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有偿资金延期还款和呆账处理暂行规定

发布时间:2019-08-31 10:34:15


发布部门: 财政部
发布文号:


第一条 为了加强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有偿资金(以下简称财政有偿资金)管理,准确反映财政有偿资金规模,严格控制并妥善解决财政有偿资金延期还款和呆账处理问题,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发字(1999)1号)、《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有偿资金管理暂行规定》(财发字(1998)54号),制定本规定。


关联法规:

第二条 ,均按本规定执行。


第三条 凡属下列情况之一,不能按借款合同约定期限偿还的财政有偿资金,报经批准,可延期还款。
(一)借款人因遭受非毁灭性重大自然灾害,获得补偿后,不能按借款合同约定期限偿还但项目仍可续建或继续发挥效益的财政有偿资金。
(二)借款人受到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或其他不可抗力的影响,项目达不到预期效益目标,不能按借款合同约定期限偿还的财政有偿资金。


第四条 延期还款的时限,一般不超过1年。延期到期后需继续延期的,按规定程序报批。同一项目延期还款的时限,累计最长不超过3年。
延期期间,继续按原合同规定的占用费率收取资金占用费。


第五条 凡属下列情况之一,无法收回的财政有偿资金,报经批准,可列入呆账进行处理。
(一)借款人依法宣告破产,进行清偿后,未能还清的财政有偿资金;
(二)借款人死亡,,宣告死亡,以其财产或遗产清偿后,未能还清的财政有偿资金;
(三)借款人因遭受毁灭性重大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等不可抗力的影响,损失巨大且不能获得补偿,确实无力偿还的部分或全部财政有偿资金,或者赔偿清偿后,仍未能还清的财政有偿资金;
(四)借款人受省级以上(含省级及计划单列市,下同)政府批准的重点工程建设占地等因素影响,造成项目停建、生产经营终止,按国家有关规定赔偿后,仍无力偿还的部分财政有偿资金。

关联法规:

第六条 财政有偿资金延期还款和呆账核销的审批,按照财政有偿资金归属权限,,由财政部审批;地方财政有偿资金的延期还款和呆账核销,由地方各级财政部门会同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以下简称“农发办”)审批。
,又有地方各级财政有偿资金的,必须自下而上申报,自上而下审批。在上一级财政部门未审批同意延期还款或呆账核销之前,下级财政部门不得将该项目中的本级财政有偿资金进行延期还款或呆账核销。


第七条 财政有偿资金延期还款和呆账处理,由各级财政部门办理;财政部门与农发办机构分设的,由财政部门会同农发办办理。


第八条 财政有偿资金延期还款和呆账处理的程序:
(一)借款人依据本规定,对需延期还款或列入呆账处理的财政有偿资金,应于本规定第 三条、第 五条所列情况发生并按法定程序处理后3个月内,向经办财政有偿资金借款的财政部门提出申请,并报送相应的法律文书及证明材料。
法律文书及证明材料包括经批准的项目计划、被委托银行开具的证明文件、签订的借款合同、法人破产证明、自然人死亡证明、民政部门认定的灾情等级、意外事故证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整依据、省级以上政府重点建设工程批准文件、财产或遗产清偿情况证明、补偿情况证明、具有相应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验资报告、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监理部门出具的工程监理报告以及财政部门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有关材料。
(二)经办财政有偿资金借款的部门对借款人报送的申请及相关材料,应会同同级农发办审核并提出处理意见,逐级上报审定借款的财政部门。
(三)审定借款的财政部门对报送的相关材料,应严格审查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查核实,会同同级农发办提出延期还款或列入呆账处理的意见,并由审定借款的财政部门将审批结果以正式文件的形式通知经办有偿资金借款的部门和借款人,抄送同级财政监督部门。


第九条 ,应于每年9月30日前报送财政部审批。相关的法律文书及证明材料除财政部另有要求以外,由各省(区、,财政部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核查。
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审批延期还款或列入呆账处理的时间要求及材料归置,由各省(区、市)自行规定。


第十条 本规定颁发之前已到期未归还的财政有偿资金,符合本规定第 三条或第 五条所列条件的,可依据本规定予以延期还款或列入呆账进行处理。


第十一条 各级财政部门应严格按照财政有偿资金延期还款和呆账处理程序办理,并将本级财政有偿资金延期还款和呆账处理结果,报送上一级财政部门备案。


第十二条 财政有偿资金呆账的会计处理,按照《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会计制度(试行)》的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 各级财政部门必须加强对财政有偿资金延期还款和呆账的管理,建立严密、科学的监督制约机制,增加管理的透明度,接受审计监督。


第十四条 对弄虚作假、骗取延期还款、、违规行为,应责令纠正并作如下处罚:
(一)立即追回已延期款或已核销款项;
(二)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财政部门予以通报,可以对单位并处5000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3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撤职直到开除的行政处分。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五条 本规定由财政部负责解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并报财政部备案。


第十六条 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施行。其他有关规定与本规定相抵触的,以本规定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