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滨海新区:争创科技创新领航区
发布时间:2019-08-05 11:22:15
与八十年代的深圳崛起和九十年代浦东开发不尽相同,新世纪的天津滨海新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是靠创新驱动、内生增长,为开发开放和科学发展提供示范,争做排头。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生生不息的源动力,更是滨海新区的发展之魂。自主创新、科技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创新,滨海新区在争当“排头兵”的路上,前进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创新驱动。
面对全球范围内的经济、科技竞争,创新能力已成为核心竞争力。优势劣势,主动被动,完全取决于创新的能力和速度。滨海新区作为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第三极”,新时期科学发展的“排头兵”,肩负的使命和承载的期望是历史性的,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也是历史性的。
科技创新能力,是滨海新区不辱使命的重要内功。唯有依靠科技创新之轮,才能驱动新区实现加速度发展。在全球经济危机此起彼伏的氛围中,各国争夺科技制高点的速度竞赛正如火如荼。滨海新区必须发挥比较优势,以最大的步幅创造最快的速度,攀上科技制高点,参与全球竞争。
通过机制体制创新,提升滨海新区的科技竞争力,争创科技创新领航区,滨海新区把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创新人才管理和服务体系列为“十大改革”的重要内容,从体系构建、平台建设、政策支持、人才吸引等多方面,通过改革创造新优势。☆
改革添活力 创造新优势
“把滨海新区建成科研单位、科技人才的向往之地”。今年10月24日,,为滨海新区打造科技创新领航区指明了方向。
按照国家要求,滨海新区要建设成为“科技创新领航区”。科技是核心,领航是关键。今年推出的科技体制改革,就是让这个核心成为最硬的“核”。
《滨海新区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改革意见”),围绕科技创新领航区,从体制破题,锁定了七大关键领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科技创新平台、科技资源聚集与成果转化、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科技与金融结合、科技中介服务、科技人才特区等。在滨海新区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中注入科技的驱动力量,使“领航区”增强极具张力的科技核心竞争力,打造国家创新型城区,成为国家高新技术创新高地。
实现这样一个目标,我们既要清醒自己的优势,也要审视自身的差距。差距就是空间,弥补差距就是跨越。我们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在自主创新能力、产业结构升级、科技体制机制等方面还存在着差距和障碍,《改革意见》逐一破题,提供了目标路径和策略方法通过科技体制改革,拓展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新路径,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把结构调整与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结合起来,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推动自主创新结合起来,把推动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结合起来,打造创新型城区,成为科技创新领航区。☆
六轮驱动 加速科技创新 精心培育科技创新沃土
如何将滨海新区打造成为科研单位云集,科技人才向往的创新高地?成为科技创新的沃土?滨海新区在《改革意见》中,特别强调了环境建设的维度。
在体系建设上,按科技体制改革的要求,完善新区研发支撑体系、技术创新支撑体系、投融资体系、人才支撑体系和政策支撑体系。
作为研发支撑体系的平台建设,滨海新区着力完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支撑技术创新和创业孵化,同时支撑产学研协同创新;积极探索科研平台共享机制,服务企业创新,带动产业升级。截至到今年,滨海新区共拥有经认定市级以上各类重点实验室和研发中心206家。其中重点实验室22家,工程技术中心60家,企业技术中心124家。这些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已经成为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桥头堡”。
作为投融资支撑体系的融资渠道建设,新区通过产业基金、公开募股、引入海内外资本等多种融资方式参与公共创新平台建设。探索多方参与科技平台共建的机制,以公开募股等融资方式参与公共创新平台建设机制,探索产业技术公共研发平台的商业化运行模式。
作为人才和政策支撑体系建设,新区在人才的居住环境、人文环境、创业环境和安居宜居等多方面打组合拳,打造科技人才向往之地。新区先后兴建了一批限价房、白领公寓,加大了商业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比如,渤龙湖总部基地、天保国际商务园、北塘小镇,这些科研总部基地以“高科技、绿色环保、生态可持续”为标准,彰显人性化;在政策环境上,新区出台科技创新扶持、财政税收扶持、公共服务扶持、资源要素扶持等政策体系,凸显集束效应。
“科技创新绝不单纯是技术问题,技术创新每前进一步,都离不开管理体制、制度建设、组织方式和创新环境等方面的变革和协调配合。”天津市科学学研究所所长李春成表示,滨海新区要实现在科技创新上“领航”,就必须通过建设区域的研发支撑体系、技术创新支撑体系、投融资体系、人才支撑体系和政策支撑体系,构建完善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
滨海新区科委主任黄亚楼表示,争创科技创新领航区,首先要通过科技体制改革,大胆创新科技发展的理念和政策体系;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国家、天津市的科技政策,提高科技资源的综合配置能力,提升区域科技创新活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滨海新区正通过体制改革、平台建设、环境营造、政策运用等一系列体系化的支撑,精心培育科技创新的肥田沃土。☆
聚集中小科企培育“小巨人”
区域经济发展,既需要大项目,也需要“小巨人”。“大项目”的优势在于龙头带动作用。而科技“小巨人”就是加大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相比于龙头项目,中小企业则是区域发展的活力,是核心竞争力的有机组成,是打造科技核心竞争力的广泛基础。在这“双塔”战略中,科技“小巨人”应该是新区未来发展中“独具一格”的王牌。
一个苹果手机能顶一车皮的袜子,一手提包的芯片价抵上一集装箱的装备零部件。在这看似无关的比较中,体现的是什么?是科技含量,是企业的创新能力。新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在新世纪全球产业的布局调整中,在后危机时代,要想抢抓先机,呈现后发优势,就必须要提高科技的核心竞争力。而当下,滨海新区要通过打造中小科企云集的沃土,提高区域的科技竞争力。
在培育中小科企的过程中,新区实施了“铺天盖地”和“顶天立地”两大战略,全面聚集中小型科技企业,通过提升中小科企的自主创新能力,从而提高产品的价值。这两大“战略”的实施,通过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构建多元化的载体来实现。比如,新区认定区级高新技术企业,并给予扶持。这些“种子”已经逐渐成长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的“后备军”。在实施“顶天立地”战略上,为了切实解决科技“小巨人”成长的“烦恼”,新区建立了专业化的服务体系,提供个性化的保姆式服务。今年以来,滨海新区已落实科技型中小企业扶持资金达到7.25亿元,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累计达到6670家、科技小巨人企业累计达到262家,其中今年以来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2688家、新增科技小巨人企业117家。
最新资讯
-
浙江台州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市政府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情况
10-06 1
-
08-28 1
-
08-03 1
-
08-20 1
-
08-28 1
-
08-1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