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呼唤高校科技成果加快转化

发布时间:2020-04-24 17:36:15


  近日,第一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高等院校科技成果发布会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举行,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南大学等高校发布了新材料领域的研发成果。其中,哈尔滨工业大学的高强高模PBO纤维制备关键技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自蔓延复合钢管项目等引起与会专家学者及业内人士的浓厚兴趣。近年来,作为创新的重要源泉之一,我国高校普遍加强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高校的科技成果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类成果发布会上。对于以往重教学和科研、轻社会服务的高校而言,到底应该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成为关注的焦点。

  北京技术市场协会顾问林耕表示,高校应该进行基础性、应用基础性、前瞻性、有原创性的研究,尤其是应该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课题进行一些攻关性的研究,在这方面,高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目前,各国都在寻求新技术、新突破应对经济衰退、谋求新发展,很多国家都瞄准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加大研发和产业化力度,在这一大背景下,国内高校开展研发并将研发成果迅速转移到企业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加快高校成果转化义不容辞

  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地位和作用极其重要。尤其是研究型高校,既是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又是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领域创新成果的重要源泉。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高校科技事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高新技术研究的重要力量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强大生力军,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是高校的三大职能。国防大学原副政委李殿仁日前撰文指出,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有着丰富的内涵。对于高校来说,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做好四方面的工作,而促进产学研相结合和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就是其中两个重要的方面。

  李殿仁认为,与企业结盟、与工厂对接,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新路子是世界高校发展的普遍选择。国外著名大学周围兴起了许多科技园、工业园,如美国的硅谷、英国的剑桥工业园、日本的筑波工业园等,我国高校孵化了北大方正、清华同方、清华紫光、江中制药等一批著名高科技企业,对于提升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做出重要贡献。但和我国的大国地位相比,和肩负的时代使命相比,这样的高校的数量还是偏少了一点。

  此外,科研成果转化也是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表现形式。如果科研成果脱离社会需要,背离生产生活,是没有实际意义的。现在,一些高校搞科研,在指导思想和科研观念上存在着“实用主义”,把发表多少论文、是否对职称评定有用作为科研的终极目标。有的高校科研成果不少,发表了很多文章,做了不少实验,但成果转化不了,不能形成生产力,无法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背离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因此,高校要转变科研观念,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的难点热点,围绕企业发展的瓶颈难题,把这些作为科研重点研究对象,加大应用技术研究,加快实现科研成果转化,切实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高校成果转化率有待提高

  对于智力资源密集、科研经费充沛的高校来说,科技成果的产出是必然的。相关数据显示,1985-2010年,我国高校累计专利申请总量为319595件,年平均增长率达19.8%;累计专利授权总量为150029件,年平均增长率达26%。2010年,我国高校共提交专利申请79332件,是1985年的52倍,获得的专利授权量为43153件,是1985-1986年期间专利授权总量的113倍。

  随着国内高校专利申请、授权数量快速增长,高校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产业化也取得了一定成效。统计显示,2006-2008年,我国高校专利技术转让合同从53项增加到273项,增长4倍多,占全国技术合同总项数的比重为0.06%;成交额由0.24亿元增加到1.39亿元,增长4倍多,占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的比重为0.04%。

  林耕表示,从技术合同额的统计情况看,近年来,我国高校转化科技成果的规模和数量有所增长,并且表现出新特点,如清华大学成立产学研合作办公室、与地方合作建立科研基金、建立与企业合作委员会等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做法都值得肯定;浙江大学有一支大约由200名专职人员组成的技术转移队伍,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地方需求搭建各种平台,转化科技成果,取得了显著成效;华东理工大学的一项专利技术转让到美国,合同金额超过1亿元。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我国高校专利申请、授权数量快速增长,但专利转化率并不高,包括专利技术转让合同在内的高校技术合同增长缓慢,2001-2008年高校技术合同的增长速度远远低于全国技术合同的增长速度。相关数据显示,2001年高校技术合同成交数为29533项,占全国技术合同交易数的比重为12.87%;2008年高校技术合同成交数为29454项,占全国技术合同成交数的比重为13.01%。高校技术合同成交额从2001年的86.4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116.55亿元,占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的比重由11.04%下降到4.37%。

  “从整体上看,高校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产学研合作得到进一步加强,高校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自身的研发能力也得到一定的提升。”林耕表示,目前还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反映出我国对高校的功能、定位以及作用等还需要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