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中医药进社区进基层

发布时间:2020-11-02 11:40:15


□ 吴金华 浙江慈溪市龙山镇三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浙江省慈溪市去年创建全国中医药先进市的成功,当地中医药的进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尤其是在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和机遇

社区中医药成绩与问题并存

以慈溪市龙山镇三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近年来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中医科室设置由原来的单独中医内科,发展到中医内科、骨伤科、针灸推拿科、肛肠科、中药房、煎药室。人员也由原来只有一位中专学历的中医师,发展为拥有副主任医师1名、执业中医师2人、西学中医师1名、主管中药师1名。相关中医药设备设施较齐全,开展了针灸、拔罐、刮痧、推拿、正骨、肛肠熏洗、中医内科等业务。2010年中医门诊量为7030人次,总费用达132万余元,其中中草药处方5797张,中药费用53万余元。2011年随着医改深入,慈溪市加对中医的支持,实施每一中医门诊人次补贴8元的政策,1~9月份中医药总收入达到了75万,今年中医药收入有可能突破100万的大关。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问题主要有:

中医药还没有真正进入社区卫生服务站。辖区内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在去年的中医药先进市创建工作中,虽然配备了一些中医药设备和设施,也经过了短期的中医药理论和操作知识的培训,但是毕竟绝大部分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依靠西医开展工作,对中医理论和操作相当生熟,给中医药社区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服务站的中药房设置不尽合理。别具备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站内的乡村医生会开具中药处方,但是其工作的服务站却没有设置中药房。病人拿到处方后,要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者中药店去配药,一方面给病人带来不便,另一方面,也给病人带来一定风险,药物质量难以保证。同时,难以避免外面药店错配药物的问题。为了避免这些麻烦,有时病人宁愿花钱而选择西医西药,影响了居民对中医的选择。但是,如在这些服务站设置中药房要牵涉到医疗机构科室设置的准入问题,以及病源不足,资源浪费的问题。

居民对中医药需求不足。居民对中医药需求减少,一方面是因为正面宣传不到位,居民对中医药认识不足,多人认为中医是个慢郎中,对慢性病的调养还有些效果,对一般常见病不如西医西药来得快,总的来看还是对中医药缺乏信任。另一方面是因为目社会上一些学者大肆宣扬中医不科学,是伪科学的负面影响,导致居民对中医药产生偏见和排斥心理。

破解问题,寻找发展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要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主要对策如下:

多途径促使中医药深入最基层

一是政府要继续实施政策倾斜。加大中医药在医保中报销比例,缩小限制范围。如今年中草药的报销比率已经达到了35%,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二是定期选派中医药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站支持开展中医药工作。中心可结合实际情况,选派技术过硬的中医师定期前往指导;请上级中医院的专家不定期巡诊,探讨建立由名中医领衔的专家组,与社区医疗机构结对子,签订结对协议,定期到社区巡诊。三是继续开展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使一些看似不挣钱的中医适宜技术能被利用起来,使得老百姓花较少的钱能看好病。四是根据中医理论,随着季节的变换,制作四季养生宣传栏、健康教育处方,定期举行宣传义诊活动,手把手教居民如何煎药、合理配餐,不断提高居民健康行为。

加速社区中医药人才培养与引进

要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首先,必须重视引进适合于社区的中医药毕业生。其次进一步加大中医药继续教育的力度。如在去年中医药短期学习班的基础上,由慈溪市卫生进修学校出面,组织中心和服务站的医务人员学习中医药。再次是鼓励基层西医医务人员西学中。结合全科医学的培养模式,鼓励西医医师学习中医。最后要加大对社区中医药人才引进,并通过职务晋升、职称评定等各激励机制留住人才。

加大中药房进社区资金支持力度

促进中药房合理布局,政府要加大对社区的资金支持与监督,对符合条件,已经开设中医科室、配备了中医药人员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好中药房,以保证居民安全、方便、及时就医抓药。当然,不追求数量,要求是成熟一家,建设一家,不盲目推进,防止一哄而上,导致资源浪费,最终影响中医药的良性发展。

提高中医药对居民的吸引力

一是通过各种平台进行宣传。如通过村村通的广播、有线电视、各村开展的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活动等各种途径加强宣传,提升居民对中医药认同和信任度,提高居民对中医药的需求。二是通过“升”、“转”二种途径提高社区医疗机构中医药人员技术水平。升即加强在岗人员培训,提高其技术水平。转即通过一些优惠政策吸引高技术中医药人才到社区。随着中医药技术人员水平提高,居民对中医药认可度自然也就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