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关于印发《中国科协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工作方案(2008-2010年)》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0-04-24 20:38:15


发布部门: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发布文号: 科协办发普字[2008]21号

各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协:
  为贯彻中国科协七届三次全委会议的部署,加强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工作,特制定了《中国科协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工作方案(2008-2010年)》,现印发你们,请参考。

二00八年六月二十日

中国科协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工作方案(2008-2010年)

  为认真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以下简称《全民科学素质纲要》),扎实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顺利实施"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推动形成社会化大科普格局,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科普法》和《全民科学素质纲要》,按照中国科协"三服务一加强"的工作定位、"搭建平台、资源共享"的工作思路和七届三次全委会议的部署,积极动员科协系统和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科普资源的开发、集成和服务工作,逐步搭建起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平台,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
  二、工作原则
  1.统筹规划。
  基于科普资源宽泛、多层次、呈多元化的属性,科普资源建设强调整体规划,统一标准,长远目标与短期目标相结合,稳步推进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工作。
  2.广泛开放。
  作为公益性事业,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工作和其成果广泛向社会开放,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共享中国科协科普资源平台的同时,积极参与科普资源的开发、集成和服务工作。
  3.立足服务。
  立足服务,需求牵引,着力满足《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的需求。服务于基层科普工作的需求、公众特别是重点人群学习科技知识的需求和大众传媒传播科学知识的需求。
  4.打造精品。
  树立精品意识,开发科学性、艺术性和实效性相结合的优秀科普作品,满足公众对高品味、高格调科普产品的需求,繁荣科普创作。
  三、工作目标
  本方案总体目标是:到2010年底,科普资源的总量有较大增加,资源种类的结构较为合理,资源开发水平显著提升,为公众、科普工作者和大众传媒提供科普资源服务的能力明显提高,可为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提供强有力的资源支撑。具体目标如下:
  一是开发并集成一批优质科普资源,包括科普读物(含挂图)、广播影视、软件(含动漫)、展览资源和科普活动资源包等。中国科协直属单位将新开发300种图书、100种挂图、550小时影视节目、200小时广播节目、20个数字专题馆(或专栏)、50个专题展览、1200件展品、100个科普活动资源包。这些资源将最大限度实现数字化,收入中国数字科技馆。中国数字科技馆集成科普资源总量超过2TB,包括数字专题馆(含专栏)、图片、挂图、专题展览、动漫作品、音像制品、科普报告、科普研究文献、科普教育基地信息、科技馆展品资料和科技博物馆展品资料。中国数字科技馆展示资源均拥有网络传播权,通过互联网为社会提供公益性的科普服务。
  二是搭建由科普出版物配送服务平台、广播电视节目服务平台、科普活动服务平台、展览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互联网科普服务平台构成的中国科协科普资源共享服务平台,通过多样化服务模式为公众、科普工作者和大众传媒提供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服务。
  四、措施
  (一)开发科普资源
  1.繁荣科普创作。
  (1)继续实施中国科协科普资助项目。以择优资助的方式,支持有关全国学会、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开展科普资源开发工作。
  (2)在科普出版社设立优秀科普出版创作专项经费。扶持优秀原创和引进作品,发展公益性出版事业。
  (3)支持"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评选,作为国家科技进步奖科普类奖项的支撑项目,鼓励科学家、科技工作者、文艺工作者和大众传媒参与科普创作。
  (4)继续开展优秀科普作品推介活动。通过有关学会和报刊、互联网等媒介宣传优秀科普作品。
  2.中国科协直属单位开发不同形式的资源。
  (1)开发科普挂图、图书等纸质出版物资源。在《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成员单位(以下简称成员单位)、全国学会、地方科协和其他社会力量中选择开发实力强的机构共同策划、制作、出版科普挂图。设立科普图书创作、出版专项经费,加强科普作品推介、评选工作,促进原创性科普作品的创作。
  (2)开发广播电视节目资源。与成员单位和其他部委、地方科协、社会力量合作,制作《科普大篷车》、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农村科普》电视栏目内容。适时拓展节目内容,开发广播、电视、新媒体等大众传媒所需节目及科普活动和科普基础设施所需节目。
  (3)开发科普活动资源。借鉴国内外优秀科普活动的理念和模式,创新科普活动内容与形式,开发适应需求的优质科普活动资源。探讨分析现有科普活动,进行资源化集成。在开展科普活动过程中形成新的科普活动资源包。
  (4)开发展览及展品资源。以中国科技馆为主联合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企业共同开发一批原创性、基础性的科普展览及展品资源。组织开发主题鲜明、形式新颖的专题展览用于巡回展出。在全国范围内扶持一批公益性、专业化的展教资源设计和开发机构,使之成为科普展览及展品研发中心。
  (5)开发数字化科普资源。通过社会招标、联合制作等方式开发新的数字科技馆专题馆资源。开发一批科普素材和青少年创意活动资源,稳步推进中国数字科技馆建设。
  3.地方科协、全国学会可参照中国科协直属单位资源开发工作,结合当地特色和自身特点及优势,有计划地开发科普资源,丰富我国科普资源的总量。
  (二)集成科普资源
  1.中国科协投入开发的科普资源实现共享。
  2.对于已形成的优质科普资源,采用购买的方式实现集成。
  3.通过与各种资源提供者建立接口关系,采用命名、授予证书、资源互换等激励措施集成资源。
  4.有计划地引进国外优质的科普资源,在引进的基础上,通过消化吸收和再创作,提高我国科普资源开发水平。
  5.以中国数字科技馆为平台集成各类数字化科普资源,包括专题、素材和信息等。
  在集成社会科普资源的过程中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积极探索有关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的解决方式。在现行法律框架下,一方面考虑版权保护的经费投入,以用于合法获取所需资源的知识产权或使用权;另一方面通过委托版权代理中心、建立共享结算系统等技术支持系统、建立版权管理中心等手段,实现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三)建设科普资源服务平台
  通过搭建科普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为公众、科普工作者和大众传媒提供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服务。服务平台由科普出版物配送服务平台、广播电视节目服务平台、科普活动服务平台、展览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和互联网科普服务平台构成。
  1.建设科普出版物配送服务平台。
  (1)及时了解各级成员单位、基层科协和科普组织以及公众对科普挂图等科普出版物的需求。
  (2)统合科协系统内外优势力量,建立一个高效、稳定的科普资源物流网。做好配送服务工作,确保各类科普资源信息沟通方便、物流快捷。扩大覆盖面,增加科普资源的使用数量,提高服务效率。大力扶持科普出版物在农村及边远、民族地区的普及。
  (3)针对需求,将现有科普资源进行科学化定制,为客户度身定做,提供个性化服务。
  2.建设广播电视节目服务平台。
  (1)重点建设《科普大篷车》广播电视栏目,使其在基层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制作《科普大篷车》电视栏目的普及版和农村版节目,每周各播出1次(15分钟/次);制作《科普大篷车》广播栏目,每周播出5次(15分钟/次)。将节目送到我国城镇、乡村、学校以及信息技术不发达的偏远地区。继续推动《科普大篷车》电视节目和广播节目在全国地方电视台、地方广播电台、学校广播站、网络、新媒体以及大型活动等平台播出。到2010年《科普大篷车》电视栏目覆盖80%的县级电视台。
  (2)承办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农村科普》电视栏目,充分动员成员单位和有关力量围绕《全民科学素质纲要》的工作主题制作节目,每天播出1期(30分钟/期),年播出时间约180小时,充分利用中央组织部远程教育系统为农村党员干部服务。
  (3)中国科教影视协会促进科教影视制作、播出单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广播电视节目共享疏通渠道、提供服务,加大科普资源通过广播影视媒体传播的力度。
  3.建设科普活动服务平台。
  (1)开发、集成科普活动资源包为基层和社会各方面开展全国科普日、科普惠农兴村等重点科普活动提供服务。有针对性地指导科普示范县(市、区)、科普教育基地开展科普活动。充分发挥各级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和各类农村科普示范培训基地在科普工作中的辐射带动作用,为农村"一站一栏一员"提供更加丰富的科普活动资源。
  (2)集成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科学调查体验活动等品牌活动开发的科普活动资源,形成能够广泛使用的青少年科技活动资源包,提供给科技活动特色(示范)学校、基层科普设施使用。充分发挥各级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的作用,引导科普活动资源在中小学校开展的科普活动中推广和使用。
  (3)充分拓展科普场馆展览资源的教育功能,推进"科技馆活动进校园"工作。适应学校科学教育的要求,集成现有展教资源并适当研发新的展教资源,在科技场馆内为学校提供服务。集成优化科技馆各项科普展教资源和科普教育活动,送到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的中小学。
  (4)发挥现有科普大篷车车载设备和科普展品的最大功效,开发适合科普大篷车车载活动的科普资源。针对不同人群和不同专题组织科普活动,提高科普大篷车的活动效果。创新车载活动形式,研制主题活动型科普大篷车。
  4.建设展览资源共享服务平台。
  (1)中国科技馆要对地方科技馆提供指导和服务;组织科普场馆间的展览交流共享及工作研讨、业务培训。
  (2)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促进会员单位开展面向公众的科普活动,组织馆际交流,整合科普场馆信息资源,提供信息服务。
  5.建设互联网科普服务平台。
  以中国数字科技馆作为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的互联网信息发布主体和数字化资源集成服务平台,建立起基本满足公众需求,满足《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需求的运行模式,与中国科协政务网、中国公众科技网等形成信息发布和资源建设的整合机制,实现与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等国家级信息共享网站的链接,探索资源合作共享的模式。
  (1)中国数字科技馆是实施"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的龙头项目,在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作中发挥信息发布、数字化科普资源开发和各类科普资源数字化集成、服务的作用。建设任务主要包括专题馆、科普素材和青少年创意等资源。
  专题馆资源集成科学技术的学科、专业、专题领域资源,为公众提供浏览服务。
  科普素材资源集成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工作中产生的可数字化的各类科普素材资源,为创作科普作品、开发科普产品和开展科普活动提供信息浏览、复制下载和线下服务。
  青少年创意资源展示青少年的创意作品,为青少年提供浏览、信息服务和网上交互功能,激发青少年的科学创意兴趣。集成各项青少年创新活动,特别是常态化品牌活动产生的创意资源。
  (2)发挥中国互联网协会网络科普联盟的作用,广泛联系从事网络科普活动的互联网站、栏目和有关机构,积极推动科普网站、栏目的建设与发展,促进网络科普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整合;推动网络科普主体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协作与资源共享。
  五 、保障条件
  (一)组织保障
  中国科协作为《全民科学素质纲要》中"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实施工作的牵头单位,应通过"上下协作、横向联合"的工作方式开展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工作,形成以各级科协为主体,成员单位及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工作网络。"上下协作"是指中国科协机关的直属单位、全国学会和地方科协分工负责、通力合作;"横向联合"是指中国科协联合成员单位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工作。
  1.中国科协机关和直属单位。
  (1)成立"中国科协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工作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中国科协科普部,以加强统筹规划、组织协调。
  (2)发挥"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牵头单位的作用,与相关成员单位形成资源共建共享工作的共识和工作机制。
  (3)制定鼓励科普资源开发、集散、服务的措施和办法,指导共建共享工作的开展。
  (4)围绕《全民科学素质纲要》主题及国家重点工作开发和集成科普资源,为科普活动和科普基础设施提供资源支撑。
  (5)通过共建共享服务平台为科普工作者和公众服务。
  (6)协调各省级科协组织的科普资源开发集成工作,鼓励、支持各省级科协彼此间开展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工作,形成合力,减少重复开发。
  2.全国学会。
  (1)推动挂靠单位参与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工作。
  (2)充分发挥自身智力优势,围绕《全民科学素质纲要》主题,开发专题科普资源;在组织开展的科普活动中注重科普资源的开发、集成,通过国家级数字科普资源服务平台实现对公众的服务。
  (3)积极推广使用中国科协开发集成的科普资源。
  (4)积极参与优秀科普资源的评审、评选等工作。
  3.地方科协。
  (1)省级科协与省成员单位及社会力量合作,开展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并指导地、县级科协的科普资源服务工作。
  (2)根据《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的部署,提出地方科普资源的需求,积极推广和使用中国科协开发集成的科普资源。
  (3)集成当地科普资源并最大限度数字化,与国家级数字科普资源库实现链接。
  (4)向公众了解科普资源使用效果,及时向中国科协反馈。
  (二)经费投入
  中国科协将加大投入,将本方案确定的任务列入年度预算、优先保障经费;各级科协科普投入的使用方向也应做相应调整和倾斜,并积极争取在各级财政中列支专项或专款,加强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工作;各级公共财政应采取后收购或奖励等方式,吸引社会资金参与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工作。
  (三)规范管理
  1.每年第四季度制定下一年的工作计划,编制年度科普资源开发计划,明确具体建设目标和实施措施。
  2.修订《科普资源质量及规格要求》、《科普展览、展品质量及规格要求》和《中国科协科普资助项目管理办法》。
  3.制定《中国科协科普资源集成办法》、《科普资源服务办法》和《中国数字科技馆运行服务管理办法》等。
  (四)理论研究与监测评估
  1.每年开展1次科普资源开发、需求和分布状况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开发受众实际需要的科普资源,避免重复建设。
  2.针对实际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加强科普理论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3.定期开展科普资源服务绩效评估工作,对科普资源的质量、使用情况等进行监测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