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晓宏:以文学方式阐释和普及知识产权

发布时间:2019-08-20 20:52:15


  “现在我们很多人是有知识但没产权意识,吴海民先生创作的《大国的较量》通过再现中美知识产权谈判,为那些没有或少有知识产权意识的读者上了一堂生动的知识产权普及课。”昨天,在全国政协礼堂召开的报告文学《大国的较量》作品研讨会上,、国家版权局副局长阎晓宏在评价《大国的较量》时如是说。《大国的较量》由著名报告文学作家吴海民创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研讨会上,阎晓宏、段瑞春、张胜友、雷达、张颐武、白烨、潘凯雄、周明、卢跃刚、李鸣生、刘茵等给予该书一致好评。

  阎晓宏认为,《大国的较量》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即知识产权问题不仅是创作者与使用者之间的问题,也是国家与国家的问题,围绕知识产权的较量还是国家之间的较量。“知识产权是私权,但它被广泛应用或传播就会带动产业发展,这里自然包括了国家利益。知识产权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战略性问题。作为一部报告文学,作者能鲜明地提出这一观点,我认为很深刻,也很不简单。重视知识产权,就是重视未来。”阎晓宏说,现在很多人是有知识没产权意识。“作家写了一本书,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改编了,,法官不知道怎么判。大家认为这给你扬名了,你还跟我要钱?百度文库现在就是这样。”因此他认为,像《大国的较量》这样具有感染力、生动、有力度的事关知识产权题材的报告文学,进入大众视野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他期待将来能有新的报告文学作品来反映卡拉OK版权之争、旭日阳刚、百度文库等相关知识产权纠纷事件。

  中国科技法学会会长段瑞春是中美知识产权谈判首席代表之一,在《大国的较量》出版时曾为本书作序。在他看来,《大国的较量》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展示了那个时期国内立法和对外谈判的真实情景,尤其是书中记述的中美之间的市场准入谈判、知识产权谈判、复关谈判,都在一定意义上引导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和基本走向。此外,,在艰苦谈判、磋商的日日夜夜里,捍卫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坚定信念、火热情怀和破解僵局与难题的集体智慧。“书中记录下的当事人访谈,有的言词相当犀利,有的颇具幽默讽刺味道,有的语出惊人,未免过于尖锐。或许,正是这些原汁原味的真情表白,才为这部纪实作品的思想性和趣味性增添了战地色彩。”段瑞春说。时过境迁,当年的中美知识产权谈判资料如今都解密了。由此,段瑞春给吴海民提出建议,如果这本书再版,可以补充一些解密的内容,如此该书将更加全面和翔实。

  评论家雷达表示,在《大国的较量》一书中,作者将记者的敏锐感、思辨力和作家的才情发挥得相当出色。“他善于精准逼真地再现场景,营造氛围,善于发现和捕捉闪光的细节和亮点,,还有佟志广、段瑞春、张月姣等人的描绘和刻画,笔墨不多,却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而难忘的印象。” 雷达认为,与其说《大国的较量》是解读知识产权这场旷日持久的外交谈判,毋宁说是解读近二三十年间中美两国关系乃至全球范围诸多国际关系,解读一段风云变幻、错综复杂的历史。

  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认为,《大国的较量》是一部具有“世界观”和“中国心”的作品。它的“世界观”让这部书能够体认全球发展的大趋势和中国崛起的历史必然性,而它的“中国心”则让这部作品写出了中国人在追求国家发展过程中内在的动力和精神高度。这是一部描写开放时代国家抉择的著作,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这本书经过十多年后,你会发现它仍然鲜活,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应该读这本书,了解在那么艰难的环境下,中国前辈是那么捍卫国家利益。这段历史要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到,这个跟我们的大历史是连续的,大家有很多不高兴、不如意,不管你有多少抱怨,国家还是你守候的最后一个屏障。”张颐武说。

  评论家白烨认为,《大国的较量》作品可谓写得细致、全面,谈判过程实际上是两个大国之间的实力较量,作者把这个过程写得波澜壮阔、跌宕起伏。在讲述谈判的过程时,作家并没有就事论事,而是将其放在改革开放历史背景下,中美两国与多国国际关系中,因此具有广泛的国际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