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宁波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召开
发布时间:2019-08-28 08:12:15
自2008年全国新一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开始至今,四年间宁波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进展顺利,壮大了高新技术企业队伍,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为全市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宁波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推进有序,四年来,共开展了七批认定工作,累计有1098家企业提出了认定申报,共认定高新技术企业828家,除去今年复审未申报和复审未通过的69家外,到目前共有759家(其中570家正在全国认定办备案)。
在做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同时,注重了高新技术重点企业的建设。2010年宁波市10家企业跨入国家首批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序列之后,今年又有13家企业跨入国家第二批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序列。高新技术企业成为宁波市经济转型升级重要力量。2011年1~9月份,517家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总数6250家的8.27%)实现工业总产值1235.61亿元、新产品产值740.57亿元,分别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同期工业总产值、新产品产值14.15%、46.38%。高新技术企业销售利润率明显高于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达到10.81%,比全市规上工业企业5.72%的水平高出5.09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主力地位突出,1-9月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43.46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84.04亿元的51.71%。而且,高新技术企业投入的研发费比例远高于规上工业企业,1~9月份,高新技术企业与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比例分别为3.66%、0.98%,前者为后者的3.73倍。统计数据显示,高新技术企业分布呈现区域集中、集聚现象。鄞州区、慈溪市、余姚市、高新区和北仑区高新技术企业拥有数居全市前五位。其中,鄞州区高新技术企业数为195家,占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的25.7%,居各县(市)区之首。2008年以来,全市高新术企业技累计减免所得税21.3亿元。其中2010年实际减免所得税10.09亿元,平均每家企业减免200余万元。除所得税外,高新技术企业还享受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和水利建设基金的优惠。通过税收减免优惠,有力地减轻了企业负担,引导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积极开展研发活动,推动企业向高附加值转变。
就下一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的重点工作,宁波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领导小组副组长、市科技局局长郑瑜表示,一是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后备队的培育和管理。进一步增强主体意识,做好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工作。科技型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也是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的主体。各县(市)区务必把市科技型企业认定作为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的抓手和载体,做好培育工作,要根据《宁波市科技型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加快培育、认定科技型企业的力度,并积极落实相关的优惠政策,加快培育高新技术苗子企业,从而不断壮大科技创新企业群,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通过培育认定科技型企业推动各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与管理。明年,申请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原则上应该是市级科技型企业。二是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企业专利制度建设。要深入到高新技术企业,充分利用宁波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推进企业专利数据库定制,并加快培养企业知识产权人才,引导企业开展专利制度建设。三是加快高新技术企业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管理服务平台主要反映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投入、专利申请及授权、科技人员等几大主要指标数据的动态变化,对高新技术企业由于企业规模、科技人员、研发、专利等情况发生变化,将影响高新技术企业复审通过时,应及时对企业进行预警,及时帮助和督促企业进行自我完善,促进高新技术企业更加健康发展。四是进一步做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经常性工作。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复审、更名等是每年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经常性工作,各地、各部门应引起高度重视,抓好落实。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从严从快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在提升质量的前提下进一步扩大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规模。做好高新技术企业的复审工作,要依照《认定办法》和《工作指引》的有关规定开展复审、更名工作,审核原则与认定工作一致,把握尺度要更严格、更规范。下一步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县(市)区的科技、财政、国税等部门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合力推进,重点在健全高企认定管理组织、人员配备、制度落实上很下工夫,对于认定成效显著要拉高标杆,积极挖掘,力求新的突破,对于认定通过数还不理想的要认清差距,寻找原因,采取有力措施,迎头赶上。
宁波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领导小组组长、,他表示自2008年4月国家颁布新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以来,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实现质量齐升,全方位工作格局基本形成,认定管理工作的规范性逐步强化,取得了显著成效。
陈炳荣要求把握形势,切实增强做好高企认定管理工作的自觉性与紧迫性。十二五时期,是全市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产业转型升级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个是增量的优化,即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另一个是存量的提升,即推进传统产业高新化。而企业是产业的基础和载体,如果没有一大批茁壮成长的高新技术企业,要实现传统产业高端化、高新技术产业化、新兴产业规模化就变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只有我们的高新技术企业队伍庞大了、规模上去了、实力强大了,我们的产业转型升级就有希望了。因此,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加快推进本市产业转型升级,需要高企认定管理工作在过去的基础上有更大的突破。十二五时期,宁波要想继续保持经济较快增长,全面改善民生、优化生态环境,就必须要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道路。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唯一的途径就是大力发展低能耗、小排放、高增长的有着广阔市场空间的高新技术产业。因此,高企认定管理工作不仅关系到高新技术企业群体自身的发展,关系到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也关系到宁波城市未来的发展。因此,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准确把握好新形势下对高企认定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自觉把这项工作放到“十二五”发展大局中去研究和谋划,凝心聚力,齐心协力把高企认定管理这项工作认真抓紧抓实,把政策用好用足,力争让这个“黄金政策”发挥出“黄金效益”。
陈炳荣进一步要求把握关键,全力推进高企认定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一是重培育。通过认定管理,进一步提高企业竞争力,培育更多的优质企业。下一步,我们的高企认定管理工作要坚持培育与认定并重原则,引导更多的企业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一方面,要深入基层、摸清企业底数,主动挖掘出更多符合申报条件的科技型企业,做到发现一批、培育一批、认定一批,积极引导和促进这些苗子企业高企化;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和引导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推进高企的上市化,通过这样的梯度培育,推动宁波高新技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二是优服务。下一步,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把对高企认定管理的服务作为“一线服务月”的一项重要内容,急企业所急、想企业所想、帮企业所需。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发动企业负责人亲自参加培训,通过培训来引导这些企业家们从被动的“要我认定”向主动的“我要认定”转变。三是强管理。在让认定管理的过程中,除了要当好“辅导员”,还要当好“监考员”。从明年开始,每年要分级分层组织开展检查,以县(市)区自查为主,市领导小组进行抽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帮助和督促企业进行自我完善。同时,在认定管理的过程中,我们既要注重政策的原则性,也要兼顾工作的灵活性,要讲究工作的策略方法,要敢于尝试变通。四是聚合力。高企认定管理工作是一项政策性、系统性很强的工作,涉及的部门多、层次多、对象多,需要各地区多部门协调努力,加强合作。希望各级各有关部门在现有工作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健全更加务实的互动机制、更加灵活的交流机制、更加完善的协调机制,认真履行高企认定管理工作中的相应职责,把这项工作纳入本部门本地区的总体工作进行布置,明确工作任务、制定工作措施,抓好工作落实,进一步强化政策的执行力。
最新资讯
-
08-24 1
-
08-04 1
-
08-07 1
-
08-20 1
-
08-18 0
-
02-1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