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民法中的民事法律行为

发布时间:2019-08-27 04:12:15


  核心内容: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条件,才能成为民事法律行为,才具有民事上的法律效力。下面由小编为您介绍相关知识,感谢您的关注。

  民事法律行为,指民事主体以设立、变更或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为目的,以意思表示为要素,依法产生民事法律效力的合法行为。民事法律行为为法律事实的一种。

  民事法律行为具有如下特征:

  1、民事法律行为是一种合法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必须具有合法性,即必须是合法行为,从而产生行为人预期的法律效果。

  2、民事法律行为是以行为人的意思表示作为构成要素

  民事法律行为的核心,是意思表示。所谓意思表示,是行为人将其期望发生法律效果的内心意愿以一定方式表达于外部的行为。民事主体创设、变更和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自由意志,体现为民事主体的意思表示。民事法律行为的这个特征,使其与非表示行为,即事实行为这一法律事实得以区分。

  意思表示虽然是民事法律行为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但意思表示本身不是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与意思表示不具有等价性。意思表示仅仅是民事法律行为的构成要素之一,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和生效,除意思表示以外,还必须具备其他条件。

  3、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以设立、变更或终止民事法律关系为目的的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是有目的的行为,是当事人欲达到一定法律效果的行为。它是当事人以设立、变更或终止民事法律关系为目的的行为。此处的“目的”仅指当事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所追求的法律后果,不包括行为人实施行为的动机。这一特征使得民事法律行为区别于其他法律事实,如侵权行为。侵权行为虽然也产生一定的法律后果,但这个法律后果并非当事人自己主张,而是由法律规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