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四川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及系列活动在成都举办
发布时间:2019-08-28 06:23:15
值全国人民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之际,十月二十三日,首届四川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在四川爱华学院举行,本次论坛由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四川省民族文化艺术研究会主办。在此前后,由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四川省民族文化艺术研究会共同主办的系列活动在四川爱华学院、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高校相继举办,其中,包括“‘非遗’走进校园——专家谈‘非遗’保护与《非遗法》实施系列讲座”、《珍宝无价——四川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美术摄影书法巡展》、代表性传承人技艺展演、大学生传习少数民族非遗项目展演等。
四川省老领导冯元蔚,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省社科联负责人出席论坛,来自省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第一线的实际工作者和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四川爱华学院、四川民族学院、西昌学院、阿坝师专等高校及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一百余人参加了论坛和系列学术活动。川内著名画家张国平、陈小林、程峰、格桑益希等各自献出多件相关题材的美术作品参加论坛活动的艺术展览,用实际行动关心支持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和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在全球化、现代化环境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少数民族的“非遗”保护传承更是重中之重。四川系民族大省,世居着藏、彝、羌、土家、纳西等数十个少数民族,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第二大藏区和唯一的羌族聚居区。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四川各少数民族创造出资源丰富、多姿多彩、特色鲜明、底蕴厚重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为中华文明和古蜀文明的形成发展,为现代中国文化的发展繁荣作出了难以替代的独特贡献。在四川省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120个项目中,少数民族项目就有58项。省、市州、县三级名录中,少数民族项目所占比重更大。少数民族非遗工作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成效。正是有鉴于此,作为政府机构的省非遗保护中心首次与民间学术团体联手,组织专家学者与非遗工作者一道共同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探讨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同时采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让非遗走入大学校园,使民族文化贴近大学生日常生活。
在论坛上,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何政军研究员、四川大学教授李祥林、格桑益希作了主题演讲,十多位专家学者和非遗工作者作了交流发言。与会者围绕四川境内各少数民族非物质遗产资源与现状、特色与价值、文化空间与生态环境建设、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相互影响与交流、生产性保护与原真性传承、民族非遗项目的传播、四川民族地区灾后重建中的民族文化保护等问题,从学理层面和实际运作角度进行了深入探讨。本次论坛和系列活动,对四川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相关学术研究的深入开展,将起到积极作用。(周群体、曹正忠)
最新资讯
-
10-15 2
-
08-15 0
-
08-19 0
-
04-12 0
-
08-18 1
-
08-3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