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国特色的个体化诊疗新途径

发布时间:2019-08-13 15:06:15


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北京中医药学、中华中医药学会4月22日在北京联合举办“2011年健康医学与体化诊疗研讨会”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介绍了国内外最新的健康医学与个体化诊疗研究成果,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40多位代表交流了个体化诊疗关键技术与实践经验,探讨了我国中西医学实践个体化诊疗的思路和方法。研讨会取得的成果促进我国健康医学发展和加快个体化诊疗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科技支撑。



医学发展的重要方向



王国强在致辞中指出,,面对人民群众的热情期盼,要探索和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的医药和谐发展道路。中医学术研究要好地提高疗效服务,要将其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对群众健康有益的成果。王国强说,中医药要积极参加公共卫生服务,但目还缺少有效的途径,王琦教授开创的体质辨识方法为中医药服务公共卫生作出了贡献。



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高思华说,长期以来医学以“疾病”为研究重点,侧重于研究人的“病”,而忽略研究病的“人”。世界卫生组织《迎接21世纪的挑战》报告指出,21世纪的医学将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转变;从群体治疗向个体治疗转变。健康医学与个体化诊疗是当今和未来医学发展的重要方向。



中国中医科学院王永炎院士在题为《基于健康医学与个体化医学的中医药研究思路》的报告中,回顾了大科学发展、医学模式转变、医学发展趋势等相关背景。王永炎说,源于医学模式的转化,肿瘤靶向治疗的出现,特别是中医理念、方法和器物对现代医学的启示,近年来个体化诊疗受到日益广泛的重视。个体化诊疗是指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各防治方法以及合适的剂量,在合适的时间诊疗合适的病人,而最佳的治疗效果是个体化诊疗的核心。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王琦认为,个体化诊疗是基于以人为本、因人制宜的思想,充分注重人的个体差异性,进行个体医疗设计,采取优化的、针对性的治疗干预措施,使之更具有有效性与安全性,并据此拓展到个性化养生保健及包括人类生命前期的生命全过程,从而实现由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的转化。



中国医学科学院刘德培院士在《从个体基因组到个体化诊疗》的报告中提出,随着我国“人口与健康发展战略”的实施、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战略已经前移。基因组时代的到来,不断涌现的新技术加快了测序的速度,降低了测序的费用,从基因组范围分析患病群体和非患病群体之间的差别,从更小的范围测序检测疾病相关性标志物的基因组时代已经到来。刘德培指出,从基因组学角度实现传统医学到个体化医学的转化,将有望使个体化医学用于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不同阶段。



中国医学科学院甄永苏院士在“综合靶向调节与肿瘤个体化治疗的思考”的报告中说,肿瘤个体化治疗的基础不仅涉及特定的靶分子,而且与亚细胞、细胞、组织、器官以至于整个机体的各个层次的病理过程密切相关。转化医学的基本模式是从基因组医学到个体化医学,“综合靶向调节”策略为研制新药提供了理论依据。中国海洋大学管华诗院士和张丽娟教授在题为《肺癌的分子水平个性化早期诊断》的联合发言中指出,癌症是多种高度复杂的功能或系统紊乱,癌症病人总生存率的提高在于个性化医疗。



以健康和临床需求为目的



天津中医药大学石学敏院士在题为《应用及其基础研究是中医的生命》的报告中说,临床实践始终是中医学科发展完善的动力,中医学研究必须以指导应用为原则,达到提高疗效,阐明作用机理,推动学科发展的目的。中医学的发展方向始终是如何满足临床和健康的需要,就要求在研究中突出中医药特色,坚持走应用型研究的路子。石学敏介绍了其研究团队立足于学科特色,以重大疾病及中医药行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为切入点,坚持多学科交叉,在中风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及应用方面取得的成果。



王琦认为,人群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而对于处于功能改变阶段和疾病临界状态的个体,目前还缺少有效的治疗方法。当前,个体化诊疗所面临的问题是:在现代医学方面虽然基于基因测序的个体化诊疗,有助于从每个患者的不同遗传背景展开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但目前费用昂贵,难以推广。在传统中医方面,辨证论治虽然涵盖了个体化的思想,但未能脱离“病”的前提,未能体现个体化诊疗的全部意义。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寻找共性与个性之间的平衡点,需要找到种方法,既体现个体差异性,又照顾到了群体的趋同性,能够从大面积人群角度实施个体化诊疗。



王永炎说,以往中医药研究过多地关注于证、理、法、方、药等方面,而临床是以问题为先导的,诊、疗、预测、护理、生活方式干预等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决策过程。要提倡开展以健康和临床科学问题为引领的中医个体化诊疗的新模式研究,强化实践,注重证据,形成可指导临床的强有力的诊疗工具。王永炎同时指出,健康医学与个体化医学都存在中医、西医术语规范标准等方面的问题,需全面、系统地梳理个体化医疗的发展现状和今后的方向,结合国情和中国人群的健康需求,健康医学与个体化诊疗的研究模式和方法应回归到中医药学术本体上来。



目前,如何实施个体化诊疗是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以及多学科共同关注的问题,“怎样才是个体化”,涉及到个体差异性、群类趋同性、不同类型个体与疾病相关性等问题。近年来,体质辨识在健康状态评价中的应用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高度重视,从体质角度对健康状态进行分类也是一种比较成熟和应用比较广泛的方法之一。中医体质学通过将人群分为不同的体质类型,探讨了体质与疾病的关系、干预体质防治疾病的作用机理等,为有中国特色的个体化诊疗的推广应用开辟了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