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潜江三项目入选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发布时间:2019-08-28 17:36:15


  6月10日,湖北省政府公布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潜江唢呐、潜江高台舞狮、鼓盆歌(潜江鼓歌)榜上有名。

  潜江唢呐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是民间一种非常活跃的乐器。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是潜江民间一种非常活跃的乐器。人家办红白喜事,或者节庆、集会,常有唢呐参与助兴。潜江有句民谣说,呜嘀喇嘀响,吹吹打打嫁姑娘。这话生动描绘了唢呐在潜江城乡盛行的情况。

  在潜江,吹唢呐也叫吹喇叭,唢呐艺人也叫吹鼓手。潜江唢呐遍布市域全境,乡村艺人通常结成班子开展活动,乐器构成以唢呐为主,鼓、钹等伴奏,称为“吹鼓班子”,一个班子一个师傅,以师带徒、口头传授为主要传承方式。潜江传统的唢呐曲牌调子很多,加上移植的小曲调、花鼓调等,不下几十个,大致分喜调和悲调两类。常演调子有夕阳会、小官调、大官调、龙节高、和平调(太平调)、大开门、双探妹、步行节节高、哭丧调、梳妆台等等。艺人根据不同场合、不同时间选用曲牌,或专曲专用,或一曲多用,往往靠逢场应变。表演时,唢呐艺人鼓腮而奏,或重吹或轻吹,以花指、滑指等技法表现出抑扬与滑音效果。喜庆调子或深情婉转,或热烈高亢,悲情调子或低回如泣,或慷慨苍凉,能渲染出不同的场景气氛,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高台舞狮以中华武术为根基,分北狮、南狮两大流派。潜江高台舞狮属北狮一派,相传为唐代秦叔宝所创,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潜江的高台舞狮其特殊之处在于,它是要在3-13张桌子打垒,最上面的桌子四角朝天,总高度10多米的高台上舞狮,具有“高、难、惊、险、奇、美”的艺术效果,体现了浓郁的地方特色。潜江高台舞狮第46代传人彭伟说,近年来,由于舞狮道具昂贵、舞狮者年龄老化、新人培养不易等原因,舞狮绝技频临失传。

  鼓盆歌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曲艺形式,源于我国古代丧礼上“扑一个盆子当鼓打,唱歌陪丧家”的民俗活动,故又俗称“丧鼓”、“丧鼓歌”和“打鼓闹丧”,其具体的形成年代已无法确考。鼓盆歌流传于江汉平原的沙市、荆州、江陵、潜江一带,其表演形式通常为一人或二人自击鼓板独唱或对唱。民间演出时热心的听众也可参与帮腔,即在每段唱词的开头和结尾一起齐唱,也有一人无伴奏的清唱形式。与周边民间丧事礼俗的活动内容有所不同的是,潜江“鼓盆歌”的艺人现在仍保持着原生态坐唱不表演的格局。这种单一的表现形式使得鼓盆歌在演唱的时候没有太多花哨的动作,而且仅演唱无表演的特征也更具有原始性特点。再加上鼓盆歌保留了原始古朴风范,因此,歌手在演唱的时候,仅以一面鼓作为伴奏乐器。鼓的直径一般为60厘米。击鼓人手中持一对长40厘米的鼓槌开唱。(王本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