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4.398万项

发布时间:2019-08-03 22:25:15


  山东是文化资源大省,具有极其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这是山东灿烂历史文化的生动体现和延续,是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宝贵资源和无价财富。

  入选国家级名录153项

  我省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目前我省共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5项,国家级名录153项,名列全国前茅,共有省级名录两批计419项,市级名录1465项,县级名录4720项,大部分市和县(市、区)已公布了第三批名录。

  山东对国家级、省级等重点项目,逐一研究,分类施策,针对每个项目制定了总体保护规划和实施方案。省文化厅委托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全省所有省级以上项目保护单位签订了《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项目任务书》,对项目单位应完成的保护项目目标任务逐条作出了明确规定。

  我省注重充实、完善项目资料。通过几年的努力,全省共新增国家级、省级项目珍贵实物20870余件,图片39560余张,录音录像近7700多小时,并积极做好登记工作,做到心中有数,心中有底。 

  我省组织开展了系列基地的评审工作,先后命名7个单位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20个单位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示范基地”,9个单位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基地”,这些基地大多以各级项目为主要研究、保护和传承对象,有力地推动了项目保护工作的开展。

  传承人保护投入5700余万

  目前,我省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50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62名,市级传承人812名,县级传承人3078名。

  对各级传承人,省文化厅采取建立传承基地、提供传习场所、资助生活等方式,积极鼓励各级传承人收徒传艺。

  省文化厅把对国家和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的资助作为重点。,我厅及时协调各级财政部门,按时发到各传承人手中,坚决杜绝截留和挪用等现象的发生。

  省里明确,各级代表性传承人至少要带3名徒弟,进行传承,目前,全省各级代表性传承人共收徒7890名,其中国家级、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收徒3270余名。同时,对传承工作有突出贡献的代表性传承人给予表彰奖励,对传承不力的采取相应处罚措施。

  自2010年以来,我省命名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每年可获得6000元传承扶持资金。各地也通过提供传习场所、资助传承设备等方式,加大了对各级传承人的扶持力度,据统计,2006年以来,全省各地直接投入到传承人保护的经费近1160万元,间接投入近5700余万元。据统计,全省共有各类传承基地127个、各级研究机构470多个。

  调查整理非遗4万多项

  2009年年底,,全省大规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圆满结束。据统计,普查期间,全省共收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线索101.35万条,实地调查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398万项。通过普查,全面了解和掌握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保护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基本摸清了家底。

  目前,我省共有各类专题博物馆 37个,民俗博物馆23个,传习所107个,建筑面积127300平方米。这些博物馆和传习所较好地发挥了保存普查收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珍贵实物、资料,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同时,我省正在积极采取措施,抓住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契机,与省发改委协调,争取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当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两条腿走路”。

  非遗“市值”100多亿

  嘉祥县依托国家级非遗项目——嘉祥石雕,现已发展石雕专业村16个、大小石雕企业136家、从业人员2.6万人, 产品卖到美国、日本等地。

  山东善于开展生产性方式保护,促进非遗传承发展。目前,我省共有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依托的企业和经营业户33730多个,年营业收入106.8791亿元,利税10.0542亿元,从业人员达86万余人,增加了就业,扩大了内需,繁荣了文化市场。

  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全国622个非遗项目参加展览展示,65万余人次参观展览。各展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销售总额累计1196万余元,现场洽谈签约金额2.25亿元。我省17地市参展项目265个,签约资金达93.98亿元。2012年,我省将举办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相关准备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