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检验检疫局开展“双打”专项行动

发布时间:2020-07-31 05:50:15


  自开展“双打”专项行动以来,、,深入谋划、全面推进,逐步对辖区内进出口商品展开行动,确保“双打”行动取得成效。期间,该局召开各类宣传和培训会议100余次,进出口企业参加人员1800多人;出动执法人员2300余人次,检查进出口企业1400余家,检查大宗、敏感商品27类,查处违法违规企业5家、罚款3万元,检出不合格进出口产品1503批次,货值57.09亿美元。

  结合河北辖区实际,该局“双打”专项行动领导小组迅速制定了实施方案。在明确工作目标和细化工作任务的前提下,落实责任到部门。采用“日常督办”与“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方式,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推进“双打”行动向纵深发展。

  严格检查辖区重点、敏感出口商品。加大对出口工业品的检查力度。重点检查出口汽车配件、手机、化肥、人造板等大宗出口商品和外商授权使用注册商标出口企业。加强对企业质量保证体系和管理制度是否完善以及关键原材料和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检查,以及对产品商标、标识及商标授权情况检查,确保注册商标在合法的范围内使用。加大对出口食品、农产品生产企业检查力度。

  深入打击“商标侵权”和“标识造假”行动。对辖区易发生侵权造假行为的出口纺织、服装等生产企业进行逐一排查,共排查出口服装企业150家,检查商标及标识共160个。其中注册商标32个,30家提供了商标使用授权,两家企业在检查后向进口商索要补齐。在对150家出口服装企业的产地、成分等标识进行核查时,发现两批出口服装涉嫌标识侵权,该局依法对其进行了处理。

  全面开展输非产品“打假保知”行动。摸清辖区输非商品情况,加大对输非产品装运前监装管理。,重点关注企业是否存在仿制其他企业产品、盗用伪造或冒用他人厂名、厂址,伪造或冒用质量标志和侵犯商标注册权等违法行为,加大对输非产品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行为的查处打击力度。

  严查假冒伪造检验检疫证书等违法行为。与海关、商务等相关部门密切沟通,共计调查核实检验检疫证书50多份,依法处理伪造证书案件。该局进一步完善证书管理制度,启用了防伪功能更强的新版检验检疫证单。同时利用互联网、报纸、电视、电台等媒体,多途径、多渠道、多角度地宣传我国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情况,及时报道该局专项行动的进展和成果。

  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加强对各单位专项行动的督促检查,定期通报各部门专项行动进展情况;加强专项行动的信息统计上报、工作简报、工作周报、月度报告工作,确保专项行动落到实处。

  强化部门协作机制。与工商、海关、质监、,加强部门间执法协作和沟通,理顺重大案件处置程序;建立专项行动成员单位联络员制度,加强案件信息沟通和案件移送工作,推动部门间行政执法工作衔接,合力打击各领域侵权假冒行为。

  推动“出口示范县市区”创建,促进产品质量提升。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实际,在产业优势强、产品特色突出、出口规模较大且工业聚集的县市,与地方政府签署了出口裘皮、自行车及零件、服装、陶瓷等商品的15个“出口工业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创建协议和18个“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示范县市”的创建协议,检政合力推动河北出口优势产业做大做强。

  健全和应用“质量诚信体系”。在全局系统启用“进出口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利用检验检疫数据对进出口企业进行分级评价,,通过与地方相关部门签署合作协议、与检验检疫兄弟单位签署合作协议,实现对进出口企业的信用管理,在激励、保护合法企业的同时,严惩违法失信企业。

  深入落实风险管理机制。该局已经连续三年开展了“出口前10、进口前5”的商品质量分析报告活动,将易发、多发质量安全问题的产品、企业、区域和关键环节逐一列出清单,做到质量安全风险“早发现、早研判、早预警、早处置”。

。侵权制假行为多发生在工业品领域。为此,,,在全省出口工业品企业落实风险分级和企业分类评定,并且实行动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