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将建基因库保护濒临灭绝的非遗项目
发布时间:2019-08-28 17:51:15
基因,代表的便是最根本的东西。近日,记者从安徽省文化厅了解到,基因这个词被引入非遗项目中,安徽在建立非遗保护中心之后,再次准备建造非遗基因库,对即将濒临灭绝的非遗项目进行抢救性保护,保存其最原始或原生态的部分。
为了建立非遗基因库,省文化厅将开展非遗普查,让更多的非遗项目能够加入这个“基因库”。
部分非遗项目濒临灭绝
虽然很多人都知道皮影戏,看到会制作和表演皮影戏的民间艺人,也会感叹一番,但若静下心来学皮影戏或直接干这一行,恐怕没几个人愿意。目前合肥市从事皮影戏的人为数不多,跟皮影戏一样,很多民间绝活儿都面临后继无人、即将失传的尴尬局面。
合肥市曾对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非遗传承人进行实地调查、走访,很多非遗传承人都表示面临困惑、无奈和困难,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学非遗,部分民间绝活儿面临失传。
建基因库保存最原汁原味的非遗
我省是文化大省,非遗项目不少,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国家级的有60个,省级的273个,市级的641个,县级的就更多了,另外,我省还有两处世界文化遗产。
如何保护和保存这些非遗项目,让非遗传承下去呢?记者获悉,省文化厅准备建立非遗基因库,对濒临失传的非遗项目进行抢救性保护。
省文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之所以叫非遗基因库,是因为基因是不能裂变的,是比较原生态的,保留各项非遗项目的文化基因和文化元素,可将中国文化传承下去。
目前已录制3000多个小时
很多人好奇,这个非遗基因库究竟是怎么保存非遗“基因”的?
我省文化部门对各类非遗项目和非遗传承人进行实地走访,对非遗项目和传承人进行普查。
截至目前,普查过程中,文字记录有1981万字,录音记录有1646个小时,录像也录了3000多个小时,拍了3万张照片,征集实物1520多件,把这些普查资料汇编成册,编了400多册书。
而在这个非遗基因库中,不仅有非遗项目库、非遗传承人的名录库,还有大量收集整理的数据库,针对那些即将濒临失传的非遗项目,省文化厅将深入调查走访,对其进行录音、录像、拍照、记录,力争能够让最原始的部分留存于世。(记者 王小英)
最新资讯
-
08-17 0
-
12-14 2
-
08-27 0
-
08-21 0
-
08-21 2
-
08-1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