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劫罪的法律规定及量刑标准

发布时间:2019-08-18 02:54:15


  抢劫罪在我国刑法上的规定是以抢夺他人财产为目的对他人进行殴打等较为暴力的手段进行抢夺就构成抢劫,现在我们对于抢劫的来哦接可能还仅仅地出现新闻上面。抢劫的概念比较模糊,那么抢劫罪的法律规定及量刑标准是怎么样的呢?接下来就有的小编为大家来解答一下关于抢劫罪及其相关问题。

  一、抢劫罪的法律规定及量刑标准

  (一)、三年以上十年以下的量刑基准、

  抢劫一次,。

  抢劫二次,。

  抢劫取得财物,数额超过2000元,基准刑增加六个月;每增加数额1500元,基准刑增加六个月。

  (二)、、的量刑基准

  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入户抢劫的;

  2、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

  3、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

  4、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

  5、抢劫致人重伤的;

  6、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

  7、持枪抢劫的;

  8、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

  多次抢劫并且数额巨大的,。

  入户抢劫并且数额巨大的,。除上述情形外,同时具有两种以上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规定的情形的,。

  抢劫取得财物数额巨大,超过1万元以上的,每增加5万元,基准刑增加一年。

  抢劫多次,次数超过6次的,基准刑增加一年;次数超过10次的,基准刑增加一年六个月。

  (三)、具有以下情节的,

  1、抢劫致人重伤,且造成被害人6级以上(含6级)严重伤残的;

  2、抢劫致二人以上重伤的;

  3、同时具有两种以上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规定的情形的,并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4、同时具有三种以上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规定的情形的;

  5、抢劫数额达20万元以上,且同时具有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规定的其他情形之一(不含多次)或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二、事后抢劫罪抢劫罪的区别是什么

  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暴力或以当场实施暴力相威胁,或以其他使被害人不能抗拒的方法,当场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而事后抢劫罪是指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于行为时实施暴力或者胁迫的行为。

  理论上,前者称为一般抢劫罪,后者称为准抢劫罪或事后抢劫罪。值得注意的是按照德、日刑法学界的观点,准抢劫罪包括事后抢劫罪和昏睡抢劫罪,可见在德国和日本,准抢劫罪和事后抢劫罪内涵和外延并不相同,它们之间具有种属关系。但根据中国刑法典,昏睡抢劫属于使用暴力、胁迫以外,使被害人不能反抗的其他方法,劫取财物的一般抢劫。正是因为有这些差异,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争议,本文用事后抢劫而不用准抢劫。尽管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规定了事后抢劫罪,比如德国、日本、韩国和中国的台湾地区、澳门地区就是这种立法例,但这种事后抢劫罪与普通抢劫罪在犯罪的主体、犯罪的客观方面,以及罪数形态、既未遂的判断上与普通抢劫罪均有很大不同,它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抢劫罪,而是法律所拟制的。因此在刑法典里,往往规定以抢劫罪论,当然了,根据罪刑法定的一般原理,既然法典这样规定了,它们就应该被看作一种独立的犯罪,司法实践上,在定罪时,对二者往往不加区分,均定为抢劫罪。

  由于抢劫罪是危害严重的贪利性暴力犯罪,抢劫罪不仅侵犯公私财产所有权,而且严重侵犯人的生命和健康权利,是侵犯财产罪中性质最严重、危害最大的犯罪,这种行为严重侵犯了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一直是各国重点打击的对象,各国刑法典也往往为抢劫罪配置较重的法定刑,所以相比之下,同为贪利性犯罪的盗窃罪,因为危害性不是特别严重,法定刑较抢劫罪低,所以发案率居高不下,同时犯罪分子往往怀有侥幸心理,既想获取不法利益,又想避免较大的风险,在盗窃被发现时,为逃避惩罚,往往使用暴力,故事后抢劫罪比一般抢劫罪发案率高,危害性大,又鉴于事后抢劫,与一般抢劫又有重大不同,很有研究的必要。但考虑到盗窃罪发案率的高发性,由盗窃罪转化为抢劫罪的可能性最大,以由盗窃转化的抢劫罪为例来研究事后抢劫罪。

  三、抢劫没有抢到钱财会判刑吗?

  抢劫罪为行为犯,刑法对构成抢劫罪没有规定数额、情节方面的限制,只要行为人当场以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实施了抢劫公私财物的行为,无论是否抢到钱财,也不论实际抢到钱财的多少,原则上都构成抢劫罪,要承担刑事责任。

  这是因为抢劫不同于盗窃、诈骗,侵犯的客体不单单是公私财产安全,更具有人身危险性,因此立法没有规定构成抢劫罪的数额,只要实施了抢劫行为就构成抢劫罪的既遂。

  以上就是关于抢劫罪的法律规定及量刑标准及其相关问题,抢劫罪的量刑标准以及相关的法律的规定都是比较明确的。希望这些资料和步骤足够的清晰,假如您对此仍有疑问的话还是建议您到相关律师事务所咨询,为您解决一些与这方面相关的分歧并解决与抢劫罪相关的问题是我们的荣幸。希望对您有帮助,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