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请别过度医疗

发布时间:2019-08-16 16:20:15


  我的一位朋友,那天突感下腹疼痛,就到一家三级医院就诊。没想到,医生没问几句,一张直肠镜的化验单已经开出。由于直肠镜要通过肛门插管,痛苦程度不小,朋友考虑再三,决定不做。于是他又换了家二级医院就诊,医生了解了疼痛的情况后,认为疼痛的左腹部是柔软的,肠功能紊乱的可能性比较大,可以先吃两天药,如果病痛减缓了,那么问题不是很大。如果还不见缓解,则应随时复诊。让人高兴的是,患者服药当天就见效了。

  还有一位八旬老人,每到傍晚就血压升高,他去医院就医。医生立即开出了一张脑动脉造影检查的化验单。由于脑动脉造影是要用64层螺旋CT扫描做脑动脉造影,手术是先在静脉高速注入含碘对比剂,在造影剂充盈的高峰期,用螺旋CT对其进行快速容积数据采集,由此获得的图像再经计算机后处理,最终获得三维血管影像。但是,作检查的造影剂注入人体后,患者有可能发生强烈的反应,还有一定的风险。老人在和家属商量后,决定暂时不做脑动脉造影检查,并换了一家医院就诊,服药后病情也已明显好转。

  我国中医讲究通过望闻问切以及患者的陈述来采集病史,再加上医生自己积累的临床经验,然后对患者的病情作出判断,有“病家不用开口,便知病情根源”之说,所以人民对他们冠以“悬壶济世”之美誉,实在并不过分。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我国的医疗诊断仪器也有了快速的提高,在医院的临床检查中,采用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经颅多普勒(TCD)、正电子发射型断层仪(PET)等大型医用设备,已经相当普遍,应该说,这本是一件好事。

  适度地把现代新科技医疗检查技术和临床经验结合,使两者形成互补,这是应该肯定的。然而,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度”,如果超过了这个“度”,事物就会发生变化,比如在本文开始所说的两个例子,动辄就用上了医疗检查器械,实在没有必要。

  现在患者有一个明显的感觉,即现代医生已经不太重视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以及望闻问切等临床技术的运用,尽管这些临床技术原本是中医比较注重的治病方法,但在临床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有些医生忽视一些常规设备的使用,而特别热衷于过度的医疗器械的检查,医生的学历越来越高,设备越来越先进,看病越来越快,而事实却是,医生越来越不会看病,试问,如果出现了像汶川那样的紧急情况,没电,没设备,要医生收治大量的患者,难道你就无法为患者看病了吗?

  我国的医改为什么举步特别蹒跚,大型医疗设备的过度使用,致使患者的医疗费用大幅攀升,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最大限度地降低医疗费用,减少医疗资源浪费,加强医生临床基本功的培养,对提高临床决策和医疗技术水平、合理利用医疗资源、降低医疗费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重视医生临床基本功的培养,是摆在医患面前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

  以个人所见,医生临床基本功的培养,应该包含好多方面,有爱心,是作为医生所必须具备的先决条件,因为医生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人命至重,贵于千金”,在非典时期,多少白衣天使为了他人的生命,甚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不能因为见到病痛甚至死亡多了,就麻木不仁,就无视他人可贵的生命了。

  敬业精神和对医技的精益求精,则是医生临床基本功不断“再提高”的持续发展因素。是的,现代医生已经在大学里学了4年甚至8年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但有很多病例,是只有在临床中才会碰到,医生的临床基本功,也只有在临床锻炼中,才会得以丰富和积累,敬业精神,是医技得以完善和提高的必要条件。

  医生还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性,问诊要仔细,要把可能与病情有关的情况作全面的了解,认真采集病史,从表象和患者的主诉中作去伪存真的深入探索,为临床决策确定方向。对急性发作的病痛,不能有“回头率”,因为急性发作的病痛,一回头,就可能出医疗事故。对慢性病,应该把相关的知识告诉患者,使病人加强防控意识。

  医生的高度责任性,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差错,如果医生在上班时在网上聊天或打游戏,甚至发生左侧疝气,右侧挨刀等连左右都不分的医疗事故,这样的人怎么能当医生?

  一个能胜任工作的坚强的体魂,也是当好医生所不能或缺的条件,作为医生,不但要应对病人接踵而来的“车轮战”,有时还要经得起夜以继日的工作考验,一个健康的身体,又多了一份为病人服务的资本。

  有了高尚的医德,有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又有了大型医疗设备的辅助,这不但使患者的病痛得到了治疗,还可以大幅度降低医疗费用,这才是大家所期望看到的我国医疗改革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