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内恶性医患事件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9-08-16 06:38:15


国内的专家仲裁有点像第三方意见,如果不能解决纠纷,那么行政和法制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而这方面也正是国内的短板。

吴云鹏

收到远帆同学(科学网博主)的短信,,出国多年,但对国内的医疗事故和医患事件多有所闻,由于不了解真相,对于具体事件还是慎重为上。在北美有两位同行朋友上过被告名单,其中一位朋友一度发愤要拿法学位,他们最后都过了关,但在医疗保险留下一个记录,尽管这个记录对未来的医疗实践影响很有限,至于像国内那样的恶性纠纷是难以想象的。国内医患恶性事件频发,与其说是医患矛盾,不如说是社会矛盾的表现,是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可以作为一个博士课题,不是一篇博文能说清楚的,在此提几个问题作一个思考。国内有医疗纠纷解决的制度和机构吗?这是我想问的第一个问题。在北美大致有以下途径:与责任医生沟通,寻求第三方意见,行政卫生机构投诉,请律师打官司。国内的专家仲裁有点像第三方意见,如果不能解决纠纷,那么行政和法制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而这方面也正是国内的短板。,由于级别和水平相若,一个部门如卫生局不能解决的话,,接下来就需要上级主脑出面,而没有特殊情况的话,,这样大量的纠纷就积压下来,其中一小部分爆发成恶性事件就可能对行业和社会带来震动。国内的法制建设还差得很远,西方的法制值得学习,华人圈子如新、港有很好的法制模式做参考。每次从电视里看到国内的公检法总有一种异样的感觉,缺乏令人信服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医疗纠纷涉及到复杂的专业范畴,,如果仅凭卫生行政部门的仲裁意见,是很难让人信服的。与无数的上访事件相比,医疗纠纷是很小的一部分,这很大程度反映了国内法制的缺陷。我想提的第二个问题是医疗与社会的关系。这里讲一个自己的故事,我选择医学是基于一种错觉,父亲留给我的一种美好的职业印象,,他都能成功地以职业立足于社会,而基本能够独立尊严体面地生存于体制外,而国内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专业医疗执业是依赖于体制生存的,专业教育和训练也依附于体制,当体制脱离隔绝于社会时,专业医疗也随之而脱离于社会,这不是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在这种大势下任何口号式的教育都是苍白的,医疗脱离于社会而引致医患关系紧张是必然的。北美的专业医疗是自立于社会的,专业教育和职业训练是以服务于社会为基本使命的,医患关系是自然形成的。医生的劳动价值和患者的社会保障是我想提的第三个问题。医生的劳动是高级复杂劳动,外科手术刀的精细复杂和风险远不是理发剃头刀能比的,如果其劳动价值严重扭曲,那么专业本质上也必然严重扭曲。中国特色在于以体制将其固化,那么形形色色的灰色腐败就不可避免,这不是体制内的小修小补的医改能解决问题的。患者的社会保障严重滞后,政府医疗的投入不足国防的几十分之一,和“三公”消费相比更不值一提,以这点蝇头小利来保障13亿人的健康,还要与北美相比,某学者的报告是一大笑话。如果专业临床被限制压缩的话,与医学相关的科研如生命科学就成了空中楼阁,巨资投入的科研就成了巨大的浪费,医学和相关研究的关系也是辩证的。媒介的专业性水平则离不开社会的发展水平,其实这种恶性医患关系即便没有公共媒介的爆料,也会曝光到网络媒介上,在海外看到国内纸媒小报杂志的医疗案件报道更恶劣,堪比好莱坞的恐怖片。国内公共媒介的专业性也是一大问题,与北美有很大距离,公信力也就大打折扣。医疗是高度专业的学科,即便媒体人有一点专业背景,也难以保证专业报道内涵的准确性,这就必须有独立公正的专业学者的帮助,而中国的专业人士绝大部分都依附于体制,专业学者的独立公正性就成了很大疑问。僵化顽固的整体制度架构不变革的话,以一个下属部门做一些小修小补的改革,这种医改是没有前途的。另外,港台新等华人圈子,其医疗基本与西方融合的,规模小而易于管理,很难为大陆所模仿,在地理上它们是大中华的小卫星,但在医疗体制上它们却是西方体制的延伸,这让俺感到悲哀。(http://blog.sciencenet.cn/u/yw20002000)[20]laizhouwan国内的第三方调解就是捣糨糊为了和谐;反正医院即使冤枉了也赔钱,没有专业技术的调解。博主回复:所以要改革,而且是大改。[2]SNPs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科普不够到位。病人有个错觉,以为绝大多数病都是可以治好的,而实际上能治好的病很少,尤其像肿瘤这样的病。如何让病人清楚地知道预后,又觉得医生是在尽全力地拯救?这里面有一个医患交流的策略问题。博主回复:是的,在美国,医普是公共事业,患者的知识和素质很高,另外,医患交流包括对患者的疾病教育是专业训练的一部分,专业水平非常高,国内基本是空白。《科学时报》 (2011-10-20 A3 网谈)