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医院,低收费之路怎么走?

发布时间:2019-08-03 21:20:15


  新闻事件

  最近,地处广东茂名偏远山区的高州市人民医院的经验引起了广泛关注,并且被冠以了“高州模式”。

  一方面,它坚持低收费之路,患者看病很便宜;另一方面,它的经费来源一不靠政府拨款,二不靠收取药品加成,就靠“薄利多销”,结果还运行得挺好——一个欠发达地区的县级医院,每年有6万多的住院病人、76万多人次的门诊量,患者医疗费用却仅为其他医院的一半甚至1/3,医护人员收入却接近珠三角地区水平。

  “高州模式”是如何实现的?可以复制吗?

  一问:

  收费低廉,运营受影响吗

  编辑:看病贵是当前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之一,而“高州模式”的一个亮点就是“看病便宜”。果真如此吗?

  记者:高州医院看病便宜,的确是个事实。高州医院院长钟焕清告诉记者,高州医院3块钱就能挂上通号找专家看病;患者的人均治疗费用是5000元左右,不到大城市的一半。

  据介绍,高州医院每年6万多的住院病人、76万多人次的门诊量,若在广州的大医院,该门诊量将产生10多亿元收入,而高州医院只有4.8亿元。

  编辑:这样的话,医院的运营靠什么维系呢?会不会影响医务人员的收入及医院的正常运行?

  记者:据钟焕清介绍,自他任院长以来没有从政府拿过一分钱,也没有向银行贷过款。我采访了两名年轻的主治医师,他们的年收入都在8至9万元,大大高于当地2至3万元的职工平均收入水平。门诊量和住院量,也充分说明了医院运行得很是风生水起。

  怎么做到的?据院方介绍,医院靠的是“薄利多销”。

  医院从每个患者身上盈利不多,但毕竟也在盈利。专家介绍,由于高州医院收费低,医疗服务又好,心脏外科更是名列前茅,就形成了“洼地效应”。很多周边的患者都慕名远道而来,高州以外的病人数占到了就诊总数的50%。

  二问:

  以药养医,真的能管住吗

  编辑:有学者分析,医院收费高,跟“大处方”管不住、药品加成高企有关系。要想降低收费,高州医院恐怕也会面对这两道坎儿。它是怎样迈过的呢?

  记者:迈过这两道坎儿,高州医院靠的是创新管理机制,进行严格管理。

  高州医院实行严格的药物网上采购,挤掉药品的虚高价。钟焕清介绍,每次采购药品前,都由3名群众从医院专家库里随机抽取30名专家,让这些专家把手机上交后组成采购小组,在一个小时内就需要采购的药品进行打钩。之后采购小组就马上解散,院长、副院长等院领导与药品不沾边。这就切断了医生与药厂药商的联系链条。这一招大有成效,2009年就节省采购成本近3000万元。

  高州医院创造了“五个黑点”管理法。犯一次错误,记一个黑点。医护人员犯了第一次错误,就教育;犯第二次,罚100元,上学习班;第三次,处罚200元并降级;第四次,缓聘;第五次,有五个黑点,就解聘走人。这是指小错误,有些大错误犯一次就得开除。

  同时,医生奖金发多少,职位升不升,病人也有话语权。医院专门制作了《高州市人民医院医德医风问卷表》,每月由病人根据每个医生的表现打分,最后的总分与医生的职称晋升、评奖评优、工资奖金挂钩。

  三问:

  情况各异,模式能推广吗

  编辑:这么看来,高州医院的成功,与医院的严格管理分不开。同时,高州毕竟是广东偏远山区,医疗资源相对于大城市大医院可能不是那么紧张。它的模式在全国有推广和借鉴意义吗?

  记者:有人分析,高州医院的成功,一靠机制,二靠管理能力,三靠思想教育。这些都需要医院领导的严格管理。一旦继任者没有这样的奉献精神、尽责精神,高州模式可能会不复存在。

  但是,也有专家表示,任何模式都有其实现的客观条件,高州至少给大家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就是通过控制成本、强化管理,是有可能打破“以药养医”,提供优质服务的。

  广州市红会医院副院长李庆丰认为,高州医院改变了过去公立医院的管理模式,借鉴了许多现代化企业管理的经验,提高了医院的效率、效能和医疗质量,医务人员的待遇提高了,也解决了困扰许多基层医院的人才难留的问题。

  也有专家表示,从“高州模式”中得到的最大启发是必须切断医院灰色利益链。比如药品、器械的采购,当中有丰厚的回扣。作为医院的当家人,假如不能摆脱这一利益链,医药成本就无法有效降低,居高的成本肯定会转嫁到病人的头上,最终加重病人负担。

  因此,“高州模式”的成功,根本原因在于医院不是坚持经济利益最大化,而是坚持公益性,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高州模式”的复制和推广,核心不是技术,不是管理手段,而是办院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