能建设、产业升级和对外开放,成为辽宁适应WTO的先导区。沈阳、大连、营口3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要加快建立国际通行的管理体制,充分利用产业、区位、资源优势,将工作重点放在扩大同跨国公司的合资合作和设立研发中心上。沈阳、大连、鞍山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和葫芦岛国家级专利技术园区,要继续发挥知识和技术密集的优势,加快国内外高新技术成果发明和专利技术的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加快高新技术向传统产业的渗透和扩张。大连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要借鉴国外自由贸易区和出口加工区的经验,更有效地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扩大出口创汇。大连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要重点发展涉外房地产业、文化娱乐业、旅游基础设施、涉外商贸流通业。沈阳、大连等地海外学于创业园,要成为吸纳国外高新技术成果的集散地和人才高地。
  各级政府要适应中国加入WTO的新形势,努力实现政企、政事、政社分开,尽快将政府职能转变到促进经济发展、搞好社会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上来,进一步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选人用人机制,逐步建立起廉洁高效、运转协调、管理科学的行政管理体系,树立起崭新的政府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