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犯罪的分类及刑事责任
发布时间:2019-08-26 03:59:15
在我国刑法中,对不同的共同犯罪人作出了不同刑事责任的规定,也明确各种共同犯罪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他们各自造成的实际危害,目的是可以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处罚。因此,想必大家想知道,关于共同犯罪的分类及刑事责任?接下来由小编详细为您介绍!
一、什么是共同犯罪
共同犯罪分为一般共犯和特殊共犯即犯罪集团两种。一般共犯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而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是犯罪集团。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在此之外的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加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共同犯罪人主要分为主犯、从犯、胁从犯。
我国刑法对共犯的分类,学者们一般认为采纳的是混合分类法,又称折衷分类法:以作用分类法为主,将共同犯罪人分为主犯,从犯,胁从犯,同时兼顾分工分类法,考虑到教唆犯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将其加为法定的共同犯罪人种类之一。
二、共同犯罪的分类及刑事责任
1、主犯
,“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犯罪组织,是犯罪集团。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对于第三款规定以外的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这一规定清楚地表明:主犯是指犯罪集团或聚众犯罪的组织者、领导者、指挥者、或者策划者、以及在共同犯罪集团中,而且也可能存在于共同犯罪的其他形式中。至于在共同犯罪中有几个主犯,这要看具体案件的情况而决定。
犯罪集团中的主犯,包括首犯或首要分子,这些人通常是罪大恶极,情节严重的犯罪分子。他们起到组织、领导、指挥犯罪的作用,往往是这类人发起组织犯罪集团或团伙,发展犯罪成员,策动犯罪,制定犯罪计划,进行犯罪分工,具体指挥其他犯罪成员进行犯罪活动。所以,他们是犯罪集团或团伙中的核心人物,应承担该集团犯罪的主要刑事责任。
这就是说,主犯不仅要对自己直接实施的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而且还要对其他成员依据该集团的犯罪计划所实施的一切犯罪行为负责。法律之所以这样规定,是因为该集团的一般成员的犯罪活动都是具体实现主犯规制的犯罪计划,并受其命令、指使的。但是,如果某个成员实施了该集团的犯罪计划范围以外的其他犯罪,该主犯则对此过限行为不负责任。
主犯的主观恶性很大,他们不仅自己实施犯罪行为,而且还指挥、策划、影响、制约着其他犯罪成员的犯罪行为。因而,他们对社会的实际危害也就更大,应当在犯罪集团中承担主要的刑事罪责,这才符合罪刑相适应的原则。:“对于第三款规定以外的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就体现了这一立法精神。
2、从犯
:“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是指这种犯罪分子在共同犯罪中处于次要地位,只起帮助的作用。在共同犯罪中,从犯是受主犯的指使、安排,只起协助主犯完成犯罪的作用,而不起主要或决定作用。所以,从犯既存在于犯罪集团和团伙犯罪之中,也存在于一般共同犯罪之中。因为从犯在共同犯罪中不起主要作用,所以应承担比主犯要轻的刑事责任。
:“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这样也体现了罪刑相适应的原则。
3、胁从犯
被胁迫、诱骗参加共同犯罪的是胁从犯,胁从犯与从犯有着本质的区别。关键在于胁从犯在主观上不愿意或不完全愿意参加犯罪活动,由于主犯或从犯的胁迫或者诱骗才参加共同犯罪的某些比较轻微的犯罪活动,在具体犯罪中,所起的作用更小。而从犯则是完全自愿参加共同犯罪的,其主观恶性远大于胁从犯,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也大于胁从犯,其危害性也比胁从犯严重。因此,处罚不同。
,“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处罚胁从犯的根据,就是胁从犯虽然受到了胁迫或欺骗,最终是他们产生了共同犯罪的故意,实际实行了共同犯罪的行为,构成了犯罪。
4、教唆犯
以授意、怂恿、劝说、利诱、刺激等方法,故意唆使他人犯罪的是教唆犯。教唆犯不直接实施犯罪行为,而是唆使他人产生犯罪意图,去实施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也就是说教唆犯的犯罪目的是为了激起他人的犯罪意图,实施犯罪。正因为如此,教唆犯在共同犯罪中一般是处于主犯地位,有时候也可能属于从犯。
,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岁的人犯罪,应当从重处罚。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依照法律规定,构成教唆犯的条件有两个:第一,行为人的犯罪行为同被教唆人的犯罪行为之间有因果关系。也就是说,被教唆人的犯罪意图是教唆人的教唆行为引起的。如果没有这种因果关系,就构不成教唆罪。第二,行为人在主观上必须有教唆的故意。就是说教唆犯必须是有意识地去唆使他人犯罪,无此故意也不能构成教唆犯。
三、共同犯罪的构成特征
1、主体要件
共同犯罪的主体必须是二人以上,具体来讲,可以分为下列三种情形:
(1)两个以上的自然人构成的共同犯罪。这种自然人共同犯罪,要求各犯罪人都必须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2)两个以上的单位构成的共同犯罪,即刑法理论中所谓的单位共同犯罪。
(3)有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与单位构成的共同犯罪,这在刑法理论中通常谓之自然人与单位共同犯罪。
2、客观要件
共同犯罪的客观要件,是指各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所谓共同犯罪行为,是指各犯罪人为追求同一危害社会结果,完成同一犯罪而实施的相互关系、彼此配合的犯罪行为。在发生危害结果时,其行为均与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这种共同行为就其表现形式而言,可以分为三种情形:
(1)共同作为、共同不作为、作为与不作为的结合。共同作为,即各共同犯罪人均实施了法律所禁止的行为而构成共同犯罪,比如甲、乙二人共同将丙杀死,共同不作为,即各共同犯罪人均未履行应当履行的义务而构成的共同犯罪,比如儿子、儿媳共同遗弃年迈无独立生活能力的父母。作为与不作为的结合,即共同犯罪人中有人系作为行为,有人系不作为行为,例如:铁道养护工甲与乙事先合谋破坏铁路设施,在乙实施破坏作为时,甲佯装熟睡,不履行其职责。
(2)共同直接实施犯罪。在这种场合中,共同犯罪人没有分工,均直接实施犯罪的实行行为。
(3)存在分工的共同犯罪行为。具体表现为有组织行为、教唆行为、实行行为和帮助行为。在这种场合中,各人的行为形成有机的整体。
3、主观要件
共同犯罪的主观要件,是指各共同犯罪人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所谓共同的犯罪故意,是指各共同犯罪人通过意思联络,认识到他们的共同犯罪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决意参加共同犯罪,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其特征是:
(1)共同的认识因素,包括三个方面的要素:一是认识到不是自己一个人单独实施犯罪,而是与他人互相配合共同实施犯罪,二是不仅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产生某种危害结果,而且也认识到其他共同犯罪人的行为也会引起某种危害结果;三是各共同犯罪人都预见到共同犯罪行为与共同犯罪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2)共同的意志因素。其中,共同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是共同直接故意;共同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是共同间接故意,在个别情况下也可能表现为有的基于希望,有的则是放任。
以上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共同犯罪的分类及刑事责任的内容,由此可知,共同犯罪的分类主要有主犯、从犯、胁从犯和教唆犯,在犯罪中起着不同作用,承担的刑事责任结果是不同的。如有其它疑问,欢迎向发布法律咨询。
最新资讯
-
08-20 0
-
07-11 1
-
08-19 2
-
08-06 0
-
08-29 0
-
08-0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