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利事业:不断刷新纪录

发布时间:2019-08-05 19:17:15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国专利制度经历了从酝酿、诞生到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09年1月至11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已受理专利申请81.3738万件,同期授权49.2986万件;截至2009年11月,专利申请总量为566.3498万件;授权总量为299.4254万件。如今,中国在专利的申请量、授权量、专利审查能力建设等方面,已经迈进了世界专利大国的行列。回首中国专利事业发展的历程,在世界专利发展史上创下的许多纪录令人至今难以忘怀。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专利制度和专利事业。”国家知识产权局原局长姜颖认为,我国专利事业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壮大,取得的成就令世界瞩目。

  1985年4月1日,新中国第一部专利法正式实施。中国专利法的实施,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而且也成为世界专利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从那时开始,每天都有大量的专利申请递交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原中国专利局)。

  对中国专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给予了极大帮助的时任联邦德国专利局局长豪依塞尔说,他原来估计中国专利制度建立后第一年的专利申请量达到5000件就不错了,没想到当年专利申请达到1.4万件。

  1985年9月10日,中国专利局向全世界公告了第一批经初审合格的发明专利申请和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申请。自那时起,在全世界3000多万件专利文献宝库中,又增加了中国专利文献的新内容。中国专利史翻开了重要的一页。

  从此,振奋人心的消息不断从国家知识产权局传来。2000年1月11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当天,中国专利申请受理量突破100万件大关。

  此后,专利申请数量的增长呈现快速攀升。2009年3月16日,中国专利法实施仅20多年,中国再次创造了世界专利历史上的纪录——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的专利申请总量突破500万件,达到500.2143万件。申请量每增加100万件所用时间都明显缩短。第一个100万件用了近15年,第二个100万件为4年零2个月,第三个100万件缩短为2年零3个月,第四个100万件用时1年零6个月,到突破第五个100万件,仅用了1年零4个月。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曾有报告称,中国专利申请量的迅速增长,反映出中国发明创新水平在不断提高。的确,来自国内的专利申请中,含金量较高的发明专利申请比重在持续大幅增长。前四个100万件中,国内发明专利申请的比重依次为47.8%、50.7%、53.4%和60.8%。而到第五个100万件,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比重达到67%,国内发明专利申请增幅明显高于国外,而且国内职务申请比重也首次超过非职务申请。

  姜颖认为,我国的专利申请量已步入世界前列。同时,技术含量高的发明专利申请越来越多,这说明我国专利申请的质量、结构也在不断优化。

  姜颖表示,专利制度作用的发挥,归根结底要依靠市场机制。但政府的推动作用亦不可忽视。特别是我国专利制度建立时间不长,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政府更需加大工作力度。姜颖认为,知识产权制度是推动技术创新的核心制度之一,政府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可以大大加快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进程,从而与市场拉动形成合力,使专利及知识产权制度在技术创新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在专利管理方面,在政策层面上和国家有关政策、重大事件的衔接匹配度不断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明显提升。针对国家有关重大决策、重大事件,及时有效地出台相关衔接配套的政策,“绿色通道”即为一例。

  2003年4月,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为了推动抗非典药品、医疗器械的科研及产业化快速进行,国家知识产权局为相关科研机构提供了专利信息尤其是国外相关专利信息的检索服务。此外,国家知识产权局建立了优先处理有关抗非典药品和器械专利申请的“绿色通道”。2008年5月,在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国家知识产权局出台了地震重灾区涉及专利事务的特殊优惠政策,为灾区广大发明人及时处理专利事务开辟了“绿色通道”,支持企业灾后重建工作;为保障2008年8月北京奥运会的技术研发,对涉奥专利的审查提供了“绿色通道”,使北京奥运火炬等的自主创新成果得到及时保护;近年来,针对流感等公共健康突发事件频发的形势,国家知识产权局及时做出工作部署,有效维护了社会公共利益。

  时至今日,我国专利事业发展让姜颖备感欣慰。“只有企业真正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我国才能成为创新型国家。”姜颖表示,近年来,很多企业以市场为导向的研发投入逐年增长,显示了企业技术创新意识和知识产权意识的觉醒以及研发能力的提高。姜颖认为,只有千千万万企业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能力得到提升,成为研发投入和自主创新的主体,才能使国家的创新实力得到增强。


来源:知识产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