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十二五”末努力在黑龙江率先建成创新型城市
发布时间:2019-08-11 04:51:15
“十一五”期间,哈尔滨市连续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被授予全国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国家“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试点城市,2010年初被批准为东北三省唯一的全国首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2010年,哈尔滨市授权发明专利1326件,同比增长43.7%,占全省的87.4%。在日前国家局公布的2010年全国发明专利授权量排行榜上,哈市位列东北三省各城市之首,副省级城市第八位。2011年1至4月,哈尔滨市高新技术产值实现742亿元,同比增长25.6%;技术合同交易额实现15.26 亿元,同比增长37.6%;专利申请量实现 3244件,同比增长79.8%。
良好的开端为哈尔滨市实现“十二五”末在全省率先建成创新型城市打下基础。在“十二五”期间,哈尔滨市科技局将按照全市新目标、新战略和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以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为重点,坚持“科技引领转型,创新促进发展”的工作宗旨,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产业提升和战略新兴产业培育、现代农业科技支撑、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等创新工程,确保高新技术产值持续增长20%以上,实现自主创新和科技支撑力大幅度提升。
四方入手筑高科技支撑基石
实施高新技术产业提升和战略新兴产业培育工程。针对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发展拉动作用不强、战略新兴产业偏少、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重点实施高新技术产业提升工程,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做强一批优势企业、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方面,着力抓好25个重大科技攻关专项,重点推进重型燃气轮机、100万千瓦核电汽轮机、超临界汽轮机凝汽器、1000MW超超临界劣质烟煤锅炉、核电站应急发电系统空冷器等一批电站装备关键技术研发,进一步提升我市重大能源装备产业核心竞争力;重点支持国产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研究、超声波油井增油设备、大型飞机发动机轴承、胰岛素口服制剂、抗肿瘤疫苗、治疗肺纤维化创新药物等一批重大攻关,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为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新的增长点。
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及培育战略新兴产业方面,围绕装备制造领域,重点抓好2兆瓦立式风电机组、天然气燃料燃气轮机、核电配套装备、百万千瓦等级超超临界空冷褐煤发电机组、DA5汽车发动机、码垛机器人生产线、1250冷连轧卷取机等9项重大创新产品,到2015年,实现新增销售收入395亿元。在全面提高新型能源装备、大型自动化和智能化生产线以及新型汽车主体配套产品自主创新能力的同时,形成立式风电、核电、燃压机组等产值超百亿的战略新兴产业,巩固并提升装备制造业的持续发展优势。
围绕生物工程与新医药领域,重点抓好海参多糖、芩百清肺浓缩丸、生物诊断系列试剂盒、注射用奥沙利铂、静注人乙肝免疫球蛋白等6类重大创新产品,到2015年,实现新增销售收入155亿元。提高我市生物制药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实现一批重大创新药物的产业化,壮大新型生物工程和新医药产业群。
围绕新材料与新能源领域,重点抓好纯电动汽车、国产碳纤维、国产碳纤维复合材料、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等4项重大创新产品,到2015年,实现新增销售收入110亿元。进一步提升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新能源汽车和新型储能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形成先进复合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规模超10亿的战略型新兴产业。
围绕电子信息领域,重点抓好LED照明产品、新型汽车电子产品、物联网用系列新型传感器、光学电流互感器等4项重大创新产品,到2015年,实现新增销售收入70亿元。进一步增强电力电子、物联网应用、高效节能灯具和车用控制系统等领域的创新能力,形成LED汽车灯具和新型传感器等产值超10亿的新兴产业。
围绕航天航空领域,重点抓好小型飞行器等新型航空器重大创新产品,形成产值超30亿的新兴产业,到2015年,实现新增销售收入30亿元。进一步提升哈市民用航空航天产品的技术水平、产业化能力和国际市场竞争力。
通过上述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的产业化,至“十二五”末,将培育形成一批新兴产业,以及4个产值超百亿和26个产值10-50亿的高新技术产品,将实现新增销售收入并带动相关配套产业形成2000亿元的高新技术产业增量,从而大幅度提升产业经济核心竞争力,抢占新一轮经济发展制高点。
实施现代农业科技支撑工程。针对农业优质主栽品种缺乏、关键共性技术亟待突破、先进适用技术覆盖率低、深加工产业链规模小、延伸不够等问题,深入组织实施现代农业科技支撑工程,促进传统农业尽快向现代农业转变。
在优质品种选育方面,继续抓好适合哈市积温带种植的玉米、水稻、大豆、马铃薯等作物品种,秋白菜、番茄、菜豆等蔬菜品种以及华系大白猪、转基因抗病种猪、,丰富哈市自有品种资源,为粮食、蔬菜及畜牧生产向优质、高产方向发展提供支持。
在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突破方面,强化重大项目的顶层设计和公开招标,着力解决控制大豆重迎茬减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农田退化土壤综合治理重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畜禽重大疫病防控技术及新型疫苗研制技术、寒区沼气低温菌群筛选及应用、马铃薯晚疫病预警与防治等一大批关键技术难题,进一步提高科技进步对农业的支撑作用。
在农业重大产业化推进方面,根据各区县(市)的优势和特色,实行“一县一品”发展战略,加大区县(市)重大产业化专项支持力度,使农业产业链进一步下延,解决一批区县(市)特色产业技术瓶颈,形成五常优质水稻、双城樱桃谷肉鸭、延寿大麻及南瓜、方正精炼米糠油、依兰红菇娘、蓝莓高产栽培及深加工等区域特色产业。重点抓好新型禽用和猪用疫苗、天然叶黄素系列产品、米糠油和米糠蛋白系列产品、玉米粉和南瓜粉系列产品等4类重大创新产品。预期到2015年可实现新增销售收入50亿元。
在先进适用技术推广方面,以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专项为载体,继续重点推广“哈丰2号”玉米、“东农428”水稻、华系大白猪及哈菜豆系列油豆角等农畜新品种,进一步扩大优质品种及先进种养殖技术的覆盖面和辐射区域。
实施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工程。针对当前人民群众关注的卫生健康、生态环境、公共安全等方面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深入组织实施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工程,进一步促进科技进步与创新成果更好地惠及百姓。
在提高群众健康水平方面,组织开展糖尿病前期高危人群的前瞻性干预、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冠心病最佳防治手段等常见多发疾病重大医疗科技攻关及推广应用,使最新医疗科技成果惠及百姓。
在改善环境质量方面,组织开展好饮用水安全保障,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恶臭气体减排,污水处理等重大关键技术攻关,为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改善提供保障。
在公共安全方面,组织实施科技强警情报线索信息整合分析系统、人脸识别、缉毒,中药安全性评价,牛奶品质快速检测、降低韭菜农药残留等食品安全检测,煤矿安全生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等关键技术攻关及推广应用,为建设平安和谐哈尔滨提供科技支撑。
强化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的整体推进。按照市委、市政府印发的《哈尔滨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总体部署,继续集中力量推进“城市战略创新、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能级提升、创新主体培育、对外开放拓展、科技惠民支撑”六大创新工程。强化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工作机制,全面部署,扎实推进,确保全面完成试点工作。
其中城市战略创新工程将把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与实施“北跃、南拓、中兴、强县”发展战略充分融合、共同推进,构建以江北科技创新城、哈南工业新城以及中心城区“两城一区”为核心的三大创新资源集聚区和知识技术密集区,全面提升城市创新功能。
科技创新引领工程将针对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科技需求,着力攻克100项重大关键技术,掌握一批核心自主知识产权,重点突破100项产业技术瓶颈,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增长;储备100项前瞻性技术,为“十二五”发展提供科技支撑。通过实施科技创新引领工程,培育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科技创新企业160户,以科技创新引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产业能级提升工程将立足现有产业基础,激活存量、引入增量,积极用信息技术、高端适用技术等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
创新主体培育工程将引导支持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投入、研发、技术转移和受益的主体,推进产学研用紧密结合,通过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使一批企业尽快进入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型企业行列,成为哈市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对外开放拓展工程将立足独特区位优势,以对俄科技合作为重点,建设哈尔滨国际科技合作和技术转移服务基地,强化对俄科技合作中心孵化功能,把“哈科会”打造成知名国际科技展会,加快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进程,形成对俄科技合作高地,带动我市核心竞争能力的提升。
科技惠民支撑工程将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安全、环境、生态等领域,重点组织实施一批百姓直接受惠的科技示范项目,构建面向民生的科技服务体系,大力提高科技创新对民生领域的支撑引领作用。
五项措施保障迈进国家创新型城市
为在“十二五”期间顺利实施高新技术产业提升和战略新兴产业培育、现代农业科技支撑、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等创新工程并做好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的整体推进工作,哈尔滨市将采取以下五项措施:
加强科技创新政策落实。为进一步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市科技局于2009年出台了8项优惠措施,对于新引进高新技术企业所实施的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给予200万~500万元的资金支持。深入落实企业研发经费150%加计扣除等各项优惠政策,继续扩大企业受益范围,调动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政策保障。
加强创新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技术研发、科技资源信息共享、科技企业孵化、技术交易、科技投融资”五大平台建设,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做实做强光机电一体化、能源装备、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食品安全六大高新技术产业技术联盟,完善兽用生物制品、风电产业、汽车电子等30个技术联合体和7个高新技术产业链,集中力量解决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进一步促进科技实力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加强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不断开辟和建立新的国际科技合作渠道,完善互访机制,拓宽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内涵,突出合作效果。进一步完善“哈科会”项目对接机制,在继续抓好120个已进入合作攻关和产业化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项目实施中的技术瓶颈问题,做好新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促进引进技术尽快形成现实生产力。发挥好我市与白俄罗斯的合作优势,抓住明斯克市政府主动要求哈尔滨企业向白俄罗斯出口设备并创办企业的有利契机,组织企业出口先进技术和产品,促进我市与白俄罗斯的深入合作。落实好松北科技创新城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项目入驻,加大支持和服务力度,使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为“北跃”发展战略提供高端技术支撑。
加强科技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在总结“十一五”科技工作体制机制创新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坚持经费集中使用不砍块、坚持工作重心下移,变“甲方”为“乙方”,坚持一切工作务求实效,坚持各项工作实现科技引领。继续实行“5+3”立项原则,24小时在线申报;坚持“网上申报”、“网上评审”、“网上公示”;不断完善“权力分段运行”的工作机制、“第三方”评审的项目评价机制、,切实使科技经费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集中精力开展“做主人、敢担当,谋发展、惠民生”学习实践活动,按照市政府“政风建设年”总体要求,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工作水平,强化执行力。加强有效调研,深入基层动态解决实际问题。强化干部服务于院校、企业和科技人员的意识和能力,开展优质服务竞赛,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和问责制,、业务素质,为全面完成今年工作任务提供组织保障。
哈尔滨市 “十二五”科技发展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北跃、南拓、中兴、强县”发展战略和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的总体要求,以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以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技术瓶颈为重点,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提升科技整体竞争能力,为哈市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在全省继续发挥科技创新先导的龙头作用。
哈尔滨市 “十二五”科技发展基本原则
创新引领。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根本目标,超前部署,重点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储备一批前沿技术,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提高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竞争力。
突出重点。以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从实际出发,凝练和筛选全市重大技术需求,明确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点和创新能力建设重点,集中力量,合力攻坚,以局部发展带动整体跃升。
优势集成。以建设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为载体,通过产学研合作,集成科技实力和产业基础的优势,进一步完善和延伸产业链,打造特色鲜明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以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支撑发展。以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技术瓶颈为重要手段,通过科技攻关,实现高新技术产业的重点领域突破、优势产业做强和新兴产业培育,为经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哈尔滨市“十二五”科技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通过深入开展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推进全市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创新驱动城市发展力度明显加大、科技辐射带动区域进步作用明显提高,到2015年,基本建成创新特色鲜明、创新活力充沛、产业结构合理、人才名品汇集、创新氛围浓厚的国家创新型城市。
1、科技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市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60%以上;
2、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达到2.7%,全社会研究和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5%以上;企业R&D经费支出占全社会R&D经费支出比重达到60%以上;
3、高新技术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高新技术产值年均增长2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5%;
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拥有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各类研发机构的比重达到40%以上;
5、形成全国对俄科技合作高地和区域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辐射基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国际科技合作项目50项;
6、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率保持在10%以上,专利结构进一步优化,发明专利申请占申请总量的比例稳定在40%以上,职务专利申请占申请总量的55%以上。
最新资讯
-
08-30 1
-
河北检察机关从重从快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犯罪已批捕涉嫌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案件65件143人
08-26 0
-
08-06 2
-
01-12 0
-
04-23 0
-
08-1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