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冷漠医生“寒”了患者心

发布时间:2020-05-24 13:16:15


日前,市民于女士到我市某省级医院内分泌科就诊,从诊室出来憋了一肚子气:“医生听我讲述病情不过半分钟就开起处方,开完处方就不搭理了,而且自始至终板着脸。岳庆祝认为,“衡量医院好坏的标准并不仅仅是硬件,更关键在于服务,公立医院的服务意识要转变。

  日前,市民于女士到我市某省级医院内分泌科就诊,从诊室出来憋了一肚子气:“医生听我讲述病情不过半分钟就开起处方,开完处方就不搭理了,而且自始至终板着脸。”记者了解到,与于女士有同样遭遇的市民不在少数。对此,有关人士指出,“医生冷漠”表明了人文医学教育的缺失,这已成为医患关系紧张的诱因之一―――

  于女士有糖尿病史11年,近日到某省级大医院内分泌科就诊,挂了一郭姓女医生的专家号,但没想到病没看成,却生了一肚子气。“你现在吃的什么降糖药?”接诊中,该郭医生问于女士。“我以前吃的是米格列奈,前几天刚换了……”还没等于女士说完,医生拍着桌子打断了于女士话:“我就问你现在吃什么药!”简短询问几十秒后,医生为于女士开处方拿药。此后,无论于女士再问什么问题,医生都一直低头看桌上的报纸,不再回答于女士的问题。

  “候诊那么长时间,两三分钟就给打发了。这也就罢了,可关键是态度太让人寒心,没听完病情如何能看好病?而且医生说得过于专业,我听得云里雾里,看完病也搞不清楚身体状况。”于女士日前拨打党报热线告诉记者。

  现象:

  医生只听病人自述病情19秒

  记者近日在我省两家大医院随机采访了几十位刚看完病的患者,其中有一半多不满意医生的态度。“大医院医疗技术高,但医生居高临下、不以为然的态度实在让人受不了。”很多患者明确表示希望医生能最大限度地了解自己的病情,也希望医生尽量用通俗化语言表达病情。“病人看病过程中,医生占主导地位,医生沟通中不能‘走形式’,应当本着为患者考虑的目的,让患者满意,沟通才是有效的。”市民季先生希望医生能够尊重、理解和同情患者,“也许医生见多了,麻木了,但是患者从没遇到这样的疾病,很着急。”

  记者从我市多家医院了解到,在医院处理的医疗纠纷中,因为服务引起的纠纷占一半以上,且在儿科表现得更为明显。国内一份调查显示,门诊医生平均只肯听病人述说病情19秒,超过这个时间,医生会打断病人开处方。5成患者认为医护人员态度非常冷漠,3成市民认为一般冷漠。此外,一调查公司近日对全国21个行业的脸谱调查发现,冷漠成为医院的“脸谱”。

  原因:

  人文医学教育缺失导致冷漠

  山东大学人文医学研究中心教授沈秀琴分析认为,多年来,由于我国医学教育过分强调病人的生物性、自然性,缺少对医生的人性化教育,没能实现从生物医学向心理、社会医学的转变,使本来最具人性化特点的医疗服务变成了冷冰冰的应付公事。这直接导致了病人、社会对整个行业的不满,也阻碍了医学科学的进步和发展。“现在医学院校开设的人文医学课程都是选修课,甚至很多医学院校并没有开设该课程,要想使现今的医德医风回归淳朴、让医生懂得倾听和交流,就应当从促使医学教育回归人文开始。”

  沈秀琴说,医疗资源不均衡、医疗信息不对称是医生冷漠的现实原因。“医患沟通存在问题固然与部分医生的个人素质有关,还在于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患者纷纷涌向大医院,一个医生一天可能会看上百个患者,这也使很多医生无暇做好医患沟通。在一些发达国家,医患矛盾就不太尖锐,因为他们都有家庭医生、社区医生,一个医生要看的病人有限。均衡医疗资源是去掉医生冷漠面孔的一个主要手段。”

  解决:医生态度患者打分

  一些医院意识到这一问题正在努力改变现状。5月16日,市第四人民医院在全市卫生系统中率先启动了“微笑服务”活动,看完病后,患者可照医生的态度打分,医生服务如何将直接与奖金挂钩。

  市第四人民医院院党委书记、院长岳庆祝介绍,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有多方面,其中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冷淡或回答患者问题时简单、不耐烦,甚至言语生硬都是引起纠纷的主要原因。患者对医学专业知识不了解,对诊疗的效果期望值较高,病人普遍认为有病到医院就应治好,治不好就是医院过错,因此更需要医生和病人之间有良好的沟通。

  岳庆祝认为,“衡量医院好坏的标准并不仅仅是硬件,更关键在于服务,公立医院的服务意识要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